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桌板滿是高考知識點,考生邊吃邊複習,最後三個月如何提分?

北海,第七中學高三學生複習課,食堂每張餐桌被分隔成4格,隔板上印滿了高考知識點。仔細看,每個學科都有,語數外比較多,別的學科按比列平均分配。你想複習哪科,就坐哪個隔板前吃飯。

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漸漸降溫,學習的氛圍逐漸濃烈。對於即將要高考的學子來說,目光再次從疫情轉向了高考。這是見證歷史的一年,考試的推遲並沒有讓學子們放鬆,反倒是更加重了緊張的氣氛。


食堂桌板滿是高考知識點,考生邊吃邊複習,最後三個月如何提分?

有些學生出現了考前的焦慮,感覺自己問題越看越多,這裡會了那裡又不會了;還有些學生則出現了倦怠的現象,覺得不想學學不進。其實,倦怠行為是人們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心理壓力的措施。能力強的人,能夠及時調整自己,在短暫的倦怠後,以更好的姿態進入學習和工作。能力弱的人,則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才能讓自己擺脫倦怠的情緒。

我一個同事的孩子今年要高考了,我同事說:“孩子每天都在家裡唉聲嘆氣,說為什麼要推遲啊,快點考吧受不了了。”同事也跟著唉聲嘆氣,心急如焚,孩子要每天投入巨大的精力進行高強度的學習,產生這樣的情緒很正常,但是如何進行自我調整呢?

孩子出現倦怠的情緒,是因為他產生了心理飽和現象。這種狀態不是說煩躁,也不是沒有信心,而是出現學習效率下降,韌性耐力減弱。如果孩子出現這類現象,家長可以考慮讓孩子適當減少複習的時間,增加鍛鍊散步和放鬆的時間,不打疲勞戰。

食堂桌板滿是高考知識點,考生邊吃邊複習,最後三個月如何提分?

曾經有個一爸爸陪伴孩子一起渡過考前時光,他並沒有讓孩子每天都高強度地做習題,而是選擇在傍晚時分,帶著孩子一起跑步,跑完步後再散步回家。在散步途中,他會和孩子談談心聊聊天,到家之後再讓孩子把焦點聚焦回覆習。雖然孩子沒有時刻埋在題海戰術裡,但是他在跑步時調整了心態,在之後的複習時反而能夠更專注。

其次,可以做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激勵。要堅信複習總會有收穫的,如果一直在想,這些東西都是自己看過的,覺得自己再怎麼複習也就這樣了,那麼在心態上首先就出現了問題。究竟有沒有方法讓孩子在最後三個月來提高自己的學業水平呢?答案是有的。


食堂桌板滿是高考知識點,考生邊吃邊複習,最後三個月如何提分?

首先要專注於學習內容

不管是哪個層次的學習,中考或者是高考的學生,他們面對的都是一個大事件,他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焦慮。焦慮在中等水平,是可以促進學習的。但是如果焦慮過度,就會使得學習效率降低,影響學習。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專注於學習內容,不要因為焦慮而影響學習。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說的是有個走鋼索的人叫瓦倫達,他在一個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後來他的妻子說自己有預感自己的丈夫會出事。因為平時瓦倫達都是很專注於走鋼索本身,但是這次上場前,他不停地說有多麼重要不能失敗。後來人們就把專注於事物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稱為“瓦倫達心態”。

面對高考,如果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孩子會很容易失誤,沒有辦法深入和細緻地複習。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高考本身,而不是要一再去強調高考的重要性,似乎考得不好,以後就沒有出路了。高考並不是“一考定終生”,未來也不是隻有一種樣子。


食堂桌板滿是高考知識點,考生邊吃邊複習,最後三個月如何提分?

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哈佛的一位教授曾經分享過一件事,在他教授的MBA班級中,有一類學生的成績總是特別優秀,這些總是相信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定能夠做到,就是我們所說的自信。

還有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總是在問問題,開始時問老師和老闆,後來問員工,這些人都是一些終生學習者。從他們這裡我們可以受到這樣的啟發,一個自信的人,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人,他們最後會更容易成功一些。

曾經認識一個孩子,物理在一模和二模的時候,都只考了60多分。高考前,老師找他談話他說:“老師相信我,我的物理不會有問題。”在最終高考的時候,他物理真的考出了110多分的好成績。後來,老師問他原因,那個孩子說:“一模和二模的卷子我不是很適應,但我做過別的區卷子,結果都很理想,所以我覺得自己能力沒問題。”所以,孩子一定要相信自己。

食堂桌板滿是高考知識點,考生邊吃邊複習,最後三個月如何提分?

訓練流暢的思維

中科院心理所《高效率學習指導師》主講教師朱淑玲老師,分享了一個很好的提分方法。她說在她的學生高考前,會把各區的模擬卷挑12道題,這12道並不是難題,而是很典型的題,它的概念非常清楚,能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把思路完全捋一遍。

在學生做完一道題之後,老師會看他的格式和表達,一旦發生有問題不能改,要換一張紙重新再答一遍題。雖然第一道題會讓學生重做很多遍,但是從第二題開始重做的次數就下降了,在這個過程中訓練了思維的流暢性。

食堂桌板滿是高考知識點,考生邊吃邊複習,最後三個月如何提分?

錯了不能改重新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審題開始重新建立解題途徑,收集信息,找其中的解題規律。一個星期的訓練後,有些學生對一門學科的概念已經完全改變,知道該怎麼去想和表達,這個舉動讓許多學生受益匪淺。當找到對一門學科的感覺時,自信就建立起來了,那麼取得高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