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保潔員、保安員被確診感染,為他們祈福!做好防護

物業管理區域四個崗位為高危易感崗位:門禁崗位、垃圾處理崗位、消殺崗位、上門服務和與隔離人員接觸的崗位,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護,避免感染。

物業保潔員、保安員被確診感染,為他們祈福!做好防護

一、保潔員感染引起聚集性疫情

昨天天上午,在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通報了一起輸入性單位聚集性疫情。

出現輸入性單位聚集性疫情確診病例11例,密切接觸者178人

物業保潔員、保安員被確診感染,為他們祈福!做好防護

2020年2月26日0時至24時,北京共有10名確診病例,均為2月25日北京公佈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發病後診斷,經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判斷該起疫情為輸入性單位聚集性疫情,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2020年2月23日,北京接到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報告,2月24日4:00,該病例確診,將其密切接觸者均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截至2月26日,在其密切接觸者中共確診10例,故這起聚集性疫情共涉及確診病例11例。

其中10例是在京某事業單位外購服務的物業管理公司員工,1例是餐飲公司員工,11名病例發病前都住在所服務單位的集體宿舍,或在集體宿舍旁物業辦公室辦公。

所有病例均已轉至市級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目前病情穩定。該起疫情已判定密切接觸者178人,市、區疾控中心對該單位進行了全面消毒,並實施了健康監測等綜合防控措施。

保潔員出現咳嗽後仍帶病上班5天后才就診

首發病例孫某某,一直在用工單位從事保潔服務。2月18日出現咳嗽症狀,之後一直帶病上班,2月22日晚自感畏寒,2月23日2:00自測體溫38度,當日8:00赴醫療機構就診,被診斷為疑似病例。

對首發病例孫某某的感染來源進行追溯,發現該患者返京後在單位隔離期間曾密切接觸河北返京一同事,該名同事2月3日自河北邯鄲回京,2月7日出現呼吸道症狀, 2月9日返回河北邯鄲家中。經河北疾控中心採樣,發現其新冠病毒抗體陽性,提示曾經被新冠病毒感染。

近日該事業單位相繼發生多名病例。分析原因是患者發病前後多日內與住在集體宿舍的同事共同生活、就餐及工作,接觸頻繁,發生交叉感染,故造成單位聚集性疫情,由於溯源結果顯示感染來源自河北邯鄲,故判斷疫情屬於輸入性工作單位內的聚集性疫情。


二、一小區保安夫婦確診感染


2月14日上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公佈,昨天珠海市新增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新增病例為一小區保安夫婦,其中做保安的丈夫是從湖北迴來後28天才被確診,目前小區全部住戶進行隔離。


截至2月13日24時,該市累計確診病例91例,累計出院27例,現有在院病例64例。現有疑似病人0例,現有81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經初步流行病學調查,新增確診病例情況如下:


病例90(黃某),男,66歲,常住珠海市斗門區。1月14日從湖北鄂州回到珠海。黃某為小區保安,平時都是一個人上班。1月30日經社區排查,發現為湖北來珠人員,給予告知和簽訂承諾書。大排查2月9日病毒核酸檢測採樣無效,2月12日檢測結果陽性

,送至中大五院隔離治療。


病例91(江某),女性,58歲,常住珠海市斗門區,是病例90的妻子。1月15日至今,曾3次騎自行車去白蕉鎮大眾市場買菜。其他行程與病例90一致。大排查2月9日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陰性,2月12日檢測結果為陽性,送至中大五院隔離治療。


以上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已及時追蹤到並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其居住和工作過的小區實行封閉,全部住戶強制隔離14天。


三、做好防護

物業管理區域易感(四崗位)人員防護指引


  一、易感崗位分類


  物業管理區域易感崗位主要是指在疫情防控期間存在的與其他人員、環境以及物體等密切接觸,有較大感染風險的環境和場所。主要包括以下四類崗位:


  (一)門禁崗位

  主要包括人、車通行區域的車輛消毒、人體體溫測量、詢問及登記、收轉送快遞件等與人有密切接觸的崗位。


  (二)垃圾處理崗位

  主要包括垃圾桶、站、房等處理垃圾,與廢棄物、汙染物和存在汙染可能的廢物有近距離接觸的崗位。


  (三)消殺崗位

  主要是指從事消殺、噴藥作業中,與消毒液接觸較多以及與噴灑過程由於噴射動力帶起的可能含有汙染的揚塵存在密切接觸的崗位。


  (四)上門服務和與隔離人員接觸的崗位

  主要包括為業主上門送貨或必須接觸業主的崗位,還包括硬隔離、強制自行隔離、自覺自行隔離以及未隔離狀態下頻繁接觸較多業主的工作崗位。


  二、易感崗位人員防護用品使用


  易感崗位人員應當穿戴防護用品的條件下才能上崗工作。

(一)防護用品基本種類

  易感崗位防護用品主要包括符合防護標準的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鞋套、手套、便攜式酒精等消毒用品。


  (二)防護用品穿戴時間

  易感崗位人員值崗期間均需穿戴防護用品,下崗時必須脫卸,不得穿戴防護用品離開工作崗位。


  (三)防護用品穿戴方法

  穿戴防護用品在正常生活服飾和無明顯汙染的狀態下在非易感崗位環境中進行穿戴,無需進行穿戴前的特別消毒處理。

  穿戴基本順序為,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鞋套→手套。


  (四)防護用品脫卸

  脫卸防護用品的基本原則是脫卸下的防護用品均應將外面即可能接觸汙染的一面折捲在裡面,避免運送處理過程中的汙染源傳播。

  脫卸基本順序為,防護服→鞋套→護目鏡→手套→用脫手套後的手經噴灑精等初步消毒後摘下口罩,摘下口罩後將所有穿戴用品捲成小卷並適當捆紮放在指定處,之後用酒精等消毒液即時噴灑雙手及護目鏡。


  (五)防護用品處置

  脫卸後的防護用品應當視為汙染物,進行消毒處理和適當破拆,並放置到指定區域或投入到專用垃圾桶。可重複使用的防護用品按其它技術規範另行處理。

 

三、易感崗位人員的其它防護


  (一)強化自我防護意識,注意個人衛生,上崗之前應當檢測體溫,體溫正常才可以上崗;


  (二)門禁崗位人員儘量在室外工作,如為封閉性空間,應強制通風、開窗或使用排氣扇換氣;


  (三)門禁崗位每天至少兩次使用酒精等有效消毒藥劑對門崗的關鍵部位(如地面、門把手等)進行消毒;


  (四)應加強易感崗位人員的宿舍管理,加強消毒頻次,並保持室內通風。若宿舍居住人員相對密集,可在宿舍出入口出配置帶有消毒水的腳墊,引導進入宿舍人員消毒鞋底;


  (五)一旦出現身體不適,或有疑似症狀的人員應當立即停止工作,並按有關上報程序辦理;


  (六)為硬隔離和強制隔離人員提供服務後,應當進行操作人員的消毒處理或更換防護用品;


  (七)醫療機構和其它特殊類型物業中的易感崗位,除上述四崗位可參照外,未盡標準和特殊要求按照相關技術要求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