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軍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戰簡析(2)

德國海軍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戰簡析(2)

赫爾戈蘭島是易北河河口附近的一個德國海軍基地。開戰初期、在該島周邊打探情報的英國海軍潛艇發現了德國海軍驅逐艦的巡邏路線,於是計劃派遣輕型艦隊深入灣內捕獲或消滅德國海軍的警戒驅逐艦。

擔任此任務的是以哈里奇為基地的第1和第3水雷作戰部隊,其各自的旗艦分別是輕型巡洋艦“林仙”號和偵察巡洋艦“無恐”號。在雷金納德·蒂裡特准將的指揮下,兩艦連同多艘驅逐艦於1914年8月28日進入赫爾戈蘭灣。

在攻擊部隊後方的支援部隊是由古德諾准將指揮的輕型巡洋艦部隊,以及貝蒂中將指揮的戰列巡洋艦部隊。德方根據英軍無線電通信異常增加的情況覺察到英軍的進攻行動,一方面出動驅逐艦和掃雷艇等巡邏艦艇早早前出赫爾戈蘭島,並從威廉港基地出動輕型巡洋艦部隊,企圖消滅來犯的英國艦隊。

灣內籠罩著濃霧,正在巡邏的德國小型巡洋艦“斯坦丁”號及“弗勞恩洛布”號於7時58分接觸到英國艦隊,雙方開始炮戰。兩艦在佔據優勢的英國驅逐艦部隊的猛攻下苦苦死戰等待己方驅逐艦前來支援。30分鐘的交戰過後,德艦給英艦“林仙號以嚴重打擊,但“弗勞恩洛布”號的前甲板也中彈嚴重受損。

德國海軍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戰簡析(2)

於是“司坦丁”號率先“弗勞恩洛布”號斷後退到大霧當中。接著,德國驅逐艦V187趕到,結果在佔絕對優勢的英艦打擊下於9時10分被擊沉。此時,英艦“林仙”號因機器故障只能以10節航速行進,於是英國艦隊逐漸向西方緩慢退卻。

德國海軍第2偵察分艦隊司令馬斯少將指揮的小型巡洋艦部隊於9時30分從威廉港出發,以“施特拉斯堡”號為前鋒,“科隆”號、“阿里阿德涅”號、“施特拉爾松德”號、“科爾堡”號緊隨其後。

但遇上英軍古迪納夫准將率領的輕型巡洋艦部隊,最後“科隆”號和“阿里阿德濯”號被擊沉,其它各艦僥倖逃脫躲到大霧當中。馬斯少將則與其旗艦共命運而亡。

到此為止,海戰以德方的完敗而告終。當時、德國輕型巡洋艦裝備的主炮為105毫米炮、與裝備152毫米(6英寸)主炮的英國輕型巡洋艦相比,火力處於絕對劣勢,此為其最為不利之處。經此海戰的教訓,德國海軍輕型巡洋艦主炮也開始更換為152毫米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