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桌板满是高考知识点,考生边吃边复习,最后三个月如何提分?

北海,第七中学高三学生复习课,食堂每张餐桌被分隔成4格,隔板上印满了高考知识点。仔细看,每个学科都有,语数外比较多,别的学科按比列平均分配。你想复习哪科,就坐哪个隔板前吃饭。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渐渐降温,学习的氛围逐渐浓烈。对于即将要高考的学子来说,目光再次从疫情转向了高考。这是见证历史的一年,考试的推迟并没有让学子们放松,反倒是更加重了紧张的气氛。


食堂桌板满是高考知识点,考生边吃边复习,最后三个月如何提分?

有些学生出现了考前的焦虑,感觉自己问题越看越多,这里会了那里又不会了;还有些学生则出现了倦怠的现象,觉得不想学学不进。其实,倦怠行为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心理压力的措施。能力强的人,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在短暂的倦怠后,以更好的姿态进入学习和工作。能力弱的人,则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才能让自己摆脱倦怠的情绪。

我一个同事的孩子今年要高考了,我同事说:“孩子每天都在家里唉声叹气,说为什么要推迟啊,快点考吧受不了了。”同事也跟着唉声叹气,心急如焚,孩子要每天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高强度的学习,产生这样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呢?

孩子出现倦怠的情绪,是因为他产生了心理饱和现象。这种状态不是说烦躁,也不是没有信心,而是出现学习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如果孩子出现这类现象,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适当减少复习的时间,增加锻炼散步和放松的时间,不打疲劳战。

食堂桌板满是高考知识点,考生边吃边复习,最后三个月如何提分?

曾经有个一爸爸陪伴孩子一起渡过考前时光,他并没有让孩子每天都高强度地做习题,而是选择在傍晚时分,带着孩子一起跑步,跑完步后再散步回家。在散步途中,他会和孩子谈谈心聊聊天,到家之后再让孩子把焦点聚焦回复习。虽然孩子没有时刻埋在题海战术里,但是他在跑步时调整了心态,在之后的复习时反而能够更专注。

其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激励。要坚信复习总会有收获的,如果一直在想,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看过的,觉得自己再怎么复习也就这样了,那么在心态上首先就出现了问题。究竟有没有方法让孩子在最后三个月来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呢?答案是有的。


食堂桌板满是高考知识点,考生边吃边复习,最后三个月如何提分?

首先要专注于学习内容

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习,中考或者是高考的学生,他们面对的都是一个大事件,他们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焦虑在中等水平,是可以促进学习的。但是如果焦虑过度,就会使得学习效率降低,影响学习。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专注于学习内容,不要因为焦虑而影响学习。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说的是有个走钢索的人叫瓦伦达,他在一个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后来他的妻子说自己有预感自己的丈夫会出事。因为平时瓦伦达都是很专注于走钢索本身,但是这次上场前,他不停地说有多么重要不能失败。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物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

面对高考,如果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孩子会很容易失误,没有办法深入和细致地复习。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高考本身,而不是要一再去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似乎考得不好,以后就没有出路了。高考并不是“一考定终生”,未来也不是只有一种样子。


食堂桌板满是高考知识点,考生边吃边复习,最后三个月如何提分?

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哈佛的一位教授曾经分享过一件事,在他教授的MBA班级中,有一类学生的成绩总是特别优秀,这些总是相信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定能够做到,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信。

还有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总是在问问题,开始时问老师和老板,后来问员工,这些人都是一些终生学习者。从他们这里我们可以受到这样的启发,一个自信的人,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人,他们最后会更容易成功一些。

曾经认识一个孩子,物理在一模和二模的时候,都只考了60多分。高考前,老师找他谈话他说:“老师相信我,我的物理不会有问题。”在最终高考的时候,他物理真的考出了110多分的好成绩。后来,老师问他原因,那个孩子说:“一模和二模的卷子我不是很适应,但我做过别的区卷子,结果都很理想,所以我觉得自己能力没问题。”所以,孩子一定要相信自己。

食堂桌板满是高考知识点,考生边吃边复习,最后三个月如何提分?

训练流畅的思维

中科院心理所《高效率学习指导师》主讲教师朱淑玲老师,分享了一个很好的提分方法。她说在她的学生高考前,会把各区的模拟卷挑12道题,这12道并不是难题,而是很典型的题,它的概念非常清楚,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把思路完全捋一遍。

在学生做完一道题之后,老师会看他的格式和表达,一旦发生有问题不能改,要换一张纸重新再答一遍题。虽然第一道题会让学生重做很多遍,但是从第二题开始重做的次数就下降了,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

食堂桌板满是高考知识点,考生边吃边复习,最后三个月如何提分?

错了不能改重新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审题开始重新建立解题途径,收集信息,找其中的解题规律。一个星期的训练后,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概念已经完全改变,知道该怎么去想和表达,这个举动让许多学生受益匪浅。当找到对一门学科的感觉时,自信就建立起来了,那么取得高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