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次 iPad Pro 的“妙控鍵盤”讓那麼多人“失望”?

編輯注:本文來自

飛豬,轉載已授權。最近兩天,之前新款 iPad Pro 發佈時同期發佈的“妙控鍵盤”陸續出貨,但拿到手上的同學們卻對鍵盤有了兩極化的評價。為什麼蘋果的產品會出現這樣難得一見的大面積“失望”的聲音,看看飛豬同學是怎麼說的。

關於 iPad Pro 這次的 Magic Keyboard for iPad Pro(妙控鍵盤),多說幾句。

iPad Pro 過去的“殼”類配件,無論是 Smart Cover 還是帶鍵盤的 Smart Folio(鍵盤式智能雙面夾),它們的邏輯都是:這個配件是“半永久”式地吸在 iPad Pro 上使用的。

Smart Cover 的主要用途是“屏幕保護蓋”,其次是“iPad 撐子”。你都不需要的時候,可以翻過來到背面拿著。

Smart Folio 的主要用途是“鍵盤”,其次是“屏幕保護蓋”。你都不需要的時候,也可以翻過來到背面拿著。

但是,Magic Keyboard 的設計邏輯完全不是這樣的。這是一個重達約 600 克或 700 克的配件。相比之下,iPad Pro 本身只有 470 克或 640 克。它已經不是一個附屬品,或者說以“殼子”的形態存在的配件了。

為什麼這次 iPad Pro 的“妙控鍵盤”讓那麼多人“失望”?

Magic Keyboard 被設計出來的存在方式,應該是一個“dock”,也就是 iPad Pro 的“底座”。

這類似於大家都見過的 MacBook 底座,把鍵盤支稜起來,讓電腦一種更舒服的狀態存在。它合理的使用場景,是留在你的桌面上,而且是以一種完全展開的方式留在那裡。

你不需要它的時候,並不能把它“翻過來”,只能把這個底座留在桌面上,把 iPad 單獨拿走。

當你把 Magic Keyboard 理解成一個底座的時候,彷彿什麼都合理了。比如那個只能充電的 USB Type-C 接口,它是讓這個底座供電用的,並不是給一個殼子做數據傳輸用的;比如那個仰角只有那麼點兒大的支架,它也是放在桌面上的時候才合理,它放到膝蓋上的時候,你就落枕了;比如那個不能翻過去的設計……

為什麼這次 iPad Pro 的“妙控鍵盤”讓那麼多人“失望”?

為什麼你這兩天會看到這麼多人對這個鍵盤發出“失望”的評價?

首先就是所有人的預期,仍然是認為它是一個在保障 iPad Pro 移動性的前提之下、蘋果提供的“殼”類配件。結果它比 iPad Pro 本身還重,兩者加起來比 MacBook Air還重,它是一個只能留在桌面上的“底座”。

這並不能怪消費者“自己想多了”。在 Magic Keyboard for iPad Pro 發佈直到昨天(指 4 月 19 日。編輯注),消費者都不能查到這個鍵盤的重量,以及和 iPad 本身的重量比較。很多錯誤的預期,就這樣被建立起來。“失望”就是期望值和現實的落差,我看今天這情況就是差得有點大了。

其次是售價,這個鍵盤底座的售價是 2700 元(指 12.9 英寸版。編輯注),你再加 200 塊錢,都可以在“拼爹爹”上買到一臺蘋果的入門款手機了。在消費者眼中,手機是個價值遠遠大於鍵盤的數碼產品,結果賣到差不多一個價格,消費者自然覺得這個鍵盤會是那個禮帽裡變出來的神奇兔子,這進一步抬高了預期。

然後就是“你的下一臺電腦不一定是一臺電腦”這個進一步拔高預期的思路。iPad Pro 顯然在很多場合仍然不足以與 MacBook 匹敵,而消費者卻被建立起了“買了這個鍵盤我的 iPad Pro 就變成了電腦”的預期。

結果很多人發現,它加上去之後,不但比 MacBook 重,結果也沒有成為一個電腦。主要功能還是“買後愛奇藝”。這次不但買了個 iPad Pro,還買了個快 3000 塊的鍵盤。那“買前生產力”的預期是如何被建立起來的呢?你可以回憶一下這個銀子彈來自何方。

Magic Keyboard for iPad Pro 確實帶來了一種非常新穎、引人入勝的平板交互體驗。但在驚喜感上,它被自己建立起來的預期打了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