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生長痛”伴隨寶寶長身體,孩子喊疼究竟該如何處理?

生長痛

最近有媽媽諮詢,寶寶最近老是晚上叫腿疼,這是不是碰到生長痛了?大寶好像從來沒碰到過這個問題,這個生長痛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是不是男寶寶比女寶寶更容易得?

一.什麼是“生長痛”?

不可忽視的“生長痛”伴隨寶寶長身體,孩子喊疼究竟該如何處理?

“生長痛”是寶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當寶寶骨骼生長較快,而局部的肌肉與韌帶生長相對較慢時,就會使局部肌肉與韌帶受到牽拉,產生疼痛,這就是所謂的“生長痛”。

二.醫生怎麼診斷“生長痛”

不可忽視的“生長痛”伴隨寶寶長身體,孩子喊疼究竟該如何處理?

沒有證據表明小孩的成長是疼痛的。所以生長痛也無法找到器質性的病理性的改變,沒有特殊的診斷指針。因此醫生一般會根據孩子的症狀和體格檢查的結果,首先排除其他一些有類似症狀的疾病如多動腿綜合徵(它以雙腿不適感覺為特徵,經常會出現不由自主的下肢移動)。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醫生還可能會做血液檢查、X線或其他診斷性檢查,來明確孩子腿疼的原因。然後再根據臨床診斷生長痛。

三.生長痛的常見症狀

不可忽視的“生長痛”伴隨寶寶長身體,孩子喊疼究竟該如何處理?

多見於3~12歲生長髮育正常的兒童。生長痛主要表現為間歇發作的下肢疼痛。疼痛多為鈍痛,也可針刺樣痛,甚至劇烈牽拉痛。疼痛的部位多在膝關節,其次是大腿和小腿部位,或小腿骨前方。疼痛呈無規則間歇發作,常在夜間出現,持續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無遊走性,肢體活動不受限。疼痛發作時不伴有發熱、皮疹等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三點:

1.多為下肢疼痛生長痛

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雙側疼痛,也有一側疼痛的。

2.多為肌肉性疼痛生長痛

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會有紅腫或發熱的現象。

3.疼痛多發於夜間

生長痛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都在晚上發生。但是不要忽略了白天。白天時由於孩子的活動量比較大,就算感到不舒服,孩子也可能因為專注於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等到夜裡身心都已放鬆下來,準備要好好休息時,"疼痛"的症狀就會讓孩子感到特別不舒服,甚至難以忍受。

4.其他症狀

國外有研究表明,出現“生長痛”的寶寶,除疼痛外,有38%的寶寶會感覺肚子疼,21%的寶寶會感覺頭疼,還有21%的寶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這些常伴隨“生長痛”出現的症狀,在“生長痛”消失後會隨之消失。

四.生長痛怎麼辦?

不可忽視的“生長痛”伴隨寶寶長身體,孩子喊疼究竟該如何處理?

生長痛最重要的就是及時休息,同時不要勉強寶寶做更多的運動。可在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給孩子泡泡腳和小腿。疼痛較重時,可給予局部按摩、熱敷、塗風油精或服止痛藥。在寶寶平時不疲勞時,應鼓勵其多參加活動,鍛鍊肌肉力量,以促進脛骨內彎的自然矯正。

寶寶發生生長痛,家長不必驚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患兒的生長痛會在接近青春期時消失,對正常的生長和發育不會產生影響,即使疼痛反覆發作也不會遺留關節畸形。生長痛屬於肌肉性疼痛,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疼痛發作時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作局部按摩、熱敷,幫助減輕疼痛程度,使孩子的心理得到關懷和安全感。具體方法如下:

1.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寶寶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寶寶。對待病寶寶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持,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2.局部熱敷、按摩

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寶寶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寶寶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3.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鬆,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4.補充營養素

為避免“生長痛”程度加劇,日常生活中媽媽可注意多給寶寶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的食物,比如豆製品、瘦豬 肉、瘦羊肉、花生、動物肝臟、穀類、瓜子、蛋類、綠葉蔬菜、奶類及奶製品等,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能起到營養神經,緩解神經牽拉疼痛的作用。

重要貼士:

不可忽視的“生長痛”伴隨寶寶長身體,孩子喊疼究竟該如何處理?

除下肢疼痛外,當寶寶出現以下表現時,媽媽需帶寶寶及時就醫。

1.寶寶某一個特定部位劇烈疼痛,走路困難。

2.除疼痛外,寶寶還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表現。

3.寶寶關節發紅、腫脹、活動困難。

注:文章中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