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將喪失成為經典可能!真是這樣嗎?

文丨曹鏡明

題丨白巖松: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將喪失成為經典可能!真是這樣嗎?

白巖松: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將喪失成為經典可能!真是這樣嗎?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與網絡小說代表人物之一的唐家三少共同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曾和唐家三少有過一段關於“網絡文學成就經典著作”的探討。大致內容如下:

唐家三少說,相較於傳統的文學創作,只能在結稿之後,進行單渠道的投稿,一方面不利於推廣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容易打擊創作的自信心。而互聯網創作,則不然,相當於將入門的門檻砍掉,任何一個人只要在一個文學創作平臺進行註冊,就可以發佈由自己創作的合法作品,縱便是沒有人看,或者只有少數人看,即便是都是罵名,只有一個稱讚,對於作者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

白巖松: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將喪失成為經典可能!真是這樣嗎?

首先,這個觀點,站在網絡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說,是毫無問題的,也確實是相較於傳統的文學創作而言,所不具備的一大優勢。可白巖松的回覆,則是另一種看法,即從網絡文學成就經典著作的數量來進行判別!什麼意思?從推廣白話文,到進行白話文創作一共才多少年?而網絡文學的興起發展至今有多少年?在截取相同時間段的經典著作而言,互聯網時代幾乎沒有相對成熟和具有深刻思想的文學作品。

當然,關於這個問題或者說是現象的,具體原因,兩人並沒有展開而談。不過在唐家三少的回答中,已然出現了答案,就是: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過分迎合讀者口味,將喪失經典的可能!

白巖松: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將喪失成為經典可能!真是這樣嗎?

互聯網時代的文學創作,固然是將門檻砍得差不多,但並不能意味著參與基數上來,出現經典著作的可能就會上來,兩者沒有必然的、直接的關聯!

包括許知遠在內的,很多傳統文人都不是很喜歡網絡文學。其實他們所不喜歡的,肯定不是網絡交互式創作的這種形式,而是在這種創作形式下的,結構導向問題。任何一本相對成熟的文學藝術作品,在正式落筆之前,肯定列有大綱,即便沒有,也會在心中有大致的想法,然後進行創作。網絡小說也是如此,可是網絡小說的問題,就是在於“連載”,在這漫長的連載過程中,作者很容易過分傾聽讀者意見,喪失自主場作能力,進而東一棒子,西一榔頭的,文章造成結構的不完整。

白巖松: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將喪失成為經典可能!真是這樣嗎?

交互也應有個限度,過猶不及,不能總是向訂閱看齊,向收藏看齊,向收入看齊,向物質看齊!同時,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門檻的降低,導致大家在創作的時候,很少能夠三思而後行,一些網絡作家日更萬八千的字,很正常,未經細細打磨的文字,是很難出現經典著作的。

最後,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必然佔據未來文學創作的主導地位;故而,還請多給網絡文學一點時間,安心發展,創造未來的更多種可能性!

白巖松:網絡文學交互式創作,將喪失成為經典可能!真是這樣嗎?

作者自薦:

1)高曉松國籍問題,映射而出的“是不是自己人”的文化歸屬問題

2)高曉松國籍問題,映射而出的“是不是自己人”的文化歸屬問題

3)王朔《鏘鏘三人行》丨所有說秦始皇是明君都是罔顧百姓死活的混蛋

4)為啥馮唐的騷在《飛鳥集》裡閃了腰?別的譯者空有腰還閃不著?

5)三國時有機會成為越王勾踐的一等聰明君主,反而被誤解千年的笨蛋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