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和文字相生相伴

中國的書法藝術基於文字,有文字才有書法的產生。那麼什麼叫文字呢?古文字學家研究認為:1954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片上的刻畫符號,即陶文,就是漢字的初始。

書法和文字相生相伴

自此中國的文字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了。後人根據已有的漢字結構,分析歸納出漢字構造的“六書”理論。許慎《說文解字》雲:“倉頜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擎乳而寢多也。”文字是依事物的類型取象來製作的。以象形來說,有的取象於自然界,應物象形,如日月山川之類;有的取象於器物,如舟車弓矢之類;有的取象於動物,如牛馬魚鹿等等,使人一看便知是何物,表示何意義。以指事字來說,它是象形的發展和補充,以符號象徵的辦法來表示抽象概念造字方法。如“上、下”兩字,按大篆的寫法,一橫表示地或天,在長橫(表示地)上面加一短橫或一豎表示“上”。長橫(表示天)下面加一短橫或一豎表示“下”。以形聲字來說,大多是一半象形以為意,一半取聲以為音。

書法和文字相生相伴

如“江”字,江水之聲“轟轟”然,以“水”為形,以“工”表聲,則為“江”字。如“河”字,河水之聲呼呼然,以“水”為形,以“可”表聲,則為“河”字。此外還有會意、假借、轉註,合稱六書,這就是文字創造的由來。隨著文字的產生,融合了先人審美意識的書法也就產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