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忽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勿謂小而弗戒,潰堤者蟻,螫人者蠆。

勿謂微而不防,疽根一粟,裂肌腐腸。

患嘗消於所慎,禍每生於所忽。與其行賞於焦頭爛額,孰若受諫於徙薪曲突。噫,可不忍歟!

【譯文】

不要因為事物微不足道而不加以戒備,讓大堤最終潰決的是白蟻,能螫人的是蜂蠆。

不要認為事態微小就不防備,惡瘡開始時不過米粒般大小,最後卻能使肌肉破裂,腸胃腐爛。

隱患常常由於謹慎而消除,禍害總是因疏忽而產生。與其在火滅後獎賞焦頭爛額的救火者,不如在起火前接受改灶移薪的建議。唉,能不忍嗎!

疾之忍

【原文】

六氣之淫,是生六疾;慎於未萌,乃真藥石。

曾調攝之不謹,致寒暑之為釁。藥治之而反疑,巫眩之而深信。卒陷枉死之愚,自背聖賢之訓。

故有病則學乖崖移心之法,未病則守嵇康養生之論。

勿待二豎之膏肓,當思愛我之疾疢。噫,可不忍歟!

【譯文】

六種氣超出一定限度就會發生六種疾病;在病還沒有萌發以前就必須慎重預防,是真正的治病良藥。

如果人們調理衣食不慎重小心,就會導致寒熱之氣進入體內而得病。有些人對醫藥的治療效果懷疑,非常相信巫術的作用。最終要陷入枉死的愚蠢境地,自然是背棄了聖賢的告誡。

因此有了病就學習斷絕世俗慾望的轉移心性的方法,身體健康時就要謹守嵇康的養生之道。

不應該等病入膏肓然後再求醫,應當重視治病的苦口良藥。唉,怎麼能不忍呢!

忤之忍

【原文】

馳馬碎寶,醉燒金帛,裴不譴吏,羊不罪客。

司馬行酒,曳遐墜地。推床脫幘,謝瞋不繫。訴事呼如周,宗周不以諱。是何觸觸生,姓名俱改避?

蓋小之事大多忤,貴之視賤多怒。古之君子,盛德弘度,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噫,可不忍歟!

【譯文】

擅自跑馬,摔碎寶物,裴行儉沒有怪罪小吏;賓客醉酒,誤燒船隻金帛,羊侃沒有怪罪他。

司馬勸酒,曳拉裴遐跌倒,裴遐沒有生氣;蔡系把謝萬推下座位,使他帽子頭巾脫落,謝並不惱怒。告狀的人直呼其名“如周”,宗如周不避諱。是什麼原因產生忌諱這一俗習,使別人的姓名都要改變加以避諱?

居下位者侍奉居上位的多有冒犯,居上者往往易發怒,古代的君子,有道德修養的,對下人有所冒犯常能寬恕。唉,能不忍嗎!

直之忍

【原文】

晉有伯宗,直言致害;雖有賢妻,不聽其戒。

札愛叔向,臨別相勸;君子好直,思免於難。

直哉史魚,終身如矢。以尸諫君,雖死不死。夫子稱之,聞者興起。

時有汙隆,直道不容。曲而如鉤,乃得封侯。直而如弦,死於道邊。枉道事人,隳名喪節,直道事人,身嬰木鐵。噫,可不忍歟!

【譯文】

晉國的伯宗由於直言招致禍害;雖然有賢德之妻,卻不聽她的勸戒。

季札喜愛叔向,臨別時勸叔向:你喜歡直言,要注意避免受害。

史魚一生為人正直,好像箭矢。史魚用自己的屍體勸諫君主,實在是雖死猶生。孔子稱讚他,聽到的人紛紛效仿。

經常會有邪佞之徒猖獗的時候,當此之時正道之人不為社會所容。彎曲如鉤的人卻被封為侯,正直如弓弦的人死在道路邊。枉屈道義侍奉權貴就會喪失名節;以正直的方式為官就身受刑具之苦。唉,能不忍嗎!

虐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不教而殺,孔謂之虐。漢唐酷吏,史書其惡。

寧成乳虎,延年屠伯。終破南陽之家,不逃嚴母之責。

懇懇用刑,不如用恩;孳孳求奸,未若禮賢。

凡爾有官,師法循良。垂芳百世,召杜龔黃。噫,可不忍歟!

【譯文】

沒有經過教化就殺人,孔子稱之為虐。漢唐的酷吏,史書永記他們的罪惡。

寧成號稱乳虎,嚴延年號稱屠伯。前者終於家破人亡,後者不能逃脫母親的責備。

過多地用刑,不如施恩以教化;努力不懈地追查奸人,不如禮賢下士。

凡是擔任官職的人,要效法循規蹈矩的忠良之臣。召信臣杜詩、龔遂、黃霸作為官吏的楷模而流芳百世。唉,能不忍嗎!

仇之忍

【原文】

血氣之初,寇仇之根。報冤復仇,自古有聞。不在其身,則在子孫。人生世間,慎勿構冤。小吏辱秀,中書憾潘。誰謂李陸,忠州結歡。

霸陵尉死於禁夜,庾都督奪於鵝炙。一時之忿,異日之禍。

張敞之殺絮舜,徒以五日京兆之忿;安國之釋田甲,不念死灰可溺之恨。

莫慘乎深文以致闢,莫難乎以德而報怨。君子長者,寬大樂易,恩仇兩忘,人己一致。無林甫夜徙之疑,有廉藺交歡之喜。噫,可不忍歟!

【譯文】

血氣方剛是容易導致結怨的禍根所在。報仇雪冤,自古以來就不斷聽說。如果不能報復本人,就傷及他的子孫。人生在世,千萬謹慎不要結下怨仇。小吏孫秀受辱終於報復成功,中書呂壹與顧雍結怨而被殺,誰知道李吉和陸贄竟在忠州釋怨結交?

霸陵尉的被殺是由於禁止李廣犯禁夜行,庾悅的兵權被剝奪是因為原先沒給劉毅鵝肉吃。一時惹下的怨恨,成為後來的禍患。

張敞殺了絮舜,只是由於絮舜說他只能做五天京兆尹的怨恨;韓安國釋放了田甲,並不以田甲罵他死灰可溺而怨恨。

沒有比羅織罪名以致人死地更慘的,沒有比以德報怨更難的。君子長者,寬厚大度平易,不計較恩仇,不分彼此。沒有李林甫夜裡易換數床的多疑,而有廉頗、藺相如言歸於好的欣喜。唉,能不忍嗎!

妒之忍

【原文】

君子以公義勝私慾,故多愛;小人以私心蔽公道,故多害。多愛,則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多害,則人之有技,困疾以惡之。

士人入朝而見嫉,女子入宮而見妒。漢宮興人彘之悲,唐殿有人貓之懼。

蕭繹忌才而藥劉遴;隋士忌能而刺穎達。僧虔以拙筆之字而獲免;道衡以燕泥之詩而被殺。噫,可不忍歟!

【譯文】

君子用公德正義克服私慾,因此大多數人都有愛心;小人用私心覆蓋公道,因此大多數人有害人之心。愛心多,別人有技能就看作是自己有技能;害人之心多,別人有技能就一定要妒嫉厭惡。

不管有沒有才能,士人進入朝廷就會被人嫉恨;不管是否美貌,女子入宮必然會被人嫉妒。漢宮中有人彘那樣的悲劇,唐朝宮殿中有對人貓的畏懼。

蕭繹由於忌妒劉之遴的才能而將他毒死,隋朝儒士忌妒孔穎達的才能而想刺殺他。王僧虔故意展示自己拙劣的作品而免除災禍,薛道衡因寫了燕泥的好詩而被殺掉。唉,能不忍嗎!

儉之忍

【原文】

以儉治身,則無憂;以儉治家,則無求。

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澇太多,至秋必旱。

瓦鬲進煮粥,孔子以為厚。平仲祀先人,豚肩不掩豆。季公庾郎,二韭三韭。

脫粟布被,非敢為詐。蒸豆菜葅,勿以為訝。食錢一萬,無乃太過。噫,可不忍歟!

【譯文】

以儉樸修身,就不會有憂慮,以儉樸持家,就不會有求於人。

人生一世所用的事物各有上天規定的限度,夏天洪澇如果多了,必然會出現秋天的乾旱。

魯人用瓦盆盛粥獻給孔子,孔子認為這是厚禮。晏嬰祭祀先人,豬肩都蓋不住盛器。李崇、庾杲之只是以韭為菜。

吃的是剛剛去掉殼的粗米,蓋的是用布做的被子,並非偽裝成這樣。蒸豆為飯,煮蔬菜為食,也沒有必要驚訝。每吃一頓飯要用掉上萬錢,豈不是太過分了嗎?唉,能不忍嗎!

懼之忍

【原文】

內省不疚,何憂何懼?見理既明,委心變故。

中水舟運,不諂河伯,霹靂破柱,讀書自若。

何潛心於太玄,乃驚遽而投閣。故當死生患難之際,見平生之所學。噫,可不忍歟!

【譯文】

如果自我反省沒有內疚的話,有什麼可擔心的?明瞭事理,就不會擔心會發生變故。

坐船於河中遇險,韓褐子沒有祭拜河伯;雷電霹靂擊壞倚立的柱子,夏侯玄讀書照舊。

揚雄是那樣地專心於《太玄》,卻驚嚇得從天祿閣跳了下來。在生死患難關頭,便顯現出一個人平生所學。唉,能不忍嗎!

變之忍

【原文】

志不懾者,得於預備;膽易奪者,驚於猝至。

勇者能搏猛獸,遇蜂蠆而卻走;怒者能破和璧,聞釜破而失色。

桓溫一來,坦之手板顛倒;爰有謝安,從容與之談笑。

郭晞一動,孝德彷徨無措;亦有秀實,單騎入其部伍。

中書失印,裴度端坐;三軍山呼,張詠下馬。噫,可不忍歟!

【譯文】

意志不能被輕易奪走,得力於事先有所預防;輕易就被嚇破膽的,是被突如其來的事所驚嚇的結果。

勇敢的人敢和猛獸搏鬥,但碰到毒蜂卻只能逃走;發怒的時候能打破和氏璧一樣的玉石,卻大驚失色於打破了鍋釜。

桓溫一來,王坦之嚇得手板都拿顛倒了,而謝安卻和桓溫從容談笑。

郭晞軍營一鼓譟,白孝德驚慌得手足無措;段秀實單騎進其軍營,確實是壯士。

中書省丟了官印,裴度卻從容鎮定;三軍大聲高呼,張詠也下馬高呼。唉,能不忍嗎!

取之忍

【原文】

取戒傷廉,有可不可,齊薛饋金,辭受在我。

胡奴之米不入修齡之甑釜,袁毅之絲不充巨源之機杼;計日之俸何慚,暮夜之金必拒。

幼廉不受徐乾金錠之賂;鐘意不拜張恢贓物之賜。彥回卻求官金鉼之袖,張奐絕先零金鐻之遺,千古清名,照耀金匱。噫,可不忍歟!

【譯文】

收取財物要警惕不要傷害了自己的廉潔,有可取與不可取的分別;齊國、薛國的饋贈黃金,拒絕還是收下取決於自己。

陶胡奴的米進不了王修齡的甑釜,山巨源不願意接受袁毅的絲;計日發放的俸祿楊震得來慚愧,夜裡送來的金子必須拒收。

李幼廉不接受徐乾送來的金錠這樣的賄賂,鍾離意不接受張恢贓物的賞賜;褚淵拒絕求取官職的人袖中的金鉼,張奐拒絕收取先酋長金鐻的饋贈。千古清廉名聲,照耀史冊。唉,能不忍嗎!

予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富視所與,達視所舉,不程其義之當否,而輕於賜予者,是捐金帛於糞土,不擇其人之賢不肖而濫於許與者,是委華袞於狐鼠。

春秋不與衛人以繁纓,戒假人以名器,孔子周公西之急,而以五秉之與責冉子。噫,可不忍歟!

【譯文】

富裕了看他送財物給什麼樣的人,顯達了看他舉薦什麼樣的人。不看是否合乎道義而輕易地賜予,是把金銀布帛扔在糞土裡。不分清人的賢與不賢而隨便許官,是把華貴的衣服給了狐鼠一樣的動物。

孔子不贊同衛人給仲叔繁纓以朝的謝禮,是警誡不要輕易給人朝廷的名器。孔子賙濟公西赤出使齊國的急需物品,而由於冉求給了五秉粟而責備他。唉,能不忍嗎!

乞之忍

【原文】

簞食豆羹,不得則死,乞人不屑,惡其蹴爾。

晚菘早韭,赤米白鹽,取足而已,安貧養恬。

巧於鑽刺,郭尖李錐,有道之士,恥而不為。

古之君子,有平生不肯道一乞字者,後之君子詐貧匿富以乞為利者矣。故陸魯望之歌曰:“人間所謂好男子,我見婦人留鬚眉,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為狂痴。”噫,可不忍歟!

【譯文】

一竹筒飯,一盤湯,沒有得到就會餓死,要飯的人不屑接受,是由於厭惡食物被踏過。

晚秋的菘菜,初春的早韭,紅米、白鹽,取用剛夠就可以了。安貧樂道,恬靜地生活。

巧於投機鑽營的人,當推北魏的“郭尖”郭景尚和“李錐”李世哲,有道之士以鑽營為恥辱而不屑那樣做。

古代的君子,有的人一生不願說一個“乞”字;後世的所謂君子,假裝貧困隱匿富有而向貴人乞討謀利。所以《陸魯望之歌》說:“人間所謂的好男子,我看是留鬚眉的婦人,而奴顏婢膝的真正乞丐,反過來把正直的人當作狂妄痴笨。”唉,能不忍嗎!

求之忍

【原文】

人有不足於我乎,求以有濟無,其心休休。馮驩(huān)彈鋏(jiá),三求三得,苟非長者,怒盈於色。維昔孟嘗,傾心愛客,比飯弗憎,焚券弗責。欲效馮驩之過求,世無孟嘗則羞;欲效孟嘗之不吝,世無馮驩則倦。羞彼倦此,為義不盡。

償債安得惠開,給喪誰是元振。噫,可不忍歟!

【譯文】

別人沒有的東西我有,請求我將多餘的賙濟給沒有的人,我安閒自得,心情愉快。馮驩彈劍而歌,三次要求三次得到允許。如果不是長者一定會怒氣溢於言表,由於那時孟嘗君誠心尊敬賓客,對馮驩求食而不憎惡,焚燒債券而沒有責備。要效仿馮驩提出過分的要求,世上如果沒有孟嘗就會自覺羞愧;想要模仿孟嘗君的毫不吝嗇,世上沒有馮驩就會厭倦。大概厭倦的理由是施行仁義不能到極盡。

幫助別人償還債務,哪有像蕭惠開這樣大方;送錢給人辦理喪事,誰能像郭元振那樣慷慨。唉,能不忍嗎!

利害之忍

【原文】

利者人之所同嗜,害者人之所同畏。利為害影,豈不知避,貪小利而忘大害,猶痼疾之難治。鴆酒盈器,好酒者飲之而立死,知飲酒之快意,而不知毒人腸胃。遺金有主,愛金者攫之而被系,知攫金之苟得,而不知受辱於獄吏。

以羊誘虎,虎貪羊而落阱;以餌投魚,魚貪餌而忘命。

虞公耽於垂棘而昧於假道之詐,夫差豢於西施而忽於為沼之禍。

匕首伏於督亢,貪於地者始皇。毒刃藏於魚腹,溺於味者吳王。噫,可不忍歟!

【譯文】

利是人們都想要的,害是人人都畏懼的。利是害的影子,怎麼能不知道躲避。貪圖小利而忘記大害,就好比得了絕症無法治療。毒酒裝滿酒杯,好酒的人喝了馬上就死,他只知道飲酒的快意,而不知道毒害了自己的腸胃。被遺失在路上的金錢是有主人的,愛錢的人撿起它而被抓,他只知道極力獲取金錢,而不知道將被關進牢獄受到獄吏的羞辱。

用羊做餌捕老虎,虎因貪吃羊而掉進陷阱;把魚餌扔給魚,魚貪吃魚餌而忘卻了性命。

虞公貪圖良馬寶玉而被晉國借道所欺騙,最終喪身亡國;夫差寵愛西施,而忘記了亡國的災難。

匕首藏在督亢的地圖中,貪圖土地的是秦始皇;毒劍藏在魚肚子裡,沉溺於美味之中的是吳王。唉,能不忍嗎!

禍福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禍兮福倚,福兮禍伏,鴉鳴鵲噪,易警愚俗。

白犢之怪,兆為盲目,征戍不及,月受官粟。

熒惑守心,亦孔之醜,宋公三言,反以為壽。

城雀生烏,桑谷生朝,謂祥匪祥,謂妖匪妖。

故君子聞喜不喜,見怪不怪,不崇淫祀之虛費,不信巫覡之狂悖。信巫覡者愚,崇淫祀者敗。噫,可不忍歟!

【譯文】

災禍中有福運倚伏,福運中有災禍潛藏。烏鴉的鳴叫,喜鵲的聒噪,容易驚動愚笨凡俗的人。

黑牛產下白犢的奇怪現象是瞎眼的徵兆,由於眼瞎沒有讓他們服兵役去打仗,反而每月要受到官府糧米的救助。

天象不正,是天降災禍給宋國的預兆,宋景公的三次仁德的回答,反而延長了他的壽命。

城裡的雀生下了烏鴉,說是好的徵兆卻沒帶來吉祥;桑、谷在朝堂上生長,說是凶兆卻沒有帶來什麼兇險。

所以君子聽到喜事不以為喜,見到奇怪的事物不以為怪,不崇尚不合禮制的祭祀,不聽信巫覡的狂言。聽信巫覡的人愚蠢,推崇淫祀的人敗亡。唉,能不忍嗎!

不平之忍

【原文】

不平則鳴,物之常性,達人大觀,與物不競。

彼取以均石,與我以錙銖;彼自待以聖,視我以為愚。

同此一類人,厚彼而薄我。我直而彼曲,屈於手高下。人所不能忍,爭鬥起大禍。我心常淡然,不怨亦不怒。彼強而我弱,強弱必有故;彼盛而我衰,盛衰自有數。

人眾者勝天,天定則勝人。世態有炎燠,我心常自春。噫,可不忍歟!

【譯文】

處在不平的狀態下就發出聲音,是物體的常性,達觀的人洞察透徹,能夠做到與世無爭。

對方得到很多,給我的卻非常少;他自認為聰明,認為我愚笨。

同是一類人,厚待他而輕視我。我為人正直而他內心奸滑,卻屈就於抬手間定的高下。人不能忍受,就相互爭鬥引起大禍。我內心保持恬淡,對不平不怨怒。他強我弱,強弱一定有原因;他興盛我衰微,盛衰自然有一定的規律。

人多了就必定勝過天,天的意志一定能勝過人。世態炎涼變化,我心情卻經常如春天般溫和。唉,能不忍嗎!

不滿之忍

【原文】

望倉庾而得升斗,願卿相而得郎官,其志不滿,形於辭氣。

故亞夫之怏怏,子幼之嗚嗚,或以下獄,或以族誅。

淵明之賦歸,揚雄之解嘲,排難釋忿,其樂陶陶。

多得少得,自有定分,一階一級,造物所靳。宜達而窮者,陰陽為之消長,當與而奪者,鬼神為之典掌。付得失於自然,庶神怡而心曠。噫,可不忍歟!

【譯文】

望著滿倉的穀物,但是隻能得到升斗,希望能擔任卿相一類的高官,然而只做了個郎官。他的志向沒有滿足,在說話和神色中表現出來。

所以周亞夫心裡悶悶不樂,被判入獄;楊惲嗚嗚訴說不平,最終被滿門抄斬。

陶淵明作《歸去來兮辭》,揚雄作《解嘲文》,以抒發排解心中的煩憂,如此就會自得其樂。

士人進爵受祿的多少都是天給予的,多得少得,這些都是天命註定的,所以說得失完全在於自然,這樣人做起事來就會覺得心曠神怡。唉,能不忍嗎!

聽讒之忍

【原文】

自古害人莫甚於讒,謂伯夷溷,謂盜蹠廉。賈誼吊湘,哀彼屈原,《離騷》《九歌》,千古悲酸。

亦有周雅,十月之交:“無罪無辜,讒口囂囂。”

大夫傷於讒而賦《巧言》,寺人傷於讒而歌《巷伯》。父聽之則孝子為逆,君聽之則忠臣為賊,兄弟聽之則牆鬩,夫妻聽之則反目,主人聽之則平原之門無留客。噫,可不忍歟!

【譯文】

自古禍害人的沒有比讒言更厲害的東西。說伯夷渾濁,說盜蹠廉潔。賈誼在湘江祭弔屈原,《離騷》、《九歌》,千百年來引人心酸悲慼。

也有周《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篇所說的:“無罪無辜的人受到讒言的誹謗中傷。”

大夫被讒言傷害而作《巧言》,寺人被讒言所害而作《巷伯》。父親聽信讒言就把孝子反當成叛逆之子,君主聽信讒言就把忠臣視作盜賊,兄弟聽信讒言就互相爭吵,夫妻聽信讒言就怒目相向,主人聽信讒言,那麼平原君門下也就留不住賓客。唉,能不忍嗎!

苛察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徒。瑾瑜匿瑕,川澤納汙。

其政察察,斯民缺缺,老子此言,可以為法。

苛政不親,煩苦傷恩,雖出鄙語,薛宣上陳。

稱柴而爨(cuàn),數米而炊,擘肌析骨,吹毛求疵,如此用之,親戚叛之。

古之君子,於有過中求無過,所以天下無怨惡,今之君子,於無過中求有過,使民手足無所措。噫,可不忍歟!

【譯文】

水太清了就沒有魚生長,人太嚴肅認真了就會沒有夥伴。美玉中藏著瑕疵,江河中容納著汙穢。

政治太苛察,庶民就不會滿足。老子這句話,可以當作治國的法則。

社制嚴厲的政治不能使人民親近朝廷,人民煩憂傷苦,就會使朝廷對人民的恩德受到損傷。即使是以日常俗語規勸帝王,薛宣卻有著大臣的德行。

稱了柴火然後去燒火,數了米粒再去做飯,弄得很精細,吹毛求疵。如此這般去做事,親戚也會背叛他。

古代的君子,能在別人錯中找出不錯的地方,所以後人對他們沒有什麼惡評,現在的君子,只在別人錯誤中找錯誤,讓老百姓覺得無所適從,唉,能不忍嗎!

小節之忍

【原文】

顧大體者,不區區於小節;顧大事者,不屑屑於細故。視大圭者,不察察於微玷;得大木者,不怏怏於末蠹(dù)。以玷棄圭,則天下無全玉,以蠹廢林,則天下無全木。苟變干城之將,豈以二卵而見麾;陳平出奇之智,不以盜嫂而見疑。

智伯發憤於庖亡一炙,其身之亡而弗思;邯鄲子瞋目於園失一桃,其國之失而不知。

爭刀錐之末而致訟者,市人之小器;委四萬斤金而不問者,萬乘之大志。故相馬失之瘦,必不得千里之驥;取士失之貧,則不得百里奚之智。噫,可不忍歟!

【譯文】

顧全大局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區區小節;做大事的人,不在意細微小事;觀賞大玉珪的人,不太察究它的小瑕疵;得到大木材的人,不為小的蟲蛀而不歡愉。如果因為瑕疵拋棄玉珪就沒有完美的美玉,因為蟲蛀就廢棄木材,天下就不會有好木材。苟變是保衛國家的將才,怎麼能因為吃人家兩個雞蛋而罷黜不用;陳平善出奇計,不因為謠傳他與嫂子私通而懷疑他。

智伯因為廚師偷了一碗肉而非常憤怒,卻沒有想到自己將滅亡;邯鄲的一個人因為園中丟失了一隻桃子而生氣,他的國家滅亡了卻不知道。

為了爭奪刀尖那麼小的利益而相互爭訟的,是小市民的小器而已;漢王給陳平四萬斤黃金而沒有過問,是有奪取天下的大志。所以相馬要認為馬瘦不行,就必然得不到千里馬;因為貧窮便不取用士人,就無法得到百里奚這樣的智士。唉,能不忍嗎!

無益之忍

【原文】

不做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此召公告君之言,萬世而不可忽。

酣遊廢業,奇巧廢功,蒲博廢財,禽荒廢農,凡此無益,實貽困窮。

隋珠和璧,蒟(jǔ)醬筇(qióng)竹,寒不可衣,飢不可食,凡此異物,不如五穀。

空走桓玄之畫舸,徒貯王涯之複壁。噫,可不忍歟!

【譯文】

不能做無益的事去損害有益的事,不可以看重奇異的物品而輕視日常用品。這是召公勸告君王的話,萬世都不可忽視。

暢遊山水荒廢正業,奇淫技巧浪費功夫,賭錢浪費錢財,打獵荒廢田作,這是沒有益處的事,的確是帶來窮困的根源。

隋珠、和氏璧這種珍寶,蒟醬、筇竹這些特產,天氣寒冷時不能作衣服穿,飢餓時不能當食物吃,凡是這些奇異的東西,都比不上五穀。

桓玄用畫舸載著書畫玩物,等戰敗後卻空手逃跑了,王涯白白在複壁中貯藏書畫。唉,能不忍嗎!

隨時之忍

【原文】

為可為於可為之時,則從;為不可為於不可為之時,則兇。故言行之危遜,視世道之汙隆。

老聃過西戎而夷語,夏禹入裸國而解裳。墨子謂樂器為無益而不好,往見荊王而衣錦吹笙。

苟執方而不變,是不達於時宜,貿章甫於椎髻之蠻,炫絇(qú)履於跣(xiǎn)足之夷,袗(zhěn)絺(chī)冰雪,挾纊(kuàng)炎曦,人以至愚而諡之。噫,可不忍歟!

【譯文】

在可以做的時候做可以做的事,往往很順利;在不能做的時候做不能做的事;往往很兇險。所以士人言行是正直還是退忍,要看世道是不是清明。

老子到西戎就說夷語,夏禹進入裸國就脫下衣裳;墨子認為樂器沒有益處而不好,去見楚荊王時卻穿著錦衣吹著笙。

如果一味抓住死理而不學會變通,就不合時宜。到剃去頭髮的蠻人那裡賣帽子,向赤著雙腳的少數民族炫耀自己的好鞋子,冰天雪地裡穿單衣,夏日炎炎時穿棉衣,人們會給他最愚蠢的諡號。唉,能不忍嗎!

苟祿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竊位苟祿,君子所恥,相時而動,可仕則仕。墨子不捨朝歌之邑,志士不飲盜泉之水。

析圭儋爵,將榮其身,鳥猶擇木,而況於人。

逢萌掛冠於東都,陶亮解印於彭澤,權皋詐死於祿山之薦,費貽漆身於公孫之迫。

攜持琬琰(yǎn),易一羊皮,枉尺直尋,顏厚忸怩。噫,可不忍歟!

【譯文】

竊居高位謀取俸祿,是君子所不願為的;等待時勢而行動,可以做官的時候做官。墨子不進叫朝歌的城邑,志士不喝盜泉的水。

佩帶圭玉,享受爵祿,使自身榮耀,鳥雀尚且選擇樹木棲息,更何況人呢!

逢萌解下衣冠掛在東都城門上,辭官隱居,陶淵明在彭澤自解印綬,返歸田園,權皋為躲避安祿山的舉薦而假裝死去,費貽為不願意被公孫述任用而漆身。

拿著玉石換了一張羊皮,扭曲一尺的長度去得到一尋的長度,就是臉皮厚的人內心也會覺得忸怩不安。唉,能不忍嗎!

躁進之忍

【原文】

仕進之路,如階有級,攀援躐(liè)等,何必躁急。

遠大之器,退然養恬,詔或辭再,命猶待三。趨熱者,以不能忍寒;媚灶者,以不能忍讒;逾牆者,以不能忍淫;穿窬(yú)者,以不能忍貪。

爵乃天爵,祿乃天祿,可久則久,可速則速。

輦載金帛,奔走形勢。食玉炊桂,因鬼見帝。虛夢南柯,於事何濟!噫,可不忍歟。

【譯文】

仕途升遷的道路,假如像臺階一樣有分級,攀爬跨越,何必那樣著急。

具有遠大抱負的人,退隱家中為的是培養恬淡的心性,皇上多次徵召,他還要等待第三次徵召才同意。去靠近天氣熱的地方的人,是因為不能忍耐寒冷;向灶獻媚的人,是由於不能忍耐讒涎;翻牆幽會的人,是因為忍不住情慾;偷盜東西的人,是因為不能克服貪慾。

天需要的是賢人,讓他們來治理天下的百姓,不是君王所能專任的事,值得出來做官就做,不值就隱居,可以停下來不做就停下來,可以長久做下去就做下去,可快就快。

用車子裝載著金銀布帛,奔走於諸侯之間。吃的就好像玉一樣珍貴,用桂枝來燒火,因為鬼的引見見到天神。這些好比南柯一夢那麼虛幻,對事情有什麼益處!唉,能不忍嗎!

勇退之忍

【原文】

功成而身退,為天之道,知進而不知退,為乾之亢。驗寒暑之候於火中,悟羝羊之悔於大壯。

天人一機,進退一理,當退不退,災害並至。祖帳東都,二疏可喜,兔死狗烹,何嗟及矣。噫,可不忍歟!

【譯文】

成功身退,符合上天之道;只知道進取而不懂得退讓,就是乾卦中的“亢”。寒暑交替是自然界變化的規律。在鼎盛之時領悟羝羊撞藩籬進退兩難的悔恨。

天時與人事是同一樞機,進與退道理是一樣的,應當引退時不退,災害就一塊來了。公卿們在東都門外為疏廣、疏受設帳送行,二疏被稱作賢大夫;兔死狗烹,韓信的嗟嘆已來不及了。唉,能不忍嗎!

特立之忍

【原文】

特立獨行,士之大節,雖無文王,猶興豪傑。

不撓不屈,不仰不俯,壁立萬仞,中流砥柱。

炙手權門,吾恐炭於朝而冰於昏;借援公侯,吾恐喜則親而怒則仇。

傅燮(xiè)不從趙延殷勤之喻,韓稜不隨竇憲萬歲之呼;袁淑不附於劉湛,僧虔不屈於佃夫;王昕不就移床之役,李繪不供麋角之需。

窮通有時,得失有命;依人則邪,守道則正。修己而天不與者命,守道而人不知者性。

寧為松柏,勿為女蘿,女蘿(luó)失所託而萎苶(nié),松柏傲霜雪而嵯峨。噫,可不忍歟!

【譯文】

有自己的操守和見識,不隨波逐流,是士人應有的重要氣節,即使沒有文王那樣的時勢,聖傑豪傑也能興起。

不屈不撓,不卑不亢,像萬仞石壁一樣挺立於江河中,巋然不動搖。

炙手可熱的權勢之家,我不安的是早上興盛而黃昏可能就敗亡了;藉助公侯的援引,我擔心高興時會親近,而一生氣就成為仇人。

傅燮不屈從趙延私下的暗示,韓稜不贊同對竇憲呼喊萬歲;袁淑不阿附劉湛,王僧虔不屈服於阮佃夫;王昕不做為人移床的僕役之類的事,李澮不供給崔謀索要的麋角鴿翎。

窮困或通達各有自己的時機,得失皆由命裡註定;依附別人就是邪路,謹守道義就是正途。自己修身而上天不賜予,是由於命;謹守道義而不為人理解,是天命所定。

寧願做挺立的松柏,也不願做依附他物的女蘿,女蘿沒有依託便無法直立,松柏高聳著傲對風雪。唉,能不忍嗎!

才技之忍

【原文】

露才揚己,器卑識乏。盆括有才,終以見殺。

學有餘者,雖盈若虧;內不足者,急於人知。

不扣不鳴者,黃鐘大呂;囂(xiāo)囂聒耳者,陶盆瓦釜。

韞藏待價者,千金不售;叫炫市巷者,一錢可貿。大辯若訥,大巧若拙。遼豕貽羞,黔驢易蹶。噫,可不忍歟!

【譯文】

顯露才能來表現自己,是器量狹小學識貧乏的表現。盆成括年少有才氣而好顯露自己,最終因此被殺。

學問廣博的人,雖然淵博卻好像還不充實;學問欠缺的人,就急於想讓人知道。

不敲擊它便不響的是黃鐘大呂;發出喧囂刺耳聲音的,是陶盆瓦罐而已。

深藏美玉等待好價錢的,即使給他千金也不會賣;在市場巷道中叫賣的,一文錢就可以買到。有很高超的辯論才能卻好像是木訥不會說話的人,最聰明的人看起來很笨拙。遼東人獻白頭豬帶來羞慚,黔之驢的一蹶卻不能保住自己性命。唉,能不忍嗎!

挫折之忍

【原文】

不受觸者,怒不顧人;不受抑者,忿不顧身。一毫之挫,若撻於市,髮上衝冠,豈非壯士。

不以害人,則必自害,不如忍耐,徐觀勝敗。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黥布負氣,擬為漢將,待以踞洗則幾欲自殺,優以供帳則大喜過望。功名未見其終,當日已窺其量。噫,可不忍歟!

【譯文】

不能忍受別人觸犯的人,一發怒就不顧及別人;不能忍受壓抑的人,憤怒起來就不顧及自身安危。受一點小挫折,就認為好像是在市場上被鞭打的侮辱;怒髮上衝冠的,難道不是壯士!

不能忍受挫折,不是害了別人,就是害了自己。不如忍耐下來,慢慢觀察勝敗之理。名譽在屈辱中彰顯,德量在隱忍中增大。黥布傲慢自負,認為會拜他為將,劉邦坐在床上洗腳召見他,他氣得幾乎想自殺,當得到漢王一樣的待遇時,又高興過了頭。還沒看到他以後立的功名,當天就看到了他的器量。唉,能不忍嗎!

不遇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子虛一賦,相如遽顯;闕下一書,頓榮主偃。

王生布衣,教龔遂而曳組漢庭;馬周白身,代常何而垂紳唐殿。

人生未遇,如求谷於石田;及其當遇,如取果於家園。豈非得失有命,富貴在天?

卞和之三獻不售,顏駟之三朝不遇。何賈誼之抑鬱,竟自終於《鵩賦》。噫,可不忍歟!

【譯文】

子虛賦一作,司馬相如馬上顯達;闕下一封上書,主父偃頓時變得榮耀。

平民王生,教龔遂答帝王問而得到漢朝的官職;平民馬周,代替常何上疏而擔任唐朝的中書令。

人生中沒有獲得機遇時,就好像在石田裡尋求穀子;一旦他受到賞識後,就好像在家裡的園子裡摘果子。這難道不是得失有命,富貴在天?

卞和三次獻寶沒有成功,顏駟歷經三朝不被重視。賈誼是那樣的抑鬱不樂,竟然作《鵩鳥賦》以表達自己將死的思想。唉,能不忍嗎!

同寅之忍

【原文】同官為僚,《春秋》所敬;同寅協恭,《虞書》所命。生各天涯,仕為同列,如兄如弟,議論參決。

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心無貪競,兩無猜疑。言有可否,事有是非,少不如意,矛盾相持。

幕中之辯,人以為叛;臺中之評,人以為傾。昌黎此箴,足以勸懲。噫,可不忍歟!

【譯文】在一起做官稱為同僚,是《春秋》所講的;同具敬畏之心,是《虞書》所規定。雖然生來天各一方,做官在同一行列,就應當跟自家兄弟一樣,遇事大家商量解決。

為了國家忘記小家,為了公事忘了私事。心中沒有貪求、競爭的心思,互相就沒有猜疑。說話有對有錯,做事有是有非,稍不如意,就產生了矛盾對立。

在幕府中談論他人好壞,別人會認為你存心不良;閒暇時評點人物,別人認為你傾慕他們。韓愈的這句箴言,足以勸誡人們。唉,能不忍嗎!

背義之忍

【原文】

古之義士,雖死不避,欒布器彭,郭亮喪李。

王修葬譚,操嘉其義。晦送楊憑,擢為御史。此其用心,純乎天理。

後之薄俗,奔走利慾,利在友則賣友,利在國則賣國。回視古人,有何面目?趙岐之遇孫嵩,張儉之逢李篤,非親非舊,情同骨肉,堅守大義,甘嬰重戮。噫,可不忍歟!

【譯文】

古代的義士,面對死也不恐懼迴避,欒布哭祭彭越,郭亮為李固收屍。

王修埋葬袁譚,曹操嘉獎他為人的義氣;徐晦為楊憑送行,被提升為監察御史。這是由於他們的用心全部合乎天理。

後世世風涼薄,人們只為利慾奔走,朋友那裡有利就出賣朋友,國事有利就出賣國家。回頭對比古人,還有什麼面目見人?趙歧遇到孫嵩,張儉遇到李篤,非親非故,卻情同骨肉,孫嵩、李篤堅守大義,甘願冒被殺的兇險。唉,能不忍嗎!

事君之忍

【原文】

子路問事君於孔子,孔子教以勿欺而犯,唐有魏徵,漢有汲黯。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張禹有於帝師之稱,李勣(jì)何顏於廢后之對?

俯拾怒擲之奏札,力救就戮之緋裩(kūn)。忠不避死,主耳忘身。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若景公之有晏子,乃是為社稷之臣。噫,可不忍歟!

【譯文】

子路向孔子詢問怎樣侍奉君主,孔子告訴他不要欺騙君主而要敢於犯顏直諫。唐朝的魏徵,漢朝的汲黯都是照這樣做的。順從君主的過失,這是一種小罪,誘導君主去產生過失,這是大罪。張禹愧對身為皇帝老師的尊稱,李勣在廢立皇后一文上又有什麼顏面呢?

趙普彎腰拾起皇上怒視的奏摺,趙綽全力解救由於穿紅色內褲而要被殺的辛亶。忠心不避讓死亡,念主而忘記自身。一心可以侍奉一百個君主,三心二意連一個君主都侍奉不了。假若像齊景公有晏嬰那樣,就是國家的大臣了。唉,能不忍嗎!

事師之忍

【原文】

父生師教,然後成人。事師之道,同乎事親。

德公進粥林宗,三呵而不敢怒;定夫立侍伊川,雪深而不敢去。

膏樑子弟,閭閻小兒,或恃父兄世祿之貴,或恃家有百金之資,厲聲作色,輒(zhé)謾其師。弟於之傲如此,其家之敗可期。故張觜以走教蔡京之子。此乃忠愛而報之。噫,可不忍歟!

【譯文】

父母生育,老師教導,然後才能長大成人。侍奉老師之道,與侍奉雙親一樣。

魏昭進獻粥給郭林宗,郭林宗三次訓斥他,而他沒有任何怒氣,顏色和悅;遊酢(zuò)站立等待程頤,雪下了三尺深都不敢離去。

富貴人家的子弟,或者憑藉父兄顯貴的地位,或是仰仗著家有百金的富有,對老師厲聲作色,動不動謾罵老師。為人弟子驕傲到這種地步,他們家的敗亡必然不遠了。所以張觜教蔡京的兒子跑步,這是因為忠愛而報答蔡京。唉,能不忍嗎!

為士之忍

【原文】

峨冠博帶而為士,當自拔於凡庸;喜怒笑嚬(pín)之易動,人已窺其淺中。故臨大節而不可奪者,必無偏躁之氣;見小利而易售者,失之斗筲之器。

禮義以養其量,學問以充其智。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庶可以立天下之大功,成天下之大事。噫,可不忍歟!

【譯文】

戴著高高的帽子,繫著寬帶的是士人,應當自覺有別於平庸的俗人;容易引動喜笑怒怨情緒的人,旁人已經窺視到了他的內心。因此在生死關頭不能奪其志向的人,一定沒有偏躁之氣;見一點小利就輕易售出的,只有斗筲那麼大的器度。

用禮義來培養他的器量,用學問來充實他的智慧。不由於貧賤而悲慼,不極力追求富貴,就可以建立宏大的功業,成就天下的大事。唉,能不忍嗎!

為農之忍

【原文】

終歲勤勤,仰事俯畜,服田力穡,不避寒燠。

水旱者,造化之不常,良農不因是而輟耕;稼穡者,勤勞之所有,厥子乃不知於父母。

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苟惰農不昏於做勞,則家不給,而人不足。噫,可不忍歟!

【譯文】

農民一年到頭勤勞不已,努力耕作,播種收穫,不避寒暑。

旱澇災害是大自然的不正常現象,好農民並不因此停止耕種;耕種莊稼,是勤勞農夫的本分,子孫卻不理解父母的辛苦。

一戶人家從事農作,卻有六戶人家要吃飯,如果農民懶惰不辛勤勞作,就無法滿足供給的需要。唉,能不忍嗎!

為工之忍

【原文】

不善於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行年七十,老而斫輪,得心應手,雖子不傳。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猶君子學以致其道。學不精則窘於才,工不精則失於巧。國有尚方之作禮,有冬官之考階,身寵而家溫,貴技高而心小。噫,可不忍歟!

【譯文】

不善於使用斧子的人,手指被弄出了血,汗水淋漓滿面;手藝高超的工匠在一旁觀看,把手縮在袖子裡。年近七十高齡,斫起輪子來卻得心應手,這種技藝即使是兒子也繼承不了。

百工們只有居住在工肆中才能學成技藝,好比君子學習才能明白道理。學問不精就沒有多少才華,技術不精就不夠巧妙。國有尚方官署掌管工匠,有冬官這種官員考核工匠的級別,工匠自身受寵而家庭溫暖富足,可貴的是自身技術高明而沒有野心。唉,能不忍嗎!

為商之忍

【原文】

商者,販商,又曰商量。商販則懋(mào)遷有無,商量則計較短長。用有緩急,價有低昂。不為折閱不市者,荀子謂之良賈;不與人爭買賣之價者,《國策》謂之良商。何必鬻(yù)良而雜苦,效魯人之晨飲其羊。

古之善為貨殖者,取人之所舍,緩人之所急,雍容待時,贏利十倍。陶朱氏積金,販脂賣脯之鼎食,是皆大耐於計籌,不規小利於旦夕。噫,可不忍歟!

【譯文】

商人,就是商販,又稱作商量。有了商販就可以做到互通有無,有商量就會斤斤計較。使用物品有緩有急,價格有高有低,商人不因為商品降價而不做生意。荀子說,良好的商人是不和顧客爭吵買賣的價錢的;《戰國策》說,好的商人沒有必要以次充好,效仿魯國的沈猶氏早晨給羊喝水以增加重量。

古代的會經商的人,收取別人所捨棄的東西,給人所急需的東西,平靜從容地等待時機,以獲得鉅額的利潤。陶朱公的善於積累財富,那些販賣小東西的人的豪富,都是能長遠打算,不貪求眼前的蠅頭小利的結果。唉,能不忍嗎!

父子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父子之性,出於秉彝。孟子有言,責善則離,賊恩之大,莫甚相夷。

焚廩掩井,瞽太不慈,大孝如舜,齊慓(piāo)夔(kuí)夔。

尹信後妻,欲殺伯奇,有口不辯,甘逐放之。

散米數百斛而空其船,施財數千萬而罄(qìng)其庫,以郗超、全琮不稟之專,二父胡為不怒?

我見叔世,父子為仇,證罪攘羊,德色借耰(yōu)。

父而不父,子而不子,有何面目,戴天履地?噫,可不忍歟!

【譯文】

父子相互親近是出於繼承的天性。孟子說過,責備子女,使之向善,子女們會因為受到責罵而疏遠父親。對父子恩情傷害最大的,比不上父子之間相互責備了。

燒燬倉庫,掩埋水井,瞽叟實在不仁慈,而舜這樣非常有孝心的人,仍恭敬地侍奉他。

尹吉甫相信後妻的話,要殺伯奇,伯奇也沒有辯解,寧願被逐出家門。

散發數百斛米給讀書人而空著船回來,全琮沒有稟告父親,父親全柔也不去責怪;郗超施捨掉千萬財物使倉庫一空,父親郗愔也不怪罪。為什麼呢?

富家子弟長大後便分家,父子為仇,其父攘羊,兒子居然出來作證;貧賤家庭的子弟,分家後借耰鉏給他父親,覺得有恩於父親。

父親不遵守父親之道,兒子不遵守兒子之道,即使上天賜予他們糧食,也沒辦法得到它。唉,能不忍嗎!

兄弟之忍

【原文】

兄友弟恭,人之大倫,雖有小忿,不廢懿親。舜之待象,心無宿怨,莊段弗協,用心交戰。

許武割產,為弟成名;薛包分財,荒敗自營。阿奴火攻,伯仁笑受;酗酒殺牛,兄不聽嫂。

世降俗薄,交相為惡,不念同乳,鬩(xì)牆難作。噫,可不忍歟!

【譯文】

兄長友愛弟弟恭順,是重要的人倫關係,雖然有小的矛盾,也不會喪失了骨肉親情。舜對待弟弟象心中不存任何怨恨;莊公和共叔段兩人關係不睦,彼此使用計謀相互爭戰。

許武分割財產,自己分得好的是為了讓弟弟出名;薛包分家,把不好的分給自己。周顗笑著承受弟弟的火攻;牛弘的弟弟酗酒殺牛,牛弘不聽妻子的嘮叨。

兄弟之間如果有了矛盾,一定要互相諒解,這樣外人才不敢來欺侮,唉!能不忍嗎?

夫婦之忍

【原文】

正家之道,始於夫婦。上承祭祀,下養父母。惟夫義而婦順,乃起家而裕厚。《詩》有仳(pǐ)離之戒,《易》有反目之悔。

鹿車共挽,桓氏不恃富而凌鮑宣;賣薪行歌,朱婦乃恥貧而棄買臣。茂弘忍於曹夫人之妒,夷甫忍於郭夫人之悍。不謂兩相之賢,有此二妻之嘆。噫,可不忍歟!

【譯文】

使家道正直,是從夫婦開始的。對上承擔祭祀祖先的重擔,對下贍養父母。只有丈夫仁義,妻子恭順,才能使家境漸變富裕。《詩經》中有夫妻分離的告誡,《易經》中有夫妻反目的悔恨。

桓少君不憑藉家富而凌辱鮑宣,而是和丈夫共同拉著鹿車回家;朱買臣賣柴唱歌,他妻子羞愧於他的貧窮而拋棄了丈夫。王茂弘忍受曹夫人的善妒,王衍忍受郭夫人的兇悍。並不是說兩位的賢德,而是對兩位妻子為人的感嘆。唉,能不忍嗎!

奴婢之忍

【原文】

人有十等,以賤事貴,耕樵為奴,織爨(cuàn)為婢。父母所生,皆有血氣,譴督太苛,小人怨詈(lì)。陶公善遇,以囑其子。陽城不瞋易酒自醉之奴,文烈不譴糴米逃奔之婢。二公之性難齊,元亮之風可繼。噫,可不忍歟!

【譯文】

封建社會,人分為十等,下等人侍奉上等人,以耕田的人為奴,以紡紗織布的為婢,都是父母所生,也有血氣,為何對他們太苛薄,這隻會引來怨恨的。陶淵明叮囑兒子要好好看待僕人,陽城讓僕人拿米換酒,而僕人卻醉倒在路上,陽城不怒反而把他背了回來。房文烈派奴婢出去買米,奴婢卻乘機逃走了,後來奴婢回來了,房文烈卻沒打她。陶淵明的作風可以繼承,而陽城、房文烈兩位性情與度量是難以企及的。唉,能不忍嗎!

賓主之忍

【原文】

為主為賓,無驕無諂;以禮始終,相孚肝膽。小夫量淺,挾財傲客,簞食豆羹,即見顏色。

毛遂為下客,坐於十九人之末,而不知為恥。鵬舉為賤官,館於馬坊,教諸奴子,而不以為愧。廣陽豈識其文章,平原不擬其成事。

孫丞相延賓,而開東閣;鄭司農愛客,而戒留門。醉燒列艦(jiàn),而無怒於羊侃;收債焚券,而無恨于田文;楊政之勸馬武,趙壹之哭羊陟。居今之世,此未有聞。噫,可不忍歟!

【譯文】

無論是做主人還是做賓客,都不必驕傲或諂媚;要始終以禮相待,肝膽相照。小人的器量狹小,仰仗著財富傲視客人;而別人一旦慢待自己,馬上就變了臉色。

毛遂是下等客人,坐在十九人的最後一位,卻不因為這而羞恥;溫子升為賤官,在馬坊教書,而不認為羞愧。廣陽王怎麼能欣賞溫子升的文章,平原就沒指望過讓毛遂幫他做成事情。

丞相公孫弘打開東面館閣用來招攬賓客;司農鄭莊為招待好客人,吩咐門下不分貴賤,留住客人。客人喝醉酒燒燬許多船隻,羊侃沒有生氣;馮驩收債把債券全部燒掉,孟嘗君不去怪罪。楊政責備馬武,趙壹哭鬧羊陟,都沒有受到責怪。唉,能不忍嗎!

交友之忍

【原文】

古交如真金百鍊而不改其色;今交如暴浪盈涸而不保朝夕。管鮑之知,窮達不移;範張之誼,生死不棄。

淡全甘壞,先哲所戒;勢賄談量,易燠(yù)易涼。蓋君子之交,慎終如始;小人之交,其名為市。郈子迎谷臣之妻子,至於分宅;到溉視西華之兄弟,胡心不惻,指天誓不相負,反眼若不相識。噫,可不忍歟!

【譯文】

古時候的交友就好像真金一樣,百鍊都不能改變它的本色。管仲和鮑叔牙的知己之交,不管窮困還是發達都不改變,範式和張劭的友誼,無論生死都沒有離棄。

先哲告誡我們,君子之交清淡而能成功,小人之交甘甜而易毀壞;以權勢、賄賂、空談,互相予求相交,容易表面熱火也容易冷下來。君子交友,慎始慎終;小人交友,好像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郈成子迎接死去的友人谷成的妻子、兒女到自己家,分宅居住;到溉看到故友任昉的兒子們流離失所,卻沒有絲毫惻隱之心。相交時指天發誓互相不揹負,一轉眼間好像不曾相識。唉,能不忍嗎!

年少之忍

【原文】

人之少年,譬如陽春,鶯花明媚,不過九旬,夏熱秋悽,如環斯循。人壽幾何,自輕身命;貪酒好色,博弈馳騁;狎侮老成,黨邪疾正;棄擲詩書,教之不聽;玄鬢易白,紅顏早衰;老之將至,時不再來;不學無術,悔何及哉!噫,可不忍歟!

【譯文】

人的少年時期,就好像是春天,鳥語花香春光明媚,時間不過三個月。然後是炎熱的夏天,淒涼的秋天,如此循環往復。人的壽命有多長,怎麼能自己輕賤自己的生命;貪酒好色,賭博跑馬。欺侮老實人,和邪惡的人結黨拉派,嫉恨正直的人;不學習詩書,不聽教誨。黑髮容易變白,紅顏容易衰老;老年就要到來,而青春的好時光不會再來。少年時不學無術,到年老時後悔就已經晚了!唉,能不忍嗎!

好學之忍

【原文】立身百行,以學為基。古之學者,一忍自持。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耕鋤晝傭,牛衣夜織,忍苦向學,倪寬劉寔。以錐刺股者,蘇秦之忍痛;繫獄受經者,黃霸之忍辱。

甯越忍勞於十五年之晝夜,仲淹忍飢於一盆之粟粥。及乎學成於身,而達乎天子之庭。鳴玉曳組,為公為卿。為前聖繼絕學,為斯世開太平。功名垂於竹帛,姓字著于丹青。噫,可不忍歟!

【譯文】世上的百種行業都是以學習作為根本的。古代有學問的人,以堅忍自持。匡衡鑿壁偷光,車胤把螢火蟲放在囊中做燈,他們都忍受著貧困堅持讀書。倪寬替人家耕作,劉寔在夜晚編織牛衣,他們二人都是忍受貧苦、勤奮向學的人。蘇秦以錐刺股,忍痛發奮讀書;黃霸關在監獄裡,忍受侮辱拜師讀書。

甯越忍受了十五年日夜的辛勞,范仲淹忍受了每日只能喝一盆玉米粥的飢餓,最後讀書有大成就。等到自己學問已成,聞達於天子的朝堂。身佩珍貴的玉器和綬帶,擔任公卿的職務,為前代的聖人繼承絕學,為人世間謀取太平。功名寫在史書上,姓名也留在千古不朽的丹青上。唉,能不忍嗎!

將帥之忍

【原文】

閫(kǔn)外之事,將軍主之;專制輕敵,亦不敢違。衛青不斬裨將而歸之天子,亞夫不出輕戰而深溝高壘,軍中不以為弱,公論亦稱其美。延壽陳湯,興師矯制,手斬郅支,威震萬里,功賞未行,下獄幾死。

自古為將,貴於持重;兩軍對陣,戒於輕動。故司馬懿忍於婦幘之遺,而猶有死諸葛之恐;孟明視忍於郩陵之敗,而終致穆公之三用。噫,可不忍歟!

【譯文】

郭門以外的事,由將帥做主;即使將帥專橫輕敵,部下也不敢違抗命令。衛青不殺自己的偏將而歸來交給天子處理,周亞夫不輕易出戰而是深挖溝高築壘,軍中將士並不認為他們軟弱,公共輿論也讚美他們。陳湯、甘延壽,假稱皇帝之命發兵攻打匈奴,殺了郅支單于,威震萬里。還沒有論功行賞,陳湯就被捕入獄險些死掉。

自古擔任將帥的,以持重為最緊要;兩軍對壘,千萬不能輕舉妄動。司馬懿能忍受諸葛亮送給他婦人衣物的羞辱,並被死諸葛所嚇跑;孟明視能忍受郩陵之戰的慘敗事實,被穆公三次重用,終於打敗晉國雪恥。唉,能不忍嗎!

宰相之忍

【原文】

昔人有言,能鼻吸三鬥醇醋,乃可以為宰相。蓋任大用者存乎才,為大臣者存乎量。丙吉不罪於醉汙車茵,安世不詰於郎溺殿上。周公忍召公之不悅,仁杰受師德之包容,彥博不以彈燈籠錦而銜唐介,王旦不以罪倒用印而仇寇公。廊廟倚為鎮重,身命可以令終。噫,可不忍歟!

【譯文】

從前曾有人說,能夠用鼻子吸進三鬥醇醋的人,就可以做國家宰相。能做大事的人在於他們的才能,能做朝廷大臣的人在於有大器量。丙吉不怪罪駕車馬伕因為嘔吐弄髒了車墊,張安世沒有責怪在殿堂上喝醉後小便的郎官。周公忍受了召公對他的心懷不滿之事,狄仁傑受到婁師德的包容舉薦,文彥博並沒有因為唐介彈劾他做燈籠錦媚上而記恨他,王旦不因為寇準開除倒用了印的官員而對寇準有成見。國家把這樣的人倚為棟樑,而自身也可以得到善終。唉,能不忍嗎!

頑嚚之忍世上難買後悔藥,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古文經典《勸忍百箴》翻譯

【原文】

心不則德義之經曰頑,口不道忠信之言曰嚚。頑嚚不友,是為兇人,其名渾敦。惡物醜類,宜投四裔,以御魑魅。唐虞之時,其民淳,書此以為戒。秦漢之下,其俗澆,習此不為怪。蓋兇人之性難以義制,其吠噬也,似犬而猘(zhì),其牴觸也,如牛而觢(shì)。待之以恕則亂;論之以理則叛;示之以弱則侮;懷之以恩則玩。當以禽獸而視之,不與之鬥智角力,待其自陷於刑戮,若煙滅而爝(jué)息。我則行老子守柔之道,持顏子不較之德。噫,可不忍歟!

【譯文】

心中不遵守道德規範叫做頑,口裡不說忠信的話叫。頑嚚不友善,就是惡人,是叫“渾敦”一般的惡物醜類,應當流放到四方邊境去,用來抵禦妖怪和敵人。唐虞的時代,民風淳厚,《尚書》記下這些引以為誡條。秦漢之後,民風浮躁,就習以為常不覺奇怪。惡人的品性無法用道義去制約,好比狂犬咬人,如同瘋狗一樣相互撞擊,像牛一樣角鬥。用寬恕對待他就會產生變亂;跟他曉之以理就不聽從;給他示弱他就欺侮人;以恩德感化他他卻輕侮你。應當把他看作禽獸,不和他鬥智鬥力,等待他們自己陷進刑罰中,好像火自己熄滅一樣。我就實行老子恪守柔和的道,保持顏子不計較的德行。唉,能不忍嗎!

屠殺之忍

【原文】

物之具形色,能飲食者,均有識知,其生也樂,其死也悲。

鳥俯而啄,仰而四顧,一彈飛來,應手而僕。牛舐其犢,愛深母子,牽就庖廚,觳(hú)觫(sù)畏死。蓬萊謝恩之雀,白玉四環;漢川報德之蛇,明珠一寸。勿謂羽鱗之微,生不知恩,死不知怨。

仁人君子,折旋蟻封,彼雖至微,惜命一同。傷猿,細故也,而部伍被黜於桓溫;放麑,違命也,而西巴見賞於孟孫。

胡為朝割而暮烹,重口腹而輕物命?禮有無故不殺之戒,軻書有聞聲不忍食之警。噫,可不忍歟!

【譯文】

具有形體色彩,能夠飲食的東西,都是有知覺的,活著的時候很快樂,死的時候就傷悲。

鳥雀低下身子啄食,抬起頭四面張望,一顆彈丸飛來,立即仆倒下去。母牛舐著它的小牛犢,母子之情親愛溫暖。把牛牽到廚房宰殺,牛就顫抖著害怕死。來自蓬萊謝恩的黃雀,送四枚白玉給救它的恩人楊寶;報答療傷之恩的蛇,含來直徑一寸的珠子給隋侯。不應該說鳥獸這樣的小動物,活著不知別人給它的恩德,死了不知怨恨。

仁慈的君子,在騎馬時碰到螞蟻窩就繞開,它們雖然非常微小,也像人一樣珍愛它們自己的生命。傷害了猿猴,本是細小的過錯,但是桓溫卻開除了他的部下;放跑麑子,是違抗命令,而孟孫卻賞識秦西巴。

為什麼早晨殺了而晚上烹食,這難道不是看重口腹之慾而輕視動物的性命嗎?《禮記》中有沒有理由不能殺生的戒律,孟子的書中有聽到動物的哀聲而不忍心進食的訓戒。唉,能不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