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平常吃的什麼?瞭解一下中華美食發展史。

都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中國菜也是我們一張驕傲的明信片。老外們也是對花樣繁多的中國菜讚不絕口,下面就帶你瞭解一下舌尖上的中國發展歷程。

我們的祖先平常吃的什麼?瞭解一下中華美食發展史。

在三皇五帝以前我們的祖先也同其他民族一樣,主要還是吃野菜,偶爾收集一些馬尾巴草的果實當米飯。地裡長的好看的不好看的,有毒的沒毒的都可以吃吃看,拉拉肚肚也比餓著好對吧。要是毒性強點,死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所以現在的蔬菜都是祖先們的血淚教學總結出來的。當時的人們比現在好的有一點,各種奇珍異獸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的肉可以吃個遍,所以如今回憶,被古時候人們吃絕種的大小動物也不是一種兩種了。飲食方式從最初的10分生,到後來的燒烤,再到後來的用動物膀胱或皮或者植物作為容器,直接或間接煮肉吃,間接者,石子燒熱了扔到肉水混合物中,使水沸騰。這時候的人們,在我們今天生活的大地上,或者缺衣少食,但是無憂無慮(與往後相比較)的生活。流傳至今筆者孤寡見聞,吃過的僅竹筒飯,石板燒,石煮魚,

我們的祖先平常吃的什麼?瞭解一下中華美食發展史。

直到古代袁隆平"稷"先生研發除了小米“粟”的種植技術,並依賴為主食,有條件的時候吃吃男人們打獵回來的肉,這時候已經有陶器容器煮肉吃了。

我們的祖先平常吃的什麼?瞭解一下中華美食發展史。

到了商周時期,有了煉製青銅的技術,於是就有了最初的廚具“鼎”,上層社會某一頓請客吃飯可能是這樣子吃的,先在鼎裡面把肉煮熟了,撈起來,切成大塊,分到每個人碗裡(當然這個碗和現在的碗區別很大,青銅質,可能還雕刻很多花紋,如現在國家歷史博物館裡放著的那些),然後每個人用一種刀叉一體的工具(或許手戴著一次性手套作為輔助)切著吃,席間還可以喝點粟發酵的醪糟水。

我們的祖先平常吃的什麼?瞭解一下中華美食發展史。

煎烹炸等烹飪方法也是西周發明的,不過也都是用鼎來做的,芝麻油的提煉技術還沒有被髮明所以都是用的膏脂(月冊)(月菌)都是動物油。

大約秦漢以後,伴隨著生鐵工藝的成熟,炒菜開始普及,具體是在南北朝以後。不過也就是放在鐵鍋上加熱香料在當時是堪比黃金的存在,除非上流社會普通人一輩子也無緣的。

當時的食物不豐盛普通百姓是不捨得將小麥製作成麵粉的大都將小麥直接煮熟食用的。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麵食進一步步發展,尤其是有了發麵餅的推廣。面不再是死麵,而通過發酵的麵糰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美食。饅頭,包子,餃子,餛飩在這一時期都已經出現。(注意了這時候可以點包子,餃子甚至餛飩了)

我們的祖先平常吃的什麼?瞭解一下中華美食發展史。

直到宋朝鐵鍋普及,人們開始吃炒菜了,變化就不大了。明朝晚期美洲大量作物傳入我國水果類有菠蘿、花生、草莓、向日葵。最重要是當時的人們終於栽種了從歐洲引進的蘋果。特別出名的煙臺蘋果就是歐洲蘋果的品種。

我們的祖先平常吃的什麼?瞭解一下中華美食發展史。

而蔬菜類除了元代引入了胡蘿蔔外。現代餐桌上的重要配菜辣椒和西紅柿在明代引入我國。成為美食佳餚的一大助力

我們的祖先平常吃的什麼?瞭解一下中華美食發展史。

最最最重要的是糧食作物中白薯和玉米的引入。這件事基本可算作中國一影響國運的事件,影響了後世眾多的事情走向。簡單說一點我國人口在西漢就是六千萬,到明末經歷了1500年左右,只有一個億。然而在引進白薯和玉米後,只花了短短100多年人口達到了兩億,而到清末就已經是四萬萬國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