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一線教師課堂教學遇到的四大問題,課改實操問題研討

許多學校打算做課改,但是由於他們對小組合作制認識的偏差、理解的不到位,導致他們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有許多的顧慮。以下是一線教師經常提到的四類問題,今天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1.僅憑合作能完成學習任務嗎?

新課程對課堂的要求是自主合作探究,而合作是傳統以教為中心的課堂最缺失的元素。為強化在以學為中心課堂中的合作元素,故用“合作”一詞。合作一定是小組幾個人在一起的行為,按理無需再提“小組”,似有畫蛇添足之嫌。但是,現在所提倡的是小組合作制下的課堂,是以班組文化為基礎的,為突出小組文化建設之意,故在之前冠之於“小組”二字,它不僅指幾個人組成的小組,更是為了突出小組文化建設這一概念。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就是討論,它以一系列的如獨學、合學(討論)、領學、補充、點評等學習環節組合而成,還包括教師的點撥評價拓展,絕不是臆想中的僅僅討論一個環節。只有將這些學習環節根據學習內容特徵進行針對性組合,才能發揮這種學模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一線教師課堂教學遇到的四大問題,課改實操問題研討

2.學校班額較大,小組合作學習是否很難推行?

若不深入思考,只憑感覺會認為班額大,小組合作學習似乎很難推行。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師直接管理對象是四五十個孩子,而一個人同時管理對象的上限大致是八到十個。因此在傳統課堂內經常發生學生睡覺或做與學習無關之事,教師依然口若懸河的現象。不是老師不想管,實在是對象太多管不過來。正因如此,才更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若六人一組,教師以小組為管理對象,則管理對象數馬上降到原來個數的六分之一,教師管組長、組長管組員,只要組長培訓到位、管理職責落實到位,就有可能形成有梯次有序的層級管理體系。組長將成為教師有力的助手,甚至是助教。因此,為了層級管理的有效性,組建小組進行管理和合作學習勢在必行。同時這種層級管理使教師管理負擔大大減輕,為個別輔導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小組合作學習一線教師課堂教學遇到的四大問題,課改實操問題研討

3. 班級學生成績的差異性太大,小組合作學習是否很難進行?

在學生學業水平差異性較大情況下若採用以教為主的教模,就會出現講難講多了後進生消化不了,講易講少了學業水平高學生吃不飽。教師往往採用中間策略,針對中等生選擇中等難度內容授課,其結果是必然產生“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兩頭落空狀況。就算是中等生,學業水平差不多不代表每個個體能聽懂的內容是一樣的,他們的認知領域依然有差異。由此看出,教模註定是低效的。而在以學為中心的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模,恰恰能把學生差異性變成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兵教兵、兵帶兵、兵練兵,“差生”得到優生的高頻幫助而不至落下學業,“優生”在幫助別人中再理一遍再學一遍知識,使概念及概念間關係更加清晰,學業水平進一步提升。並且還能在差異性資源流動即在合作交流中,協同協作樂於助人、合理接受同伴幫助等社會屬性得到鍛鍊和正向引導,這是一個人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基本素養。

小組合作學習一線教師課堂教學遇到的四大問題,課改實操問題研討

4. 班級學生學業水平整體較低怎麼辦?

義務段學校班級是不存在快慢班或重點班普通班的,班內學生的智力結構基本呈正態分佈。學業水平整體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佳。而小組合作學習恰恰是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特別是精神狀態作為第一目標。在小組合作的課堂,人人都有發言展示的機會,除了學業之外,其他在非智力品質方面的表現,如情感、音量、儀表、風度、態度、表情與動作、語速、語調、氣勢、表達方式等方面都有可能獲得肯定和激勵,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大大增加,從而獲得成就感的機會大大增加,而成就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最好心理資源。由此可見,正因為學生低彌的學習狀態,才要採用不斷變換學習形態、不斷地變化性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感官,從而保持其思維的興奮狀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文章節選自《蘇派課改小組合作學習實操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