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寧夏西夏王陵:守護遺產 共享未來-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人民日報關注寧夏西夏王陵:守護遺產 共享未來

寧夏銀川西夏陵——瞭解消失的西夏王朝

西夏陵坐落於寧夏銀川市賀蘭山東麓的洪積扇上,由9座帝王陵園、271座陪葬墓、佔地5.7萬平方米的北端建築遺址、防洪工程遺址組成,陵區出土的文物近萬件,包括建築構件、殘碑及其他各種器物,佔地面積39平方公里。

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處於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界地帶,長年維持複雜的多民族與政權交替征戰及和平交流的狀態,王朝統治者通過軍事、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各種手段維護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於中國西部內陸乾旱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中,創建並維繫了一個歷經190年、領土面積最大時約達115萬平方公里的政權,展現出多個族群在同一區域內文明與文化方面的交互影響與再創造過程。

西夏陵陵區位於賀蘭山南部東麓的洪積扇上,呈西南—東北方向分佈。在選址與佈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特別是唐宋時期陵寢制度的深刻影響。帝陵規模不一,建制和佈局均以由內城、月城和陵城或陵域三部分基本空間組成,建築遺存包括內城的獻殿、陵塔、墓道、墓室、神牆(含四角臺)、門闕、中心臺等要素。月城的城垣、城門、石象生等,陵城或陵域的城垣、碑亭、闕臺、角臺等。建築風格受到唐宋、遼、金等周邊地區的多方影響;建造技術以中國北方地區傳統的黃土夯築為主;建築材料以土、木、磚、瓦、琉璃、石為主,其中以綠色琉璃瓦、花卉紋或獸面紋瓦當、各類脊飾以及雕龍望柱等建築構件最具代表性。豐富的出土器物展現出這一地區農牧並重的產業特徵。陵區出土的西夏文殘碑展現出這一王朝傑出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西夏陵作為西夏王朝的帝王陵寢,屬於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完整的西夏時期考古遺存。它以完整留存至今的帝陵、陪葬墓、防洪設施遺蹟以及陵區北端的大型建築遺址,與雄偉的賀蘭山及其東麓廣袤的洪積扇戈壁灘景觀,共同為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的存在提供了特殊的見證。這些遺存呈現的獨特的空間佈局、陵寢形制、陵墓造型、建造技術與出土文物,揭示出西夏王朝在社會制度、宗教信仰、喪葬習俗以及諸多文化與技術方面的種種特徵,為我們瞭解這一中國古代王朝提供了最直接的線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