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文/蔣莎喬


前不久,我的朋友小月開開心心來找我,跟我說最近拿了2個工作Offer,問我該怎麼選。


小月能文能武,之前在一家教育信息平臺做B端客戶的提案和銷售。是個嚮往自由的95後,希望找一份工作時間和地點都有一定彈性的工作年前就開始行動,但折騰了好幾個月也沒找到適合的,不料又碰上新冠病毒爆發。


本以為找新工作這事要就此擱置了,誰知峰迴路轉,3月份還沒過完她就告訴我好消息:一個教育的技術服務行業的頭部公司準備在北京組建分公司,她應聘了第一批核心職位。經過2輪面試,現在正在談待遇了。


現在又來問我2選1這種甜蜜煩惱的問題。


在為她開心慶祝的同時,我也問了問她:現在那麼多人被裁員被降薪,你還找能到這麼多新工作,有什麼好方法分享一下嗎?


她謙虛了一陣後,給我分享了幾點,給我很多啟發。結合這段時間來諮詢的朋友和他們後來後來的反饋,我發現:那些在這個特殊求職季找到更好機會的人,都做對了這4件事:


  1. 選對行業
  2. 呈現價值
  3. 多重渠道
  4. 重視細節


我們一一來看。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01 選對行業


前面提到的小月,她的行業選擇有2個有意思的特點:

第一,所在行業受此次疫情影響,加速發展;

第二,原來工作和新工作所在的行業相關度高。

這其中第一點在現在尤其重要。


著名產品人梁寧曾經用一對雙胞胎的故事來說明行業選擇對個人成就的差別。


她說“有一對雙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學畢業,一個加入騰訊,一個加入報社,7年之後去騰訊的那位已經是年薪百萬,滿街都是挖他的獵頭,去報社的那位因為報社輪沉淪了,一切都需要重來。”


梁寧大神是在2017年寫下這段話,用來說明行業選擇會造成“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如果時間放到現在,她可能會把小標題換成“生與死的區別”。


美國著名指數編制公司MSCI(美國明晟公司) 3月公佈了一份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市場影響的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一份以行業為因子的稱,受疫情影響,從1月20日至2月5日,航空、海運、消費服務、媒體和零售下跌嚴重,而醫療健康行業則成為最大的贏家,這種行業的分化在全球各個地區基本一致。


根據安永人力資本諮詢於2月28日發佈的《2020中國市場人力資源管理趨勢調研報告》的數據:超過40%認為本次疫情對行業及企業影響重大,超過30%持觀望態度,10%認為疫情將促使企業轉型發展。其中,房地產、酒店和建造業認為本次疫情對現有業績影響較大;科技、傳媒及電信行業認為將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2020中國市場人力資源管理趨勢調研報告》安永人力資本諮詢,2020.2.28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2020中國市場人力資源管理趨勢調研報告》安永人力資本諮詢,2020.2.28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行業所受影響兩級分化嚴重:


不利行業:旅遊、酒店、餐飲、線下教育培訓、零售、地產建築以及汽車等行業

則面臨需求大幅萎縮,將面臨業務調整、縮減成本等諸多挑戰。這些行業將成為人力資源調整和輸出得主要行業。


轉型行業:科技、傳媒及電信行業認為本次疫情將促進企業轉型發展。也成為經濟反彈的新增長點,為經濟結構調整留出空間。


利好行業:醫藥健康、遊戲、在線教育、視頻直播、遠程辦公服務、生鮮電商等,這些行業業務將面臨“爆炸式”發展,在一段週期內都是人力資源吸入的主要行業。


這個階段在求職市場上放出的職位機會大都集中在這些利好行業,轉型行業的職業機會更多是企業內部調整消化。如果你剛好處在這些利好、轉型行業中,無疑有更大可能會面對更多職業機會,如果你不在這些行業,幾率顯然就小很多。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所處的就是不利行業,怎樣往這些利好、轉型行業發展呢?


答案就是工作相關程度。能像開頭提到的小月那樣有同行業相關經驗的人只是一部分。如果沒有直接的相關工作經驗,我們就需要盤點有什麼資源是可以幫助到你的。


這些資源包括:你在以往工作中積累的能力、人脈、還有你獲得和傳遞信息渠道。這些我們在下面會進一步談到。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02 呈現價值


小月是一個比較謙虛的人,她告訴我:因為她的謙虛,前段時間在求職過程中沒少掉坑裡,在碰過那麼多次壁之後,她逐漸瞭解HR和公司希望找什麼樣的人、怎樣讓對方瞭解自己能勝任這個工作、以及對未來對公司的價值。


小月說:“以前我總因為自己學歷不夠高自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不敢怎麼說自己的優點,也不知道怎樣體現自己的成績。幾次面試石沉大海後,我對自己這幾年的工作做了一個梳理,我把原來簡歷上那些工作職責的套話都換成了年終述職裡成果報告的內容,我在面試的時候會被問到這些經歷的時候,都會特別描述接受任務時我有多不容易,最後我是靠什麼做成的。我有時候說完時,自己都被感動了,HR對我態度也都不一樣了。”


其實小月分享的這個致勝的關鍵就是:抓住了關鍵“接觸點”,瞭解面試框架,用“作品思維”呈現了自己的價值。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1.抓住關鍵“接觸點”


“接觸點”管理是市場營銷的一個課題,指決定在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點(Where)、如何(How,包括採取什麼接觸點、何種方式)與客戶或潛在客戶進行接觸,以達成預期溝通目標。


比如優衣庫就非常重視與客戶接觸點的管理。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先生說,客戶能夠看到的所有東西,大到店面陳設,小到摺頁傳單,都是客戶購買決策的起始點,只有理解客戶的需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足以讓客戶心動,才有可能達成。


我們在找工作時,企業的招聘人員就是我們的客戶,我們在招聘中有哪些關鍵接觸點呢?


第一個關鍵接觸點是投簡歷:怎樣讓自己的簡歷從眾多簡歷中脫穎而出,讓HR有馬上給你打電話的衝動呢?你需要知己知彼:公司情況、所處發展階段,招聘職位目標候選人在知識、技能才幹方面都有什麼預期?你簡歷中怎樣體現出符合這些特點?這些都是寫簡歷前不可省略的信息蒐集和思考。


第二個關鍵點是面試。怎樣展現自己有符合應聘職位預期的特點?“框架思維”和“作品意識”會幫助你在前面的信息蒐集和思考基礎上,更好地展現自己。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2.瞭解面試框架,善用“作品思維”


“作品意識”顧名思義就是以對待作品的方式對待在工作和結果。你可能總覺得,我不是藝術家也不是產品經理,日常工作特別瑣碎,感覺沒有什麼作品或成果,怎麼辦?其實像小月這樣,對工作定期進行復盤,把結果數據化、經驗方法化,就是體現你個人價值的一個作品,這就是有作品意識。


解決了作品問題,怎樣更好的體現價值呢?


如果你知道招聘者都是用什麼提問框架來面試你,你是不是感覺像考試提前拿到考卷一樣?


“STAR原則”就是招聘者在結構化面試最常用的提問框架。


“STAR”是 Situation(情景)、Task(任務)、Action(行動)和Result(結果)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 簡單地說,在介紹你地這個作品、成果時,你可以按照這樣地思路:


S-『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T- 『你要從事的工作任務是什麼?』

A-『接到任務後你怎麼做?』

R- 『你最後完成任務的情況如何?』



這其中S、A、R是最重要地部分,在寫簡歷和時間有限的面試中,可以聚焦在S和R上;如果面試時時間充裕,可以拓展介紹。


比如“你在這個過程中遇見了什麼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可以展示你的堅韌性、處理事件的靈活性。“你用了多長時間獲得完成該任務所必須的知識?”進一步展現你的學習能力。


這裡再提醒一下:展現個人價值時大家通常都會自然關注能力,往往有一個方面容易被忽視,那就是資源。信息、人脈、渠道都你在原來工作上積累的資源,可以很好的遷移帶入,為你的新工作創造價值。由於資源通常不會在職位招聘信息中特別要求,如果能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資源,將為你的一個加分項。這一點越是中高層職位越重視。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03 多重渠道


一個HR朋友說:“一場疫情讓我發現,連買口罩都需要人脈。人脈從來沒有現在這麼重要。”


這雖然是句笑談,也體現出某種現狀:現在這個階段機會成本高,企業用人更加謹慎,很多好職位都是熟人推薦的。現在群裡的獵頭們都相當受歡迎。很多跳槽成功的案例都是熟人介紹的。


但文章開頭的小月2個職位都是在招聘APP上找的,她的經歷告訴我們:現在企業不是不公開招聘了,相反,現在公開招聘的都是剛需!


前面我們說過了哪些行業現在正在找人。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這些招聘崗位信息。

到哪裡找?你需要拓寬職位信息搜索平臺。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這裡順便列一下HR們常用的招聘網站和各自的特點。

  •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

老牌招聘網站。職位、薪資、公司質量、地域覆蓋廣,撐起求職平臺的標杆。

  • 獵聘網

求職網站新貴。求職者發佈完簡歷後,平臺獵頭會主動聯繫求職者和僱主。特色是定製化服務,有1對1的簡歷、面試相關的諮詢,有點高端人群服務形式的下沉到中端的意思。更適合中高端人才。

  • 拉勾網、boss直聘

拉勾網聚焦IT人才,疫情期間因為行業遠程工作優勢,行情紅火。

boss直聘主要是可以跟人事經理、總經理面試,適合中高端人才面試。

  • 58同城、趕集網

分類信息的大站,不算是專門的求職網站。有求職欄目。

由於個人也可以發佈,所以魚龍混雜,在招聘職位較少或者三四線城市有優勢。

  • 百度招聘

不發佈招聘信息,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搜索引擎,會導向幾個主流招聘網站。

作為初步搜索職位的工具非常方便。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04 重視細節


小月告訴我她在一個面試的最後一輪另外一個實力強勁的候選人,學歷、背景都比她好,但最後面試官選了她,說起原因她得意的笑起來:“後來面試官告訴我,雖然是視頻面試,但是我穿著西服套裝,後面有一排整齊的書架。那個男生連襯衫都沒有穿。面試官覺得我很重視、也是個認真的人。就選了我。我那可是一早起來特意收拾好的!但沒想到居然真的有人這麼重視。”


小月說的一點都沒錯,真的有人這麼重視。當候選人都符合HR目標人選畫像時,在線上面試中的細節處理,往往會成為拉開最後的差距。


如果說前面3點,我們都在關注面試的內容,線上線下都需要做到,最後這一部分我們來看看線上面試與線下面試相比在形式上有什麼細節需要注意的吧!


我們平時會注意到一個現象:有的人拍照拍視頻都特別“上相”,有的人明明很好看,但就是“不上相”。這是因為通過攝像頭看人時,是單一視角,聚焦點只有一個,所以和我們平時雙眼看到的不同。在線上面試中,面試官可是一直通過視頻攝像頭關注著你,是否根據視頻攝像特點在硬件調試、和自我調試會直接影響對方看到的效果。


  1. 硬件調試


基本項:為保障一個正常、流暢的通話環境,需要做到網絡穩定、環境安靜、光線柔和、設備軟件提前測試。儘量用電腦,避免電話或彈窗打擾。事項一下,如果面試過程總是因為你這邊的各種原因中斷,面試官什麼心情?什麼想法?所以做到這些,基本得分項不能失分。


加分項:要想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像上面小月說的,個人形象要像正式到公司去面試一樣,給人一種儀式感。背景如果有整齊的書櫃最好,沒有的話,純白的牆面也可以。千萬不要有多餘的陳設,不僅分散面試官的注意力,也容易導致不必要的判斷。做到這些加分項會給你增加通過的可能。


  1. 自我調試

要想在提高,那就要從對自己身上入手了。你在和麵試官通過攝像頭看你,攝像頭會放大個人的優缺點,,視頻面試中有很多微禮儀和微表情,做的好能放大你的優點,沒做好就會放大你的缺點。面試官馬不停蹄視頻面試那麼多人,怎樣讓面試官在和你的面試過程中有更好的體驗?除了靠前面說的過硬的內容準備外,這些和你相關的細節你必須瞭解:


  1. 鏡頭感
  • 面試時要和麵試官有目光交流,看屏幕或看自己的美顏,對方看到的你眼睛都不是直視他的。所以只有直視攝像頭時,面試官才能感受到你的目光和其中傳遞的信息。
  1. 表情管理
  • 其中傳遞什麼信息呢?當然是自信的態度、親和的氣質和飽滿的狀態啦!千萬不要總是低頭皺眉,眼神飄忽,坐姿清奇。面試過程中可以自然的做手勢、思考、表達,但要常常向鏡頭真誠的微笑,就可以讓面試官感受到你要傳遞的信息。如果你說話很喜歡用手勢,拿不準好不好,建議你對著自拍鏡頭錄一段試試,你一定會有新發現。
  1. 談吐禮儀
  • 面試的過程中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聽聲音說話,所以面試中的談吐禮儀會被視頻放大:吐字清晰,用詞恰當,語氣連貫,會讓面試官會對你整體氣質、印象加分。
  • 結束時不要先關視頻。這就跟和長輩會面時要為長輩送行一樣。在面試快結束的時候,向面試官道謝,並保持坐姿和微笑,到對方關閉後再關閉。


那些在“特殊求職季”找到好工作的人,都做對了這4點!


05 結語


我因為受到朋友小月的求職成功案例的啟發,對這個特殊求職季能『逆勢』而為的求職者成功的經驗做了梳理。主要包括這4四點:


  1. 選對行業:重點關注利好行業;
  2. 呈現價值:在簡歷、面試這些關鍵接觸點,用框架和作品思維呈現個人價值;
  3. 多重渠道:善用人脈渠道,拓寬在線信息渠道;
  4. 重視細節:調試好硬件,拿穩基礎印象分;調試好自己,提升面試官的整體感受。

當然職業發展和價值成長是一個長期課題,不只侷限與一時一役。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或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