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李永強:忠骨融入廣袤的南海

新華社海口4月22日電(記者黎雲)軍校畢業時,李永強堅決要求去南沙工作,這一干就是21年,直至將生命留在祖國的南海。

李永強是河南寶豐人,1968年10月出生,1987年11月入伍,1990年6月入黨,歷任戰士、學員、技術員、氣象教員等職。入伍27年,他先後27次赴南沙守礁,累計守礁時間86個月。

李永強自幼受大伯早年參加解放戰爭、多次榮立戰功經歷的薰陶感染,從小對軍營充滿嚮往。他常對戰友講:“激情奮鬥的青春最精彩,頑強拼搏的人生最光榮。”

為搞清楚南沙水文氣象要素變化特點,李永強和戰友克服重重困難,認真梳理總結南沙水文氣象變化規律,編寫的《南海水文氣象觀測教材》成為南海海洋氣象培訓的第一本專業教材。

南沙海域氣象複雜多變,颱風、寒潮頻發,氣象預報被業界稱為難啃的“硬骨頭”。李永強就時常提醒自己,小數據連著大氣象、小疏忽影響大安全,每一次測報數據都要慎之又慎、一絲不苟、精益求精。2003年以來,李永強和戰友共同努力,建立南沙第一套地面氣象自動化觀測系統,建成南沙第一個大氣波導站,創造了南沙水文氣象事業的10多個第一,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家海洋局高度讚譽和充分肯定。

李永強與海為伴、以礁為家,踏遍了南沙的每一片海域,先後在礁上度過9個春節。由於長期在前線守礁,李永強由當初壯實的中原漢子變成了頭髮稀疏的小老頭,還患上了頭暈耳鳴、風溼疼痛等多種病症,尤其是關節炎發作時,上廁所、下樓梯都需要有人攙扶。

2014年2月23日,南沙華陽礁氣象站升級改造,在乘艇登礁途中,李永強在華陽礁航道口處突遇巨浪,艇體打橫,左翻傾覆,艇上人員全部落水。李永強不顧自身安危,先將身邊的小艇艇長喬龍用力推向淺灘,又奮力將小艇掛鉤手張港推向礁盤,自己卻被捲入航道中央,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沒有來得及向親人戰友告別,便匆匆離開了他摯愛的南沙和鍾愛的事業,把生命永遠融入了廣袤的南海。(完)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