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代: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什麼樣的脾氣?

既然行動與夢想在這個塵世不可能聯袂 ?

我心甘情願離開這個世界 ,

不能仗劍而生只能刺劍而死 ,

聖彼得不認耶穌,他做的很好! 


——波德萊爾 《惡之花》


我們都知道,我們自己的人生是從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每個人的起始點不一樣,卻可以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中;但是我們可能不清楚,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社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計時的,或者說,這個時代本身有沒有自己的開始的地方。這個問題是每個時代的思考者都會去探索的領域,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答案。

稚嫩的“現代社會”,世俗的老手

我們生活在稱之為“現代”的社會中,現代社會“年紀輕輕”,最多也就幾百歲,這與古代社會幾千年燦爛文明來看相形見絀,更不要說原始社會。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個發展環節中,“現代社會”從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算起,也正是在資本主義來臨之後,現代社會才明顯區別於以往的社會形態:用機器代替手工,用科學趕走迷信,用自由建立社會制度,每個人開始逐漸擁有平等。

不過,廣義的現代不止如此,我們看待的角度也可以有所不同。例如,若是堅信我們的現代社會是從局部歷史向整體歷史過渡時開始的,那麼我們的現代是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的,地理大發現讓我們開始有了整體的觀念;若是認為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並掌握權力意味著現代開啟,那麼1688年光榮革命就是標誌性事件,亦或是覺得思想啟蒙是判斷標準,我們也可以說現代孕育在文藝復興時期,這就更早了。關於起點,眾說紛紜。不過,基於我們當今生活方式的參考和思想觀念的特點,我們的現代發展成熟於19世紀,也就是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相互碰撞融合時期。

我們這個時代: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什麼樣的脾氣?

快速發達的交通,反映我們快節奏生活

我們這個時代: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什麼樣的脾氣?

光怪陸離的廣告,刷新我們的觀念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寫道:“我們不難看到,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新時期的降生和過渡的時代。人的精神已經跟他舊日的生活與觀念決裂, 正使舊日的一切葬入於過去而著手進行他的自我改造。”

這是德國哲學巨匠隊現代社會的感觸,在那時他已經隱約感受到現代的魔力將吞噬和改造我們的日常生活了。現代社會已經有一套成熟自洽的體制在運動,我們也在其中跟著運動,我們會發現這種流動性越來越快——每年精選年度熱詞,流量亡則明星黃,電子產品每年一款或幾款——這些都是可以確證這個時代步伐在加快的證據。反過來看,這是現代社會在找尋自我,確證自我真正身份的行動,因為胎生於資本主義,發展於工業社會,如今跟隨全球化席捲浪潮,現代性凸顯,但是現代社會究竟意味什麼?這麼來看的話,速度,不斷的加快自身,可能就是現代社會的本質。在短短的幾百年中,現代卻像個江湖老炮,創造了不可比擬的財富,還有無法忘記的傷痛。那麼,問題來了,發源並受惠於資本主義的現代社會(現代性),怎麼會反過來質疑自己賴以存在的根基(指資本主義體系),以致於需要加快拋棄過去?

尋找自我的“現代社會”,會打順風車

這可能就是現代社會的脾氣吧。

最主要的,這是資本主義體制決定的。由於資本主義帶來現代的思考方式和交往方式,我們變得跟中世紀有所不同。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讓我們更加相信人的理性,我們能夠通過思考和反思產生新知識,創造新生活;同時柏拉圖”我知我不知“的復甦讓我們不斷的去探索未知領域,大航海,大發明,我們認識的局點從周圍到宇宙。改變悄悄在發生。資本主義改變商業模式,與工業革命一起開拓世界市場,隨後勾結國家,形成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也由此誕生。資本無限增殖的特性也讓現代社會越來越快:發明了電話,統一了各地時間;發明了火車飛機,跨越了時空。同時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以危機形式爆發,為了延長壽命,只能越走越快,佔領新領域,轉移矛盾。這也是現代社會走的路子。

到這可能想,那這樣的日子還有完沒完?其實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現代社會形態,還有一種結合就是社會主義的現代社會,這也是我們正在嘗試的道路。社會主義是一種無剝削的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形態,國家宏觀調控,人民當家作主,資本的流動收到限制,一切發展以人為中心。在這種平衡全面的前進中找到與現代社會和諧的相處模式,同時與資本主導的現代文化作抗爭,樹立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們堅信這一天的到來,這將重新定義現代社會。

我們這個時代: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什麼樣的脾氣?

油畫《吶喊》中對時空扭曲的強烈表達

這就是從宏觀上簡單看待現代社會的開端以及它的脾氣——現代性。其實,與我們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是對周圍時空的感受,生活節奏的察覺。這一點藝術家有著獨到的見解,文首波德萊爾的厭世詩就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理想與現實的撕裂。那麼,下一期我們將單獨介紹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如何通過藝術作品來回應社會鉅變的?這些作品反映了怎樣的時空觀?

那麼,關於現代社會的起點,關於對它的感受,你有什麼要說的嗎?歡迎下方留言交流,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