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縣常路鎮常路社區:“五個好”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常路社區位於蒙陰縣常路鎮政府駐地,2004年由原大常路村、小常路村和西三莊村合併而成,共1382戶、4108口人,黨員102名,“兩委”成員9人。2019年村集體收入90餘萬元。近年來,常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圍繞實施“五個好”工程,以過硬支部,促村莊發展,以孝和理念,促家風文明,先後獲得省級文明村、省 “平安家庭”示範社區、“鄉村振興好支部”、市“美在農家”示範村等榮譽稱號。黨總支書記秦立安先後榮獲省“擔當作為好書記”“市優秀共產黨員”“沂蒙鄉村振興好支書”等榮譽稱號。

一個好班子,齊心協力幹事業

蒙陰縣常路鎮常路社區:“五個好”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用制度約束踏實幹事。建立負面言行、小微權力、年度目標任務三項清單,給“兩委”幹部定規矩、劃紅線、立規範。探索推行團結共事、主動理事、承諾幹事、民主議事、分工辦事、跟蹤督事和述職評事“七事”工作法,既讓社區事務在陽光下規範運行,又督促“兩委”幹部從嚴從實、踏實幹事。用腳步丈量社情民意。創新推行村幹部步行上下班制度,要求途中巡查掌握沿線環境衛生保持、基礎設施管護情況,及時發現、處理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隨機入戶走訪2—3戶群眾,認真聽取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用眾力凝聚發展合力。凡重大村務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由黨員和群眾決定事情辦不辦、怎麼辦。結合村情實際修訂村規民約、設立群眾講堂,成立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形成了大事一起幹、事事有人管、好壞大家判的治理新格局。

一支好隊伍,擔當作為爭作表率

蒙陰縣常路鎮常路社區:“五個好”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掛牌亮諾讓黨員動起來。在每名社區黨員戶門口醒目位置統一懸掛“共產黨員戶”標牌,並作出自覺做到“八個帶頭”的集體承諾。創新開展“爭當五事先鋒、建功鄉村振興”活動,引導黨員幹好本職事、完成組織事、做好身邊事、管好家庭事、參與公益事,組織90名黨員結合自身實際,作出“一句話承諾”,並上牆公示、接受監督。學議結合把責任擔起來。固定每月農曆初六為黨員學習議事日,採取先學習再議事的方式,在組織黨員學習政策理論、科技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通報點評上月收集問題的解決情況,梳理研究本月收集的問題、困難和訴求,既有效解決了學做“兩張皮”的問題,又提高了黨員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積分評星促作用顯出來。將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履行義務、承諾踐諾、發揮作用等情況納入積分評星內容,積分情況作為民主評議、評先樹優和不合格黨員認定的重要依據,使黨員管理實現既“定性”又“定量”,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更加經常、履行義務更加自覺、作用發揮更加明顯。

一套好機制,鄉風文明孝和善治

蒙陰縣常路鎮常路社區:“五個好”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村規民約“約”出好民風。將孝老敬老納入村規民約,70歲以上老人均與子女簽訂贍養協議,由孝老敬老理事會負責督促落實。給每位老人發放孝老敬老“親情簿”,進一步增強子女們的孝老敬老責任意識。通過子女籌集、企業捐助、個人捐助等方式,建立孝心關愛基金,3年來,共為60多位老人發放養老金4萬餘元。家訓牌“曬”出好家風。開展“亮家風、曬家訓”活動,統一製作家訓公示牌,懸掛在每家每戶門口醒目位置,提醒大家時時自省、自查,自覺遵照踐行。以道德講堂、善行義舉榜、主題文化牆為載體,大力弘揚和諧文明新風,以好的家風來涵養好民風。身邊典型“帶”出新風尚。採取家庭自薦、鄰里互薦、小組推薦、公開評選、張榜公示等方式,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好媳婦”“好婆婆” “文明家庭”,受獎人員身披紅花、上臺領獎、接受表彰,用身邊好人引領新風尚、傳播正能量。

一條好路子,產業發展強村富民

蒙陰縣常路鎮常路社區:“五個好”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充分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項目,走切合村集體實際的發展路子。引進“無土栽培”和冠科農業產業園兩個項目,實施蔬菜和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農業產業示範園1處,建成高標準蔬菜大棚12個,配套水肥一體化,推動“農藥化肥”雙減,為村民增加致富路徑。積極開展招商引資,規劃建設集科技研發、種禽生產、雞文化博覽和有機植物種植四大功能區為一體的大型產業園—冠科農業產業園。該項目已簽約,正在緊張建設中。兩個項目全部建成後,可為村集體年增加收入25萬元左右。同時,社區還建設了一處佔地2畝的青秧晾曬場,將全村各種植戶產生的廢棄青秧收集,晾曬後進行粉碎、發酵,形成有機肥,實現循環利用、綠色發展。

一批好項目,生態宜居惠及民生

蒙陰縣常路鎮常路社區:“五個好”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資金,硬化道路54630平方米,安裝路燈200盞,新建文化廣場2處、鄉村大舞臺1處,美化牆體1100多平方米。發動黨員幹部帶頭參與環境綜合整治,清理積存垃圾3000噸,綠化道路6400米,栽植苗木2.6萬棵,村容村貌、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投資580萬元對常路河進行環境綜合治理,新建景觀式溢流壩5座,河道清淤清障3200米,栽植蘆葦、香蒲等挺生植物,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成為了群眾晨練、散步和休閒觀光的好去處。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孝和文化園各1處,在方便群眾就近辦事的同時,為群眾提供文化、教育、休閒娛樂等服務。組建莊戶劇團,採取自編自演的形式,經常性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在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社區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分享是一種力量

報稿:常路鎮

編髮:縣委組織部組織三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