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


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

問:為什麼想要寫這篇文章?

答:因為最近我有看到高曉松有講關於民族之間屠殺的話題,想淺析民族主義的危害性。


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


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

作者 | 廖小亮


民主主義的起源


民族主義,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為基礎而進行的思想或運動,以維護本民族尊嚴為出發點的思想與行為。


美國學者漢斯·科恩認為:“民族主義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思想狀態。”

民族主義的形成要聯繫到國家一詞,一般認為現代國家始自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該條約互相承認主權與領土。


民族國家最重大的轉變源自18世紀末期與19世紀。


自拿破崙推動民族主義使民族主義達到預料之外的程度開始,民族主義運動在歐洲遍地興起。

19世紀初期,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滅亡和分崩離析後,加速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19世紀中期,意大利地區各個獨立公國逐漸統一為意大利國,這致使大多數的民族主義理論皆認定歐洲為民族國家之起源。

這些運動促進了民族認同並且獲得了成功。


在原則上,民族國家並不尋求克敵取地,但對邊界的劃定卻沒能達到一致,同時也帶來了領土紛爭。


民主主義的形成


《凡爾賽條約》中,基於伍德羅·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原則,承認民族主義,這使得大部分的歐洲分解為多個民族國家。


但同時也出現多民族與多人種的國家——南斯拉夫。


一戰奧匈帝國戰敗後,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共同聯合組成南斯拉夫王國。


這個國家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複雜。

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有共同的祖先——南斯拉夫人,他們分散在奧斯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邊界。


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

▲南斯拉夫領土的變化動態圖


隨著奧哈兩國邊界的變遷,塞爾維亞人多居住在奧斯曼帝國境內,而克羅地亞人則居住於哈布斯堡王朝轄地。


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同,導致其文化也大有差異。


塞爾維亞人信奉東正教,使用西里爾文字,和俄羅斯、希臘等東正教國家向來親近。


而克羅地亞則信奉天主教,使用拉丁文字,他們的身高和中歐國家差不多,與中西歐國家交往甚密,甚至自認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後裔,是高等民族,瞧不起塞爾維亞人。


民主主義的形成

二戰中,納粹德國、意大利等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由納粹德國所扶植的傀儡政權——克羅地亞獨立國成立。


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

▲克羅地亞獨立國地圖


這個新政府按照法西斯模式塑造獨裁政權,屠殺塞爾維亞人和猶太人,以及強迫東正教徒改信天主教,並宣佈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和吉卜賽人不受法律保護。


在這個傀儡政權存在的4年間,有近40萬名塞爾維亞人以及3萬名猶太人被無端地殺害,其中超過30萬人死於號稱“巴爾幹的奧斯維辛”的雅塞諾瓦茨集中營。


由於政府的極端殘暴和腐敗,帕韋利奇向來就不得人心。


1945年5月8日,游擊隊進入薩格勒布。


游擊隊是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的抵抗軸心國侵略的部隊,是塞爾維亞人和部分克羅地亞人為反對殘暴統治的部隊。


游擊隊首領鐵托帶領人民進行了七次反圍剿戰鬥,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戰役,殲滅了克羅地亞獨立國的反動軍隊,以自己的威望和實力,將兩個以前水火不容的民族,再次聯合了起來,成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但鐵托並未處理好兩個民族之間的深仇血恨,把當初的大屠殺歸結於法西斯暴行,迴避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之間的民族矛盾,也為後面南斯拉夫解體埋下了隱患。


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

■ Over ■


成為空間的一部分丨番外篇


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

Num.4

Oh Captain!My Capt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