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隘的思維方式讓你總是不成功或不幸福

圖橫向數有5個硬幣,豎向數有4個硬幣,怎樣只挪動一個硬幣,使橫豎方向上都有5個硬幣。

狹隘的思維方式讓你總是不成功或不幸福


不要急著往下看,自己認真思考一下答案,測試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兩分鐘之內想不出來,再往下看。

這個問題筆者測試過從小學生到博士後到社會上的國內外很多人,國人回答出來者不及十之一二,西方人回答出來者常達十之五六。

看到這個問題後,西方人常常靜靜地注視獨思,要麼想不出來,要麼一動手挪動就正確。而國人不一樣,看不了幾眼,甚至一上來就拿到手裡一個硬幣,這放放、那擺擺,來回比劃;或在空中舉著,不知落到何處;或問你種種問題,比如說不在一條線上行不行啊?再加一個硬幣行不行啊?等等,不按給定的條件思考,讓你覺得難以合拍。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國人的科學思維觀念很差。不管挪對挪不對,都不愛冷靜獨思,尤其愛衝動,愛跑題,愛扯淡。還沒回答問題,中西方人科學思維的差距已經明顯地體現出來。

(擬發起:論道交友樂園-探討人生之道,廣交天下朋友。純公益組織,不談生意、不借錢財、不騙感情,真實簡介、真心相交、真情往來。歡迎關注本公眾號,成為各地發起人)

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很簡單,把排在右端的硬幣摞到拐角那個位置的硬幣上面就可以了。這樣拐角處就有兩個硬幣,加上兩個方向各有3個,橫豎就都成了5個。

有人說,這是腦筋急轉彎。就算是腦筋急轉彎,我們怎麼就轉不過來這個彎呢?

其實,是不是腦筋急轉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我們轉不過來?轉不過來就轉不過來吧,為什麼我們還要亂說一通呢?

應該說,本質是我們不習慣於科學思維。

我們可以把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四種:

最簡單的是點式思維,常稱之為榆木疙瘩,不管你怎麼說,他就不動地方,在原地打轉轉,這樣的人是極少的,但在現實中也明顯存在;

高級一點的是線式思維,可稱之為直性子,在一條直線上思考。所謂一條路走到黑,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像老虎一樣,只會直線進攻,不會拐彎兒。這也是老虎打不過武松的原因。這類人不算少,在現實中經常看到;

再高級一點的是面式思維,遇到問題在平面上找答案,自然比一條直線開闊了很多,就如剛才挪硬幣。這類人可能比直線思維者要多或差不多,平常說一個人想問題比較全面,即屬於此;

最高級的是立體思維,在全空間範圍進行思考,包括點、線、面、體。直線、平面、立體就是數學上的一維、二維、三維。靜態的空間三維再加上動態的時間一維,就形成了經典的四維空間,基本可描述或確定任何宏觀事物,但這樣的人也極少,屬於創新者。

想想自己挪動硬幣的思考過程,分析一下自己是以哪類思維方式為主呢?是不是正是這種思維方式導致了你現在的狀況呢?

西方人立體思維方式相對較多,便輕易能把一個硬幣壓在另一個硬幣上。國人直線和平面思維方式居多,就會總在擺著硬幣的這個平面上或縱橫兩條直線上找答案,那是永遠找不到的。立體有無數個平面和直線組成,西方人的思維空間就比我們大很多,因此我們在創新上很難獲得諾貝爾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難以看淡苦樂成敗。

找不到答案就問、就學,那就很快改善了。關鍵是我們一方面找不到答案,一方面又會說出很多不同的、奇怪的也就是不合邏輯不合科學的話來,讓人覺得哭笑不得、無法溝通。這就是國人的複雜但卻大都不在真理之處。

論其本質,還是科學這個東西尚未深入國人內心之中。從五四運動就開始織造的科學這面大旗,至今還沒有被徹底舉起和高高飄揚,我們離引領世界還差之甚遠,應多打基礎,少些自負。

作為個體,至少要習慣面式思維,最好能學會立體思維。否則,很難成為成功者或幸福者。

狹隘的思維方式讓你總是不成功或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