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商鞅,敗也商鞅

兔哥讀《通鑑》系列5

成也商鞅,敗也商鞅

商鞅宣傳畫

兔哥讀《通鑑》,今天繼續上線。秦孝公去世之後,商鞅隨即便被誅殺。《資治通鑑》卷二週顯王三十一年記載,原文如下: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復內之秦。商君乃與其徒之商於,發兵北擊鄭。秦人攻商君,殺之,車裂以徇,盡滅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嚴酷,嘗臨渭論囚,渭水盡赤。為相十年,人多怨之。趙良見商君,商君問曰:“子觀我治秦,孰與五羖()大夫賢?”趙良曰:“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僕請終日正言而無誅,可乎?”商君曰:“諾。”趙良曰:“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穆公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君,一救荊禍。其為相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見也,因嬖人景監以為主;其從政也,凌轢公族,殘傷百姓。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懽(

huān)而黥公孫賈。《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此數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後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闟(sè)者旁車而趨。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數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貪商於之富,寵秦國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秦國之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商君弗從。居五月而難作。

成也商鞅,敗也商鞅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劇照(秦孝公與商鞅)

上段文字的意思是:秦孝公在周顯王三十一年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秦惠文王贏駟即位,隨後,公子贏虔(秦孝公的庶出兄長,惠文王嬴駟的師傅,曾因嬴駟犯法而受商鞅劓刑)的門客們便指控商鞅想要謀反,惠文王於是便派官吏前去捉拿商鞅。商鞅向魏國逃亡。魏國拒不接納,於是便再次回到秦國。商鞅只好和他的門徒到封地商於去,然後發兵北上攻擊鄭。秦國軍隊進攻商鞅,把他殺死,之後又將其屍體車裂以示眾,全家老小也全部被滅。

當初的時候,商鞅在秦國擔任丞相之職,制定、執行律法極為嚴酷。他曾經親自到渭水處決犯人,整條渭水都被染紅了。在秦國擔任丞相十年間,人們對他有許多的怨恨。

趙良來見商鞅的時候,商鞅問他:“你看我治理秦國,與當年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誰更賢明?”趙良說:“一千個人唯唯諾諾,還不如有一個人敢於直言不諱。我請求坦率地說出我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不必遭到殺身之禍,可以嗎?”商鞅說:“可以。”

趙良說:“五羖大夫百里奚,原本只是楚國的一介平民,秦穆公把他由放牛人提拔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整個秦國沒有人能望其項背。在做秦國丞相六七年的時間裡,向東討伐鄭國,三次扶助晉國國君,一次挽救楚國的禍患。他當丞相,身體疲勞也不坐車,天氣炎熱也不打傘蓋。在國內出行,沒有車輛跟隨,也沒有手持操持干戈的衛士護駕。五羖大夫死的時候,秦國的男女老少痛哭流涕,孩子不再唱歌,舂米的人也不再舉杵。如今再返回來看您,借寵臣景監得以面見君主而進身;執掌大權後,凌辱公室貴族,殘害平民百姓。公子贏虔因受辱而杜門謝客已經八年了。你又殺死祝懽,還給公孫賈施以黥刑。《詩》中說道:‘得人心者興盛,失人心者敗亡。’上面所說的這幾件事,可算不上是得人心啊。您每次出行的時候,後面都會有很多兵車和士兵跟隨,要有勇武有力的侍衛在旁邊護衛,還要有持矛操戟的武士在車旁趨馳。這些配置只要有一項不具備,您就絕不出行。《書》中說:‘依靠仁德者昌盛,憑藉暴力者滅亡。’剛所說的這幾件事,可算不上依靠仁德啊。您現在所身處的危險境地就如同那清晨的露水,而您尚且在貪戀商於之地的富庶,專擅秦國的政權,積蓄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捨棄了賓客而逝去,那時候秦國想要收拾您的人又怎麼會少呢?”商鞅不聽趙良之言。五個月後,商鞅便遭逢大難。

成也商鞅,敗也商鞅

徙木立信

兔哥有話說:

對於商鞅的結局,《史記》說的更為詳細一些,說商鞅逃亡至關下時,因為自己所創的身份驗證制度而不得過關,於是逃向魏國,真是“成也商鞅,敗也商鞅”。

商鞅變法,在歷史上是一次極其成功的變法運動,商鞅在秦國任相十年,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新法得到了廣泛推廣,獎勵耕戰使秦人人人奮進;攻佔河西之地,恢復了秦國故土;周天子向孝公致胙,各諸侯國前來祝賀,使秦國從此傲視天下,為秦國統一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儘管惠文王繼位之後,在保守貴族的反撲下,商鞅被殺,並且被處以殘酷的車裂之刑,但是,惠文王卻堅定的繼續執行了商鞅的新法,因此,商鞅雖死,但新法尚存,並且為後世歷代秦王所敬仰執行。由此而言,商鞅雖死猶生。

自商鞅被殺之後,對商鞅的兩面評價就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漢司馬遷出於儒家身份的侷限性對商鞅評價極低,《史記》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對商鞅上位史、干預孝公權術以及用法殘酷進行了抨擊,認為商鞅就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小人。《資治通鑑》當中,司馬光對徙木立信的事給予了肯定,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客觀評價。而同為變法者的王安石則肯定了商鞅的變法精神,因為他深知變法的種種因果。兩千多年過去了,人們對商鞅有了客觀全面的評價,雖然對他嚴酷的做法以及做人的道德有異議,但對其變法精神基本上持肯定態度。

自古以來,變法就是一個以新代舊的過程,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隆萬新政、戊戌變法……每一次變法或溫和或激進,都會招致舊勢力的阻礙,新法成功了,社會進步,新法失敗了,矛盾便繼續加深以致於動盪不定。兔哥覺得,我們可以對每一次變法的內容進行分析評價,總結經驗,對不足的地方加以批評指責,但是,我們不應該對每一個變法者進行抨擊,變法者無不是在洞察社會弊病的情況下以天下為己任,勇於挑戰舊勢力的人,這本身就是十分值得我們尊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