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有內味兒了”

這是一個看似平平無奇

卻無比洗腦魔性的

隱藏式方言流行語

北方老鐵們張口就來無壓力

但南方盆友們第一眼看見時

可能需要一點理解成本

有內味兒了,其實就是

“有那種味道了”的變體寫法

北方口音中把“那”讀成nei

一般來說,這句話可以理解成

很正宗,神還原,有感覺了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但僅僅如此簡單嗎?

有內味兒了,到底是有什麼味兒?

還有哪些奇葩的解釋和引申?

今天文字君就來給大家

捋一捋這個梗的來龍去脈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其實,愛打遊戲的老鐵們

對此可能都有所耳聞

這個梗最早來自於電競圈

原始寫法是:有XX內味兒了

第一案發現場是鬥魚直播間

在兩位LOL遊戲主播瘋狂battle時

其中一位(id大司馬)操作很菜

遭到另一位(id電棍)的毒舌嘲諷

於是,在數萬網友的無情見證下

大司馬成為那段時間LOL圈子裡

瞎特麼打的典型代名詞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於是,此後若再有主播

使用大司馬同款英雄

並打出下(cai)飯(ji)操作時

圍觀群眾們就會刷起彈幕:有大司內味兒了

意思是說

兄弟你專業送人頭的樣子

可真有大司馬當年的風采啊!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由於這句話自帶一種

京兒味兒的貧嘴調調

聽起來吃瓜且欠打

於是,很快又演化出各種

有XX內味兒了

以及簡寫版的:有內味了

由於其萬能適配屬性

便在沙雕網友中流行起來

到底有多流行呢?

就連LOL圈直男們自己

都一本正經地開帖

研究這個梗的出圈之謎

儘管後來似乎並沒整出個所以然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其實,據文字君考證

在“有內味兒了”火遍全網的過程中

B站乃第一大功臣誰叫流行語天生適合在彈幕裡刷屏呢?

不過,最開始群眾們只是

把它當成日常沙雕梗在刷

小範圍地互相傳播普及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事件的轉折,發生在

有些腦瓜轉得快的UP主受到啟發

開始主動在自己的視頻中cue這個梗

從遊戲圈&二次元外的視角

賦予了它各種接地氣的使用場景

也就為吃瓜群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cos巨星?有內味了,真像!

烤地瓜?有內味了,真香!

足療店豔遇?有內味了,不可描述!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實在想說點啥,但又不知道啥詞恰當用“有內味兒”準保沒錯!

順滑多變如猴子派來的救兵

既可以是讚美也可以是吐槽

還帶點“真上頭我服了”的意思

內味兒簡直太有味兒了!

如此玩梗一傳十,十傳百

這四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字

終於“衝破次元壁,深入廣大基層群眾”

一舉翻身成為B站官方所評

2019年度流行梗大賞中

方言part的NO.1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接著,“有內味兒了”便在

2020年初光速出圈

變成知名網絡流行語

於各大平臺都刷出了存在感

微博上各官號大V下場玩梗

這都算是基本操作了

更有甚者,在雲村裡

建了份同名歌單

收集各種不堪入目的網絡神曲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就連起點上都出現了同名小說

這“生活時尚,鄉土文化”的簡介

實在太有內味兒了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當然也少不了沙雕群眾最愛的表情包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總之,這個梗適用於

對各種奇葩魔性騷操作

進行誇讚或吐槽

特別像前幾年的那個流行語

——毫無違和感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扒完了來龍去脈

我們再回到“內味兒”本身上來

在這幾年的網絡流行語中

它可以算得上言簡意賅老少皆宜

應用場景也很廣泛

人無完人,詞也無完詞

“有內味兒了”最大的bug就在於

它是個建立在方言口音上的詞

還帶點兒通假字的屬性

這就在傳播過程中

難免會造成一些迷惑

譬如下面這位網友的真心話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咳咳,自己想歪

不能怪廣大純潔網友

至於為什麼大家要用“內”代替“那”

是因為在wuli廣大北國群眾

日常交流之中

“那”基本就是讀作“內”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南方盆友們不要奇怪

這並不是北方人有什麼怪癖

而是——他們比較懶

說話喜歡省略和吞音

“內”其實是“那一”連讀的合音

不信你自己個兒試試:

“那一個渣男”讀快了——內個渣男“那一位小姐姐”讀快了——內位小姐姐“那一種味兒”讀快了——內種味兒再一省略——內味兒

有沒有道理?驚不驚喜?

不但如此

連“那”的第三聲“哪”也一樣

如果南方盆友聽過北方盆友打電話

就會知道他們接起來第一句都是

“喂?乃位?

這其實是在說“哪一位”

這可不是文字君誑大家

在此普及一個硬知識

這種連音的讀法

早已經得到官方的認證

從大家印象中的地域性表達

上升為白紙黑字,中央欽點的合法讀音

比如“那”這個字

在現代漢語中一共有4個讀法

其中就有“內”——nei這個音

其含義與正常的四聲na相同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不信大家也可以用

搜狗輸入法來實驗一下

打出nei後,展開第一頁

就看到我們熟悉的“那”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只不過這條知識相對冷

北方小夥伴們在聊天打字時

還是習慣用更常見“內”

來代替日常生活中的nei這個讀音

起到突出顯示的作用

要是真寫成“有那味兒”了

好像也就真沒內味兒了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其實,“有內味兒了”能爆紅

除了網絡的加速助力

也是有很龐大的群眾基礎

在它成為刷屏級流行語之前

在華北地域,尤其是

一直作為網紅文化的“帝都二環味兒”中

“內個”“內什麼”

這種網絡表達已經十分常見

比如北京國安球迷交流的日常↓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再比如每個北京南城孩子

上學時都打call過的大老師

還在花兒樂隊時期

就用多首洗腦神曲

為“內”這個讀音瘋狂背書

不僅出現在《窮開心》歌詞裡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雖然正規MV裡的字幕是“那”

其實唱出來就是“內“

因此造就了流行於鬼畜視頻裡的

“誰家內小誰”這個梗

再比如曾讓南方聽眾困惑的

這句瘋狂“內個”循環的《我的果汁分你一半》

其實原文也是“那個”↓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雖然歌詞意義不明

但普及讀音效果奇佳

包括近幾年從曲藝界

走向流量圈的德雲社在內

“有內味兒”其實也是

謙兒大爺日常捧哏的一句詞

段子一火,梗和讀音也跟著

從京津走向了全國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連帶著本是新疆漢子的陳建斌老師

也被“內個”讀音洗腦

寫了一首原創歌曲名為

《給內個誰的第一首詩》

並在電視欄目中演唱

堂而皇之地玩起了梗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可以說,“有內味兒了”能火

也是天時地利人和

儘管只是地域性的表達

卻早借著各種流行文化

輸出至全國網友的認知中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像直譯自粵語的

“黑鳳梨”“猴賽雷”

從讀音上來說辨識更難

但誰還沒看過幾集TVB呢?

誰還不認識梁非凡呢?

所以也都成了無障礙的流行語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愛情公寓5》裡的嘿鳳梨梗/

同樣的,英文中的“yes”

可以寫作yepe/yeah/aye-aye

我們的“那個”,除了“內個”

也有“辣個”“辣過”等多種網絡表達

不覺得很有內味兒嗎?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你的家鄉中,都有哪些一不小心

人盡皆知的流行語呢?

快來留言區分享一下吧

- 字媒體日刊之《內內內內》-

策劃丨暴烈米、李楚翹

撰文丨李楚翹

編輯&製圖丨eli

當代未解之謎!你天天掛嘴邊的“內味兒”,到底是啥味兒?

大爺大媽們の退休野史

中華飲食營銷套路大揭秘!

為啥口罩讓人越戴越上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