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研究讓生豬更健康,川農教授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4月21日,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佈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獲獎名單。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陳代文教授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據瞭解,養豬業一直面臨各種疫病的威脅和困擾,而以提高抗病力為目標的動物營養理論和技術體系在國內外尚屬空白。陳代文教授教授從事豬營養科學研究30餘年,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抗病營養”概念,通過營養技術改善豬抗病力,緩解疾病危害。此外,其研究推動了四川養豬產業提質增效,為擦亮生豬金字招牌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們的研究讓生豬更健康,川農教授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四川農業大學陳代文教授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讓豬免疫力更強,可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時減少生病和死亡的幾率,是養豬高效生產、安全生產的前提。”陳代文教授及其團隊在國際上開創抗病營養新領域,率先系統揭示抗病營養原理,創建抗病營養技術,使生豬發病率和抗生素用量降低30%。

此外,在科學養豬方面,陳代文教授及其團隊以提高母豬終身優質瘦肉產量和飼料利用率為目標開展生豬生命週期全程營養研究,首創母子一體全程化系統營養技術,實現了生豬營養策略變革,提高母豬繁殖成績和肉豬生產性能30%,使四川母豬年飼養量從600萬頭降低到400萬頭,而肉豬出欄量和產肉率保持穩定。

據四川農業大學提供的相關材料顯示,通過多年的研究,截至2019年,陳代文教授團隊獲知識產權50件(其中國際發明專利7件、國內發明專利36件、國標1件);出版專著及教材7部,發表論文227篇(SCI論文106篇),總被引2109次;建立抗病營養參數51個,開發抗病飼料產品30個,獲國家重點新產品1個;累計生產抗病飼料2931萬噸,出欄生豬1854萬頭,新增產值1168.3億元,利潤72.9億元;少用抗生素6000噸,少死亡豬200萬頭,少排糞汙400萬噸,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圖片據四川農業大學)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編輯 官莉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他們的研究讓生豬更健康,川農教授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