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之昆吾之丘

大禹崑崙

0.121

·

字數 1980 · 閱讀 25

2020-02-11 10:42

①雲:‘娽,顓頊之妻名’。《世本》、《人表》皆作‘女娽 ’。《大戴禮》雲:‘滕奔氏之女,謂之女娽,是生老童

②。’生伯稱、卷章、季禺三人。卷章生黎及回。黎為祝融

③,卒。帝嚳以回代之。回食於吳,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長子曰樊,樊為已姓,封於昆吾,即古帝丘顓頊之虛。”《國名紀》丙卷:“已姓,樊之國衛,是澶之濮陽,昆吾氏之虛也。”《史記·殷本紀》:“昆吾氏為亂《正義》注云:‘帝嚳時,陸終之長子封於昆吾。夏之昆吾,即其後也’。”《世本》雲:“昆吾者,衛氏也。”蓋言衛地本昆吾國《竹書紀年》:“夏仲康六年,錫

仲康命作伯。帝厪四年,昆吾氏遷於許。帝癸二十八年,昆吾會諸侯伐商。三十年,湯乃興師率諸侯自把鉞以伐昆吾。於是,昆吾為湯所滅。”《路史》:“湯放桀,戳尹諧,滅斟觀昆吾氏。”注云:“諧、桀同惡逸。”《周書》注:“桀與昆吾同以乙卯日亡’”《春秋·昭十二年》《傳》:“楚靈王曰:‘昔我皇伯父昆吾,舊許是宅。’”蓋春秋時,許遷於楚,其地入鄭,謂之舊許。楚亦祝融之後,陸終之子。昆吾為長,靈王求之,故曰伯父。胡氏曰:“仲康時,后羿擅國,昆吾必有王室之功,故錫命伯爵。然胤侯統師,后羿被殺,亦不聞昆吾之戮力於王室也。

按《史記·衛世家》注:“《世本》曰‘成公徙濮陽。’宋忠曰:‘濮陽帝丘,地名。本顓頊之虛,故謂之帝丘’。

《五帝本紀》:“顓頊都帝丘。”皇甫謐注:“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春秋正義》孔氏引《釋例》曰:“顓頊之虛,故曰帝丘。昆吾氏因之,故曰昆吾之虛。”即魯哀公十七年《傳》所云“登此昆吾之虛”是也。《國語》:“昆吾為夏伯。”《漢書·地理志》雲:“濮陽本顓頊之虛,夏后氏之世昆吾居之。”《後漢書·郡國志》雲:“濮陽,古昆吾國也。”《晉書·地理志》雲:“濮陽古昆吾國。《山海經注》:“昆吾,古王者號。據是,則帝嚳時所封之昆吾,蓋顓頊之後,因昆吾山以為王國之號。夏,仲康時所封之昆吾,已降而為伯矣。帝厪時之昆吾始遷於許。蓋樊之後,而奉祝融之祀者;待湯滅昆吾,而祝融已不祀矣。春秋之楚,既承陸終之後,春秋之衛,實都顓頊之虛。昆吾臺雖在濮陽縣西,實屬昆吾之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