針挑、塗藥膏,該拿臉上“小顆粒”怎麼辦?

臉上各種小顆粒,傻傻分不清楚,我們以為的“脂肪粒”,其實可能混雜了好幾種情況!


粟丘疹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脂肪粒”,常見於面部,尤其是眼瞼、鼻子周圍,大多是黃白色,摸起來硬硬的小顆粒,差不多1~2mm,不痛不癢。

針挑、塗藥膏,該拿臉上“小顆粒”怎麼辦?

圖自:Bigstock

“脂肪粒”裡是脂肪?


粟丘疹本質上是一種淺部角化性囊腫,是由角蛋白形成的角蛋白團,也就是說大量角蛋白擠在一起形成的硬硬的小顆粒。


為什麼會長粟丘疹?


粟丘疹通常是由於炎症代謝產物堆積導致的。過量紫外線照射、搓眼睛、或是過於油膩的護膚品等等,導致局部發生小炎症或小傷口,皮膚啟動自我修復機制,加大角蛋白的產生。

而皮膚的某些部位消化不了那麼多角蛋白,被嫌棄的多餘角蛋白只能自行抱團取暖了。


新生兒才是“脂肪粒”的最大患者群!


根據流行病學數據統計,大約40%~50%的新生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粟丘疹,但新生兒中多數的粟丘疹可以在出生後

4周內逐漸自行消退。


不管“脂肪粒”,能自行脫落嗎?


一般情況下是可以自行脫落的,但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愛美的女生們哪裡等得了!


怎麼去除?自己針挑可以嗎?


雖然說也可以自行清理,但是眼周皮薄肉嫩,做不好消毒很容易感染,最好還是去醫院進行處理,不要自己在家裡拿繡花針瞎折騰,而且去醫院也可以選擇冷凍或電燒等治療方式。


金黴素眼膏,是否有效?

金黴素眼膏只是抗生素,沒有角質剝脫作用,對已經形成的自然就沒效果!對新生的炎症期會有一定效果。


如何預防產生粟丘疹?


針挑、塗藥膏,該拿臉上“小顆粒”怎麼辦?

圖自:Bigstock

注意防曬,不要過度潔膚、過度護理,更不要過度牽拉皮膚,也就是沒事別揉搓眼睛!


毛 周 角 化

毛周角化是指毛孔周圍角質增多,角質代謝出了問題,產生過多又脫落不及時,慢慢堆積形成了凸起的小顆粒。

  • 為什麼會出現毛周角化?

  • 油脂成分或比例失衡

如果油脂中含有比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比較少的不飽和脂肪酸,就容易角化增加。

  • 維生素A缺乏

皮膚缺乏維生素A會變得比較粗糙,角化增加。

  • 護膚品成分刺激

某些護膚品成分會刺激角質的增生,堵塞毛孔。

  • 清潔或卸妝不到位

如果清潔或卸妝不到位,導致皮膚角質無法脫落,慢慢堆積形成小顆粒。但是要注意,也別過度清潔!過度清潔可能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反而更糟糕。


  • 經常用去角質產品可行嗎?

如果過度使用去角質產品,容易產生過敏和局部炎症反應,停用後會更嚴重!


  • 如何預防?

想預防過度角化可以使用含有乳糖酸的保溼產品,也可以使用含有果酸的玫瑰果油,但為了保護皮膚屏障,單獨使用時需要注意補水。

針挑、塗藥膏,該拿臉上“小顆粒”怎麼辦?

圖自:Bigstock

  • 對於已經產生的毛周角化,如何去除?

果酸、維A酸及水楊酸都是有效的,其中果酸還有修復皮膚屏障的功能,所以優先推薦果酸!

汗 管 瘤


汗管瘤大多長在眼瞼及周圍,特別是下眼瞼,通常是皮色、淡黃色或褐黃色的半球形或扁平狀,大小為1~3mm,比粟丘疹大。


汗管瘤多發於青年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和月經期會加重,與內分泌有一定關係;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也就是有遺傳因素在。雖然汗管瘤名字裡有“瘤”,但是並不可怕,不痛不癢,就是影響顏值。


外塗護膚品或藥膏有用嗎?


沒有用。不要相信外塗護膚品或藥膏可以去除汗管瘤,治療可以採用電解或電燒,但是去汗管瘤很容易燒到真皮層,容易造成落疤。


激光去除後還可能復發嗎?

因為是良性增生,有可能再次復發,日常需要多注意飲食。


平 疣

扁平疣的外觀多為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的凸起,大小不一,有的很小如針尖,有的也能長黃豆粒那麼大,多數為深棕色或膚色。而引起扁平疣的罪魁禍首,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


HPV是一類病毒,分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跟尖銳溼疣、宮頸癌有關;扁平疣是

低危型的,雖然可能會傳染給密切接觸者,但是一般都可以自行慢慢恢復。


  • 長了扁平疣如何去除?

扁平疣屬於自限性病症,也就是說,不管它,慢慢自己也能好。等不及的話,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外用維A痠軟膏、阿達帕林凝膠、5%咪喹莫特軟膏進行刷酸剝脫治療,也可選擇電燒激光或冷凍治療。


注意:平時千萬別用手去摳碰,可能導致蔓延。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點:

網上各種盤點帖子流傳,如“10款甚至20款好用藥膏推薦”,酸類的、氧化類的、抗生素類的等等,祛痘、祛閉口、祛黑頭、祛脂肪粒……


可能某些藥膏確實有效,但是最關鍵在於藥膏的使用,需要專業醫生進行

使用量及使用療程的指導,自行瞎用很容易毀皮膚,慎重!

本文專業內容指導

針挑、塗藥膏,該拿臉上“小顆粒”怎麼辦?

周愛民

皮膚科醫生

天津和睦家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