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成立專項調查組摸清“青繡”家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打造“青繡”品牌,是省委省政府繼打造“拉麵經濟”之後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並制定青繡“八個一工程”,科學有序促進青海民間傳統刺繡的保護傳承發展。為摸清我省“青繡”家底,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組成6個專項調查小組,深入全省縣、鄉、村實地走訪調查各地“青繡”種類分佈、人員結構、代表性人物、工坊、傳習所、傳承基地、合作社、協會、企業設置情況,對全省“青繡”發展現狀和麵臨的困難及問題進行深入調研。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1人,其中國家級3人,省級41人,市州級102人,縣區級155人;刺繡經營單位492家,其中,刺繡工坊183家,合作社29家,協會11家,傳承基地19家,傳習所40家,公司121家,其他經營場所89家;有土族盤繡、河湟刺繡等17種刺繡類別,有盤繡、平繡、垛繡、疊繡等29種繡法;全省刺繡經營場所中長期從事刺繡人員約34207人,其中繡郎102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978人,殘疾人505人;全省季節性從事刺繡的從業人員近30萬人次。

據此次參與調查的省文化館非遺處處長魯佔奎介紹,青海民間刺繡藝術歷史悠久,品類繁多,並且各有藝術特色,特別是有著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魯佔奎表示,通過調查,進一步摸清了“青繡”家底,為“青繡”保護傳承發展夯實了基礎,為推動“青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客觀、準確、詳實的科學決策依據。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瞭解到,目前我省“青繡”保護傳承發展工作已呈現出相融互動、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在促進我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存在行業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低、銷售方式和渠道單一、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創意研發滯後等問題。

省文化和旅遊廳將聚焦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和短板,堅持技藝傳承、挖掘創新、品牌塑造、規模發展、文化和諧的原則,深化認識,凝聚共識,明確思路,完善措施,充分利用好調查成果,著力推進《“青繡”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持續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夯實保護傳承基礎,健全科學管理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育產業發展壯大,開拓市場營銷,強化宣傳展示交流和品牌扶持推廣等,讓“青繡”繡出傳承、繡出心畫、繡出技藝、繡出財富,繡出美好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