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称母亲是病逝,而传言说是雍正气死了自己母亲,我们该信谁

雍正的生母乌雅氏,本是一名宫女,因长相秀丽端庄,赢得康熙青睐,于康熙十七年为康熙诞下龙嗣,即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这是大功一件,因此这位宫女于康熙十八年晋升德嫔,人生轨迹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雍正称母亲是病逝,而传言说是雍正气死了自己母亲,我们该信谁

乌雅氏,灰姑娘变公主

因为乌雅氏出身不好,她并没有抚养自己儿子的权力。胤禛被交于康熙的佟贵妃抚养。所以,雍正有两个母亲,一是生母乌雅氏,一是养母佟贵妃。因为一出生就离开了乌雅氏,所以雍正和她没怎么有感情。这为以后的母子关系打下基调。

康熙二十年,德嫔乌雅氏晋升德妃;康熙二十七年,德妃再次诞下龙子胤禵。所以,雍正和胤禵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这时,德妃已经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了,所以胤禵从小到大一直跟在乌雅氏身边,倍受宠爱,母子关系极佳。

雍正称母亲是病逝,而传言说是雍正气死了自己母亲,我们该信谁

德妃看着自己的小儿子长大,母子关系很好

这样一对比就看出来了,乌雅氏和小儿子关系远远好于大儿子,可以这么说,乌雅氏和雍正虽有母子之名,但无母子之实。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此时胤禵正在西北作战,胤禛近水楼台先得月,继承皇位。当上皇帝后,雍正开始疯狂针对胤禵。首先,雍正夺了胤禵的兵权,召他回北京。然后,雍正让胤禵为父皇守灵尽孝,把他圈禁在陵墓附近,不让他回京。

雍正称母亲是病逝,而传言说是雍正气死了自己母亲,我们该信谁

太后乌雅氏暂时隐忍不发

这时,乌雅氏虽然感觉到大儿子可能要对小儿子不利,但她静观其变,没做任何表示。雍正元年五月十六日,云贵总督高其倬给雍正上了一道折子,折子中对雍正和胤禵都进行了抬写

Tip:抬写是旧时一种行文书写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以示尊敬。

雍正称母亲是病逝,而传言说是雍正气死了自己母亲,我们该信谁

雍正很不开心

雍正看了奏折后,震怒。高其倬的行为让他觉得皇帝和胤禵在地方大员心中的地位是同等的,这让天子雍正大为恼火,他是九五之尊,怎能和其他皇子相提并论。因此,高其倬倒霉了,丢掉了乌纱帽。

另外,雍正还迁怒于胤禵,停掉了胤禵的俸米,这让太后乌雅氏觉得,雍正可能要饿死胤禵,因为这是皇家对待犯罪宗室的一贯手法。皇太后乌雅氏不能容忍雍正的这种行为,母子二人吵起来了。

雍正称母亲是病逝,而传言说是雍正气死了自己母亲,我们该信谁

皇太后乌雅氏

在这之后,皇太后乌雅氏突然死亡。关于皇太后的死因,有两个版本的说法。一个是舆论说法,另一个是雍正自己的说法。

舆论说法是这么说的:太后知道雍正的所作所为后,大为恼怒,她要求见心爱的儿子胤禵。而雍正看到母亲的反应后,也很生气,甩头就走了。气急败坏的太后乌雅氏就一头撞死在宫中柱子上死去了。

雍正对此说法大喊冤枉,他称母亲有支气管病,是突然病逝,并不是自己把母亲气死的。雍正还说,自己是母亲的乖宝宝,母亲很疼爱他。再者,他也是母亲的好儿子,很孝敬母亲。除此之外,雍正还贬低胤禵,抬高自己,为自己鸣冤叫屈。

雍正称母亲是病逝,而传言说是雍正气死了自己母亲,我们该信谁

雍正信口雌黄

《清世宗实录》有这样的记载:

庚子(五月二十二日),仁寿皇太后不豫,上诣永和宫亲视汤药,昼夜无间。辛丑(五月二十三日)丑刻,仁寿皇太后崩于永和宫。

正史记载很模糊,用了“不豫”、“崩于永和宫”等寥寥几词就一笔带过了。不过,看太后从发病到死亡,仅仅几个小时,说明太后死得很仓促。

历史叶子有言:

不论是从雍正和太后乌雅氏的母子关系,还是正史记载的太后死亡时间,以及雍正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辞来看,太后之死绝非病逝那么简单。总之,我更倾向于民间说法,而不是雍正自吹自擂的“瞎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