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自主完成作業應該怎麼辦?

心理工作者陶尚鳳


不能自主的完成作業,似乎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令家長頭痛不已,多少家長想盡各種辦法,威逼利誘,陪孩子寫作業,卻總是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更有甚者,因為陪孩子寫作業的事情弄的心肌梗塞送醫院急救的情況都有發生。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缺乏自主性。

孩子缺乏自主性有哪些原因?

一、家長過度寵溺孩子,包辦孩子的事情

對於很多421結構的家庭而言,孩子是這個家庭的中心,六個大人關注的焦點,很容易爭相寵溺孩子,給孩子餵飯,幫孩子穿衣穿鞋,各種需求有求必應,包辦了很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學習完成的事情,導致孩子失去了太多鍛鍊自理能力、訓練自主能力、提高自信心的機會,導致孩子形成依賴性和惰性,變得越來越懶。

二、不尊重孩子的意願

再小的孩子也是完整的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願,但是很多家長總認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或者跟自己的要求不相符,習慣於粗暴的否定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不管自己有什麼想法,都會被父母否定,不被尊重,這樣的情況下,不要有想法了,等著爸爸媽媽拿主意吧。

三、經常干擾、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經常干擾、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同樣是不少家長經常犯的錯誤。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玩玩具的時候,看書的時候,甚至發呆的時候,家長出於自己的要求,無視孩子當前的狀態,反覆的、大聲的、粗暴的呼叫孩子的名字,拿走孩子手上的東西,硬生生的打斷孩子的思路和做事的熱情。這樣的做法,會對孩子的專注力、自信心帶來嚴重打擊,導致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的問題。

四、訓斥太多,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要求過於苛責,尤其是開始上小學的孩子,面對學業壓力,往往需要一定的適應期,這個時候,本來需要家長的耐心和關懷。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過錯、失誤、低效率等“問題”總是嚴厲的批評、訓斥,很容易導致孩子認為“我什麼都不行”、“媽媽覺得我不行”,這種心態下,失去自信心,做作業的時候,稍微碰到點難題,馬上就會止步不前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主性?

1、停止傷害孩子自主性、自信心的行為

無論是訓斥孩子、干擾孩子的行為,還是包辦孩子的事務,都會對孩子的自信心、自主的意識和能力造成極大的傷害。家長需要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及時的改正,不要在一味的逼孩子了,要多尊重孩子的意願,你的心態和對待孩子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2、鼓勵孩子參加家庭事務的決策

可以以家庭會議的形式,比如每週末或者每半個月一次,一家人坐在一起討論家庭的事務,比如採購的計劃、週末的活動安排等,給孩子發表個人觀點意見的機會,充分的尊重孩子的看法,給予積極的肯定。

3、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日程表

上小學的孩子,首先需要重點培養時間觀念和時間管理的意識,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日程表,從早上幾點起床到晚上幾點睡覺,白天的各項主要活動制定時間表,陪著孩子一起執行、改進,讓孩子意識到“一日事一日畢”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

4、帶孩子參加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項目訓練,培養專注力

可以帶著孩子玩一些訓練專注力和毅力的遊戲,比如多米諾骨牌、舒爾特訓練卡片、拼圖、模型組裝等,讓孩子通過這種遊戲的方式沉浸進去,提高專注力。

帶孩子參加一些身體鍛鍊類的項目,比如游泳、跑步、跆拳道等,讓孩子在運動中不斷挑戰一些目標,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5、鼓勵孩子拓展社交

缺乏自主性的孩子,社交能力往往不強,因此,鼓勵孩子拓展社交範圍,多認識朋友,讓孩子在互動遊戲、團隊活動中參加交流溝通,孩子之間平等的互動,有助於改善提升孩子的自主意識。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不能自主完成作業,也就是說逼急了也能完成,就是不願意主動去完成。不只題主家的孩子這樣,許多其他家長也有同樣的煩惱。

首先,讓孩子承擔拖拉、磨蹭的後果。放學不主動寫作業,熬夜也要把作業寫完,一定要堅持“今日事今日畢”的底線。只有嚐到熬夜的痛苦,他們才會在以後避免那麼晚寫作業。讓他們親身經歷,比苦口婆心的說件有用。

其次,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都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設計的,目的是鞏固課堂知識,越早做,記憶越深刻,學習效果越好。平時養成及時做作業的習慣,別到最後鬍子眉毛一把抓,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最後,勞逸結合,提高做題效率。答應孩子,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就可以玩一會。1+1>2,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學習,適當的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不打疲勞戰,痛痛快快的玩,酣暢淋漓的學。




謝依謝依


孩子不能自主完成作業是正常行為,家長逼著孩子完作業是不正常心理行為。

第一,孩子不能自主完成作業,恰恰是作業檢驗的效果。

首先,孩子不願意完作業,說明孩子對作業的認知不夠,沒有興趣,要麼對科目沒興趣,要麼對作業反感不願意做。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沒有耐心去找找原因,想想辦法去解決孩子的心態問題,而一頭紮在教孩子作業如何解答上,甚至去“逼”孩子,儘快改掉孩子做作業的毛病。

孩子的學習首先是心態問題,我們應耐心仔細觀察孩子的心態及分析心態表現的原因。針對原因,採取對策,輔助於耐心溝通,經過一段時間去解決。同時,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作業認知,告知孩子老師為什麼佈置作業。在和眾多孩子交流中大約有90%以上的孩子不知為何要寫作業,有的說不知道,有的說不寫作業會捱揍,有的說給老師寫作業。朋友,你清楚老師為什麼佈置作業嗎?(我的觀點在下面評論中)

只有清楚了老師為何佈置作業,我們在耐心基礎上邊觀察邊分析,讓孩子有個好的作業心態,才有解決孩子自主完成作業的基礎。家長們,孩子可是我們一生中最厲害的對手,我們真得“用心”對付才是。

其次,孩子就是不會而完不成作業。這個就好辦了,先讓孩子複習當天學習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如何學習上輔助其掌握方法。剛開始時,家長不妨幫助也做一做。待引上道,再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第二,家長應檢討自己的方法。孩子有時的確需要“逼”,但很多家長根本不管孩子的實際情況,簡單粗暴地對孩子提要求、看結果。孩子稍有不好的反應,就表現激烈。其實,心急真吃不了熱豆腐,而且有些家長也和孩子的心態一樣:給老師完任務。我兒子,也讓我很頭疼。後來我發現與其管兒子,不如管我自己。要求早上6點聽英語,我乾脆自己起來聽,後來兒子也聽,在考了個一百後他信心大增,那天跟我說英語並不難;要求兒子做語文和數學教輔,乾脆我有空就拿出來,邊念邊說做得不亦樂乎,結果兒子有時給我做個糾正,後來提出來給我批捲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想當年,我們就那麼自覺完作業了嗎?或許,自己沒有那麼做,才更狠的逼自己的孩子做吧。



教育悟了個啥


孩子不能自主完成作業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認真查找問題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藥。

其一,父母是否有過在孩子完成作業後加餐的情況。如果有,孩子可能就會故意拖拉,反正早一點完成作業沒有任何好處,還得另外做題,不如慢點寫。我認為父母最好不要額外給孩子增加負擔。

其二,父母是否提出了過分苛刻地要求。要求孩子必須如何如何,否則就會如何如何。如果有,需要適當放寬對孩子的要求,允許孩子有時候可以選擇不認真,作業是他的,他應該有這個權利,也應該學著對自己負責。

其三,如果只是偶爾不能自主完成,需要考慮孩子會不會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太累,或者白天在學校遇到了困難等等。如果是客觀原因,需要關心、愛護、包容孩子。

其四、如果是態度問題,就涉及到了個人習慣的養成 。習慣的養成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孩子的內在力量,孩子自己願意並且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另一方面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父母在業餘時間,不是抱著手機玩兒,而是捧著書在讀,孩子的行為也差不到哪兒去。

其五,父母是否花時間專門教過孩子時間管理,讓孩子學會自律。教會孩子根據各科作業的作業量規定完成時間。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孩子就會因為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前完成作業而很有成就感與掌控感,提高了效率,也擁有了更多屬於他自由支配的時間。



TT百合媽媽


孩子不能自主完成作業,最主要的原因的孩子獨立性比較差,從小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都比較愛玩,學習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沒有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那麼,學習和作業也就成了他們每天放學後最頭疼的事!

這個時候,一些家長再不會加以正確引導,孩子便不想作業。有的家長甚至通過大吼大叫的方式逼著孩子去書房作業,而他們自己卻在客廳看手機或者看電視劇。家長們可以想一想,孩子本身就不情願做作業,你逼迫他們做不情願的事情,而自己卻在那裡看電視,孩子的心裡就會產生強烈的排斥感,感覺父母看電視,自己憑什麼寫作業!

面對這種情況,最正確的引導方式是,孩子作業時,父母也拿起一本書看看,給孩子做個榜樣,孩子內心會想,父母這麼大了都學習,自己也應該好好學習。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好了,做作業當然也就自主了!

我的回答希望對家長朋友有所幫助!


海嘯談輔導


兒子正在吵鬧不能自己完成第二篇作文。第一篇作文鬧著讓我幫忙寫,我沒時間讓他自己靜下心來寫,結果寫寫停停,停停寫寫,磨了半個多小時最後還是寫出來了感覺寫得還可以。這是初稿字寫得不好看。

請看圖:

筆毛字和硬毛字還得天天練。

第二篇作文今天是寫不了了。

,其實給孩子一些耐心和時間作業都能自主完成的。有時因為大人自己事情和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寫作業。其實剛才不吼他的話他就寫了。因為我在工作態度不好還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樂羽媽媽


學習需要內驅力,自主完成作業是內驅力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體現。不論如何,孩子終將自己去面對功課,這是或遲或早的事情。家長的焦慮在於孩子遲遲不能自己去完成作業,在家長幫助下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要改掉這個習慣比從最開始培養這種習慣要難得多。但還有有方法可循。

首先,父母要控制自己去幫助孩子的衝動。很多時候,父母的幫助其實是對孩子的打擾,破壞了孩子獨立思考的努力。

其次,給孩子規定作業時間。比如要求孩子一小時內獨立完成作業,這中間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孩子都不能向任何人求助,只能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一小時後可以由家長來幫助解決一些難題。這樣做的好處是給孩子獨立完成做的體驗,並且逐漸習慣自己解決問題。

最後,家長和孩子要有承受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後的遇到的挫折。因為長期有家長輔導,可能孩子的作業正確率會比較高,而當父母鬆手了,作業質量極可能斷崖式下跌。那麼這時候父母和孩子對此都要有一個理性客觀的認識,要知道真實的成績比一時的、表面的優秀要更有價值。


三人行寫作館


一項技能的形成,必須經過上百次乃至更多次的練習才能“固化”下來。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內容掌握情況,適當留作業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因為學生個體上的差異,對作業完成情況不盡相同。部分學生甚至不能自主完成作業。而學生不能很好完成作業,一定是對所學內容掌握不好。若不能及時學會,又不能及時練習,就不能形成能力,將直接影響後續課程的學習。而知識銜接是有內在聯繫的。這樣將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學生厭學,

甚至棄學。對不能自主完成作業的學生,一定要釆取行之有效、有針對性措施,使學生儘早、儘快趕上來。孩子小,將來有萬千可能,絕對不能放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馬井山172


一、和孩子好好交流一下,找到孩子不愛寫作業的原因,如果是想玩兒才不愛寫作業,就得立規矩了,告訴孩子:完成作業是作為一名學生必須承擔的責任。

如果是因為上課聽不懂,感覺作業難度太大才不愛寫,就幫孩子先複習回顧每天所學,複習之後再寫作業,就降低難度了。

如果是對某位老師有意見才不寫某一科作業,也許就需要和老師談談。

二、適當的獎勵還是要有的。

三、讓孩子認識到:對大部分孩子而言,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是得到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四、和孩子一起進步,孩子寫作業,家長也給自己指定一定的“作業”,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千萬不要家長看電視看手機,卻強硬地要求孩子寫作業。


用戶5858084607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想短期內無法解決的話,還是要堅持現在的做法,那就是逼著孩子寫作業,因為如果這個堅持不再繼續的話,孩子的成績有可能會下降,這樣是每個家長和老師都不願意看到了,在沒有更好方法的前提下,現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但我們要逐步的尋找更好的方法。

這種更好的方法就是慢慢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一些主動的作業,然後給予相對應的一些獎勵,很多時候很多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如果給予獎勵的話,那就本末倒置了,但其實這種想法也可能是錯的,畢竟孩子從來就沒有認識到作業是自己的學習是自己的。

孩子沒有這種認識,我們何必要強加孩子這種觀念呢,既然孩子認為作業和學習都是為了家長,那家長就應當付出報酬,這些報酬實際上對孩子來講就是一個承諾,一種普通的物質獎勵而已,沒有必要把它上升到某種高度,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

所以說我們不如干脆的承認,孩子的學習就是為了家長就是為了父母,那樣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就有著某種成就感,因為他在為別人做事,因為他做的事情是為了家庭,或許這是培養責任感的另一種方式。

如果孩子自己有了責任感,認識到自己應當為別人做事,有些時候他也能夠主動積極的寫一些作業,慢慢的,這些習慣就能夠改正。或許長時間以來孩子就能夠感覺到作業是自己的問題,這是一個必須完成的,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

總之還是不要用一些高大上的理論來博取孩子快速的前進,我們可以用一些比較普通甚至低俗的方式讓孩子慢慢的改進,寫完一次作業給一塊錢。這種方法或許比你天天打打媽媽要強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