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賞析:李白的一句詩,讓桃花潭的千尺之水難敵摯友情誼

公園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喜好遊歷山川的李白收到一封邀請函:"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意思:先生喜歡遊歷嗎?我這裡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飲酒嗎?我這裡有萬家酒店。)

《贈汪倫》賞析:李白的一句詩,讓桃花潭的千尺之水難敵摯友情誼

李白應約,欣然而往,也是在這裡,李白遇見的了一位知己好友——汪倫。

汪倫為人熱情豪爽,李白問道酒家何處?汪倫說道: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並沒有桃花,萬家酒店,是因為酒店老闆姓萬,因此酒店也並無萬家。此番解釋,引得李白爽朗大笑,二人的友誼從此開始。

相聚終會離別,李白趁興而至,興盡而歸。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李白或許是不辭而別,乘舟欲行之際,突然聽到了岸邊傳來熟悉的聲音。李白心頭一熱,隨手一作,留下了這首傳世千古的詩篇,也讓汪倫這個名字在文壇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贈汪倫》賞析:李白的一句詩,讓桃花潭的千尺之水難敵摯友情誼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離開,忽然岸邊傳來一陣歌聲。桃花潭的水縱然有千尺之深,怎能比的上汪倫贈送我的情誼。

這首詩是在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在桃花潭時,與汪倫結下深厚的友誼。李白一生狂放不羈,臨行之際,友人相送,心中不由感慨萬分,於是用詩來直抒胸臆。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簡簡單單的兩句,詩人直接明瞭的告訴了我們故事的原委。仿若平常的簡單敘事,直白又質樸,時間、地點、物、起因、經過,鋪展的全面且細緻。一個“忽”字說明汪倫的送行是意料之外,人還未到歌聲先到,體現了汪倫的瀟灑與不拘小節,也正是因為這個字凸顯了二人之間的深厚友誼。

朋友來,萬里相邀,朋友走,一定相送。李白豪爽不羈,汪倫不拘小節,分別不一定是傷心之態,在兩人的結交中,分別也可以是豪放熱情的。人生得一好友,江湖路遠,今日一別,祝願君來日一切都好。一切都是這麼的順其自然,詩的後兩句直接渲染了氣氛,感情直接流露而出。

《贈汪倫》賞析:李白的一句詩,讓桃花潭的千尺之水難敵摯友情誼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遇見友人突然的相送,此情此景,縱使豪邁瀟灑的李白也難掩心中激動。你看這桃花潭的水深千尺,又怎及你來送我的情誼呢?江水、桃花潭、相送、友人、離別,這些元素彷彿是天衣無縫的拼接,讓二人的情誼自然而然的流露,卻也更為真摯動人。再多的話語,在形象的比喻都沒有眼前的情景真實,“不及”二字,巧妙的一句轉折與感慨,讓整首詩的風格乾淨利落,卻在結尾處又給人無限的回憶與遐想。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稱為“詩仙”。他的一生豪放不羈,一人一馬一把劍,瀟灑天涯,盛唐以吐納百川的泱泱氣度包容了李白一生的流浪,而李白的繡口一吐,也成就了半個盛唐。

《贈汪倫》中,大繁至簡,李白用他的詩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熱情與奔放,豪邁與不羈,無需過多雕飾,直抒胸臆也能將情誼表達的絲絲入扣。這不僅是李白的魅力,也是中國古詩詞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