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樅茶味也能人工添加,分辨起來很簡單

老樅茶味也能人工添加,分辨起來很簡單

茶湯

在品茶的世界裡,很多形容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譬如巖韻、喉韻、山韻、叢韻……等等。只有親身經歷感受到,才能明白其中滋味,不然就像個丈二和尚,讓人摸不著頭腦。

有些人解釋說,叢韻,指的是品種香。

譬如蜜蘭香就應該有獨特的蜜味,而姜花香當然得有似生薑刺激強勁的辛辣特質,黃枝香的梔子花香味就是它該有的“叢韻”了。

但坊間也有更多的人把“叢韻”解釋為“苔蘚味”。因為一棵茶樹總是要夠老,才會長滿各種寄生植物——包括苔蘚、地衣、松蘿、石斛、蟹爪,所以有叢味的茶,意味著樹齡夠老。

老樅茶味也能人工添加,分辨起來很簡單

老茶樹苔蘚

而樹齡這件事,在茶界可是一個很過硬的指標。潮州人把茶樹樹幹上寄生著的那堆五花八門的東西統稱“茶毛”,有些老茶客管叢味叫“茶毛味”

於是,為了追求“叢味”,有一門新生意誕生了。那就是去把老茶樹身上的茶毛都搜刮下來,曬乾,混合到茶葉裡,讓茶湯也能變出叢味來

混合的方式據說有兩種,一是直接把曬乾的茶毛扔到茶葉裡去燻,另外一種是把茶毛熬出來的水。均勻地灑在正在晾曬的茶葉上。這種東西叫“香引”,跟給茶葉噴香水是一個意思。

老樅茶味也能人工添加,分辨起來很簡單

乾燥後的地衣

在鳳凰茶區,一斤乾的茶毛也得賣百元以上。有好些老樹,譬如雞籠刊的母樹和它旁邊的幾棵大茶樹,身上的“茶毛”被除得一乾二淨。

茶農對給老茶樹“除毛”似乎也不特別反感,還是有許多茶農認為這東西長得太多就會跟茶樹搶營養,在過去的種植手冊裡,基於這點還專門提醒茶農要給茶樹除苔。只是後來關於小環境和共生的環境理論普及了,大家才又覺得長得毛茸茸的茶樹,應該也是好事。

從科學角度來講,如果茶樹枝幹上堆積了過多的寄生物,的確會妨礙到茶樹的呼吸,並且為害蟲提供了棲息地,少量則無妨。

老樅茶味也能人工添加,分辨起來很簡單

茶樹地衣

其實,茶樹上附生的地衣同時是一種大氣汙染的晴雨表,它們最怕大氣汙染。所以但凡見到大量生長地衣的茶樹,至少可以斷定該地空氣質量是很好的。

添加過地衣的鳳凰單叢,口感上能比較明顯地區分。這種人工叢味和真正的老樹單叢的叢味區別是,前者非常明顯以及確定,而後者卻隱約而飄渺。前者三四衝之後就會散盡,而後者則會一直綿延下去。

所以,對老樹叢味的追求要理智,如果你喝到一款“入口一股不得了的叢味”的茶葉,也許該多想一想了。

—END—



- 今日互動 -

你品嚐過哪些老樅呢?

歡迎茶友在最下方留言交流

▽▼▽點擊“閱讀原文”,逛茶澐商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