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情懷,右手現實

當決定拿起電腦碼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在我猶豫了好幾天之後才開始動的手,總是想著要再醞釀一會兒,以此來把這樣一個關於“情懷和現實”的主題寫好。

左手情懷,右手現實

這篇文章最早的啟發來源於一個與我有七年交情的朋友。他叫吳昊,是我從高中就開始認識交往的好朋友了。可以說,在這麼些年的學校“革命友誼”中,我們之間早已是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


所以在當初的關於選報大學的專業時,他就曾認真地問過我的想法。其實,對於他的專長與興趣,我是有了解的。所以在他特別猶豫地問我他想去選擇文學系合不合適的時候。


說實話,我還是多少都有點為他的想法感到焦慮的,作為一個從理工科中出來的男生,選擇這樣一個不太“對口”的專業確實不太合適,多少都有些跨界的嫌疑。而且眾所周知的是,文學類專業與未來畢業後的就業方向是擁有較大的反差的。更別說要與他的那些文藝事業相關聯了。


所以,作為朋友,我還是把我腦海中的相關疑慮都告訴他。之後,他也確實是猶豫了好一會兒,而後沒再說話就獨自回家了,我想他大概是要去問問他父母的意見去了。


不過這麼多年的交情以來,對於吳昊的性子我多少都是瞭解的,他的“倔”一直是公認的了,所以一般來說,只要是他腦海裡已經決定了的事,外人是很難再去改變他的想法的了。所以,他對我們的諮詢更多的是希望的到一個來自朋友間的肯定。


所以最後的最後,他還是做出了意料之中的決定。選擇了他鐘情的文學系,對於他這樣近乎執拗的思想,作為朋友確實有些為他的未來擔心。但沒辦法,誰叫他喜歡那麼些文藝的東西呢。

左手情懷,右手現實

從小到大,吳昊這樣一個名字在我的世界裡還是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相對於我那麼些朋友,他的存在一直是最特別的。不同於一般的男孩的浮躁好動,吳昊是一個特別安靜的人,自我認識他以來,他就一直都是這樣一種近乎“聖賢”狀態般的存在,不管外面多麼的熱鬧,他總是喜歡安靜地在一個角落裡去看一些古文類的書籍,從唐詩到宋詞,從元曲到明清的小說,只要是關於古代那些“文縐縐”的東西,他都能夠表現出極為執著的熱愛。

左手情懷,右手現實


所以,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他為什麼會那麼鍾情於文學系了,畢竟他的整個情懷都在那裡。


在之後的日子裡,我與他因為是不同的學校,而且還是不同的省份,所以我們之間漸漸少了聯繫,只是偶爾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會發來幾條祝福語,然後就很少知道彼此的狀態了。


而最近的一次狀態是來源於我們畢業後快一年的深夜裡,記得那晚和往常一樣,我是從公司回到家後就匆匆地洗完澡躺在床上早早地入睡了。可就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放在桌子上正充著電的手機開始響起來了。我從床上爬了起來,帶著睡眼惺忪狀態按下了接聽。


手機的一端開始傳來了熟悉的聲音,是吳昊打來的。說實話,一聽到聲音馬上睏意就去了大半了,久別重逢的聲音放在我這麼些平靜的生活上來說,算得上是一個特別的驚喜了。

左手情懷,右手現實

而後我們都帶著較愉悅的心情聊了很多,從我們的校園時代再到後來的社會經歷,從天南再到地北,無所不聊,好不暢快。然後,不知覺中我們便把話題聊回到了今晚的主題上來了,隨著吳昊話語的漸漸凝重,我也開始慢慢調整心態安靜下來等待著他接下來要與我訴說的“大事”了。


其實,自聽到是吳昊打來的電話我大抵都是知道了他可能是遇到了一些特別矛盾的事情。不然他是不會再這樣一個深夜打電話給我的,我與他自從認識之初開始一直都保留著良好的作息時間表,無論外界的怎樣變化,我們大都是不會改變這樣的一個規律的。


在接下來的話語中,吳昊開始跟我交談他的想法了,他說他已經從他的工作單位中辭職了。聽到這樣一個消息,真的是讓我感到難以置信,若是換成平常時刻,我倒是為他的這樣一個決定沒有什麼不妥,但現在是特殊時期,在疫情的背景下,他這樣的操作真的是太不理智了。


但沒辦法,他顯然是來通知我一下的,該做的他都已經做了。其實總的來說,吳昊所工作的那家單位也還算是可以的,他每天的工作相對來說也比較輕鬆,就是每天對著電腦碼碼字罷了。


這樣一份在寫字樓裡工作的機會相對來說還是挺有發展前景的,畢竟他還年輕,又擁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只是說來也是奇怪,大學畢業的校園招聘會上,他總是想選一個於他專業對口的工作,但卻是屢屢不中。所以他才會選擇這樣一份與他專業僅沾點邊緣的工作。


他在這樣一個公司裡工作了也快有一年了,各個方面的表現也是挺優秀的。但我知道,他心裡的那份“情懷”始終是埋藏在心底的,而他也可能自始至終都在與現實做著鬥爭。而我也相信他遲早會為了他心裡那份關於文學的情懷而貢獻他的整個生命,但我沒想到的是這一天會來得那麼快,來得那麼突然。


我問他接下來要幹什麼,他跟我說他想去往文學的道路發展。這倒沒有使我感到他驚訝,我只是覺得這條路有點難走罷了。但他跟我說,在這接近一年的工作時間裡,他存了將近五萬元的人民幣,這筆錢已經夠他為了他的情懷去奔跑三年了。


我知道,此時此刻的他可能會有很多壓力,而且以後也會有很多的未知。但毫無疑問,在現實與情懷的博弈中,他選擇了先為他的情懷買單。對於他這樣的一個決定,我多少是有些為他難過的,我深知他這樣一條文學的情懷路是有多麼地難走,而且他才二十四歲,不管是社會閱歷還是人情世故,他都是“門外漢”。


很多時候,時間就是這樣的無情,不管世間發生地一切,他只會一直推著你往生命的盡頭走去。人生中的短短几十年,一面是赤裸裸的現實,一面是軟綿綿的情懷。我們終其一生,該為什麼而生?為什麼而死呢?我想我此刻是沒有答案的,因為我在兩者中間,左手情懷,右手現實地活著。

左手情懷,右手現實



但惟願那個勇敢的少年在歷經千帆後,歸來仍是如初年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