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記者 陳偉光 羅艾樺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1日 06 版)

5微米!4月13日下午,在廣汽豐田南沙工廠車體衝壓車間,只見戴著兩層手套的模具保全師鄭中韶,很輕易就摸出汽車發動機蓋弧面一個直徑不到5微米的凸點……

據現場的日方總經理介紹,廣汽豐田去年11月完成60萬輛銷售目標,助推汽車製造成為南沙區首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說。作為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南沙一直以來堅持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化與港澳全面合作,著力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航運物流、高端製造、金融商務、科技創新、旅遊健康五大主導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打造大灣區創新創業創造新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提供“一站式”服務,讓投資越來越便利

3月9日,南沙區“雲”舉辦2020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簽約及集中開工動員活動。南沙區區長董可介紹:本次開工和簽約項目59個,總投資超1600億元,涵蓋粵港澳合作、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城市更新、現代醫療等領域,相當於是為幾年來的營商環境建設進行一次“閱兵”。

此前,地標性建築、新鴻基地產南沙慶盛樞紐項目開工建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郭基煇表示,選擇南沙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南沙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深信未來將有更多的香港人到南沙區投資、創業、工作和生活,我們會攜手打造大灣區美好的未來。”郭基煇說。

讓投資更便利,南沙區一直在努力。比如,推出“證照分離”改革2.0版以及6+X證照聯辦,確保企業能在最短時間領到經營許可證。

再比如,與海外商會、銀行金融機構合作共建“國際營商通”,設置專門的服務點,將南沙區政務服務延伸至新加坡等亞太國家,為海外投資者提供商事登記、境外投資、國際金融、投資諮詢等服務。設置政務專區,為境外人員“一站式”提供出入境簽證、來華工作許可、外商投資備案、境外投資備案等77項政務服務。

在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掛牌五週年之際,南沙區還正式發佈了《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辦法》,旨在為知識產權發展提供創新動力和制度保障。

4月初,南沙區發改局宣佈,2020年擬安排重點項目計劃項目203個,年度投資850.2億元,其中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項目達62個,年度投資超過207億元,涉及總投資3182億元,均予“綠色通道”支持。在4月16日召開的營商環境專題發佈會上,《南沙對標世行營商環境模擬評估報告》顯示:南沙區2019年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便利度得分79.6,排名第24,較上年提升了5名,營商環境處於全國標杆水平。

加強“全鏈條”建設,讓貿易越來越暢通

4月10日,“中遠阿什杜德”輪順利掛靠南沙港務海港公司,廣州港南沙港區再添“海上絲綢之路”新航線。至此,在南沙港區提供南非航線服務的公司增至11家,南沙港進而成為非洲航線最密集、輸非產品最豐富、輻射面最廣的華南地區樞紐港。

陸上更要“全鏈條”貨暢其流。尤其是全球商品溯源體系、“無接觸”網上通關、“提前申報、分流驗放”等制度創新,使南沙通關贏得良好口碑。

南沙區開闢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規劃建設了貨物申報等18個功能模塊,相關業務都可在線辦理,並實現口岸查驗單位信息數據共享、互換,實現卡口聯動、聯網核放。

“‘單一窗口’一是大幅節省了企業申報時間,二是降低了企業通關成本。僅廣州市每年為企業節省的相關費用就近2億元。”南沙區副區長阮曉紅介紹。

“線上海關”樣板間亦大顯身手。它將原來需要企業到海關現場辦理的通關事項逐步遷到“線上”,使企業和個人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任意時間、任何地點自助報關。

南沙區的外貿新業態也迎來高質量發展態勢。2019年,南沙區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貨值達到144.3億元,同比增長46.2%;進出口總值達2137.8億元,同比增長3.4%,佔同期廣州市進出口總值21.4%。其中,南沙區B2B2C跨境電商進口業務在全國佔比20%。

營造“強磁場”氛圍,讓創新越來越紅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從智能語音呼叫、人臉識別測溫到AI輔助診斷,南沙區一批AI企業第一時間加入了“抗疫”隊伍。

據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工程院執行院長周國華介紹: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投入使用以來,訪問量累計4000餘萬人次。該款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涵蓋60多個疫情防控隨訪場景,一小時能呼出10萬通電話,進而批量實現人員隨訪和量化統計。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零氪科技更是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通過AI技術建立風險預測模型,輔助醫生篩查肺部CT影像中的可疑病變,已在天津、河南、福建等地上線。雲從科技則研製出“人臉識別+紅外測溫”一體機,安排在白雲國際機場、南沙區海關等地投入使用,主要是對體溫異常人員篩選、未戴口罩人員的識別與預警等。香江獨角獸牧場,作為微軟落戶廣州的首個人工智能平臺項目,亦向大批生產經營受到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免費提供“企業復工急救包”,其中包括免費辦公軟件及雲資源。暗物智能亦研發智能教研分析雲平臺,依託認知智能對在線課堂場景進行全方位分析,為多個知名教育培訓品牌累計服務超過20萬節課。

近年來,廣州南沙區堅持圍繞產業鏈、創新鏈積極打造“人才鏈”,引進建設了一批優質醫療和教育資源,真正做到引得來、用得好、留得住。先後頒佈《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和《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扶持辦法》,通過落戶獎勵等方式安排扶持資金超過6億元,逐步形成人才和科創資源集聚的“強磁場”。目前南沙區已集聚起190多家AI企業,2019年全年總營業收入超過24億元。雲從科技、小馬智行等一批獨角獸企業迅速壯大。

4月16日,南沙區進一步發佈《深化營商環境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導向,努力將南沙打造成為國際一流、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