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我看到名字就忍不住下單的書

名字很重要。俗話說,人如其名。如果你叫“隔壁老王”,即便是柳下惠轉世,鄰居們也總是對你不那麼放心。書也一樣,走進書店,那麼多書,選哪本?除了看封面,就是看書名了。書名是書的slogan,是書的中心思想,是書的導遊,作家想跟你說什麼,他的語氣是怎樣的,和你對不對脾氣,看了名字,你大概就能知道一二了。


以下,列舉30本打動我的書名,它們曾讓我毫不猶豫地下單(排名不分先後),有些買對了,有些是個坑。你呢?除了《如何成為百萬富翁》這種的,是否有哪些書名,也曾打動過你?


那些讓我看到名字就忍不住下單的書


  1. 加繆《局外人》,配上老帥哥加繆斜叼菸捲的照片,特別孤傲,特別清高,“與世界保持距離”,這就是文學青(中)年一生的堅持;
  2.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圖書館》,明明是毛姆八卦著名作家們的合集,卻起了個特別文學的名字,讓我想起高曉松的那本書《如喪》,相似的觀後感;
  3.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生命之輕》,當年的文青聖經,看了能讓你沉吟至今,捻斷數莖須的好名字;
  4.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年輕時特別喜歡的名字,和日系設計一樣的小清新。而且挪威,沒去過,森林,沒去過,想象中多美啊,帶著姑娘去,一片寧靜空靈的世外桃源;
  5.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現代人都孤獨,一看孤獨,還是百年的!忍不了,買;
  6. 卡森·麥卡勒斯《心是孤獨的獵手》,不好意思,“孤獨”的入選頻率有點高。每次看到這個書名,我心裡都會跳轉到一首歌,並模仿張惠妹皺著鼻子唱:“在我的胸口用力開一槍,讓一切疼痛都歸零在這聲巨響”;
  7. 《飄》。不解釋了,你就說吧,還有哪本一個字的書名能比這意境好的;
  8. 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彷彿一個異域女子面朝著我,目光柔媚,戴著紅色面紗,跳著肚皮舞進行自我介紹;
  9. 吉米.哈利《萬物既渺小又偉大》,很有哲學意味的書名。讓我想起印度神話“攪拌乳海”,天神和阿修羅,為了獲得不死甘露而共同攪動乳海,世界從來都是在彼此的對立中獲求平衡,男和女,陰與陽,正和邪,光與暗……
  10.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充滿文學性的人物傳記,人在決定歷史的瞬間,書名彷彿就如頌詩,歌頌人的偉大;
  11. 馬歇爾.伯曼《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最終會失去。問題是,最終我們留下了什麼?
  12.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同志們,就是現在考驗愛情的時刻到了……
  13.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同志們,說的就是曾經的我們,以及現在的我們啊……
  14. 安東尼.多爾《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關於二戰,關於一個法國少女的故事;
  15. 科馬克·麥卡錫《老無所依》, 很有力量感的名字,帶著斑斑鏽跡。這可不是講老年人兒女不孝的故事,這是講一個堅守舊道德的老警長,和一個自帶理論的冷血蘑菇頭殺手間的故事;
  16. 馬良《人間臥底》,來到這世間,你我都是臥底,演好自己的角色,過完塵世的生活;
  17. 廖一梅《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我拼勁全力,也只是過上普通的生活”。每個人都在努力活著,就算美麗的琥珀,也經歷了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18.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新新聞主義之父蓋伊.特勒斯的經典作品,用數字和個體,記錄這個時代;
  19. 李娟《走夜路請放聲歌唱》,名字很有畫面感,彷彿就是李娟,當年的一個小姑娘,在漆黑的夜裡行走,唱著歌給自己壯膽。但內容上,還是推薦她的“阿勒泰”系列;
  20. 《世間的鹽》,高軍我覺得算是中國當代雜文作家中的起名大師,《橄欖成渣》、《吹雲記》、《快活饞》,名字都俗得雅,俗得有趣;
  21. 安東尼.馬拉《我們一無所有》,可不是麼,我們赤條條來,赤條條走,有什麼呢?
  22.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這屬於廣告裡“引發好奇”大法,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放一起,讓你忍不住看看,這傢伙到底要寫什麼?然後發現,還真的寫的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啊;
  23. 《京都山居生活》,京都,山居,都是我向往的生活。但這本書寫的……我看完憤怒地在豆瓣上打了個一星;
  24. 《寂然的狂喜》,葉芝的詩集,名字有種“禪”的意味,像深山裡聽到蟬鳴。但讀者普遍吐槽書的翻譯水平;
  25. 《這個世界好些了麼》,“這世界會好麼?”1918年冬,梁濟向25歲的兒子梁漱溟說了最後的話;2007年,吳虹飛的人物專訪出版。希望、疑惑、期待、不安……這句話裡蘊含著人們對這個世界微小的關心(也許毫無用處),一度是我的網名(其實現在也是);
  26. 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女間的情愛,是火的熱烈,是水的包容;是火的灼傷,是水的湮沒……話說廖凡演的同名電影,讓我有點心理陰影;
  27. 《白夜行》,我最喜歡的東野圭吾的一本書。絕望的人生,陰暗,壓抑,是在白晝中行走卻始終如同黑夜;
  28. 《送你一顆子彈》,以及《觀念的水位》。劉瑜,哥大博士、哈佛博士後、劍橋老師,清華教授,典型的“精英”和“公知”(可惜現在“公知”是罵人的詞了),她說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而我也隨著她的隊伍,向前走了一段;
  29. 郭爽《正午時踏進火焰》,格非和金宇澄推薦的書,我還沒看,看過作者另一本《我願學習發抖》,覺得一般。這本書的書名引自英國詩人迪倫·托馬斯的詩:“你曾在夜裡行過群山,在閃爍的星空下赤裸頭顱,於正午時踏進光焰,知曉某種歡樂,如我一般”,詩很美;
  30. 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我總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正常了。所以對天才和瘋子都充滿了好奇,想知道他們如何是如何思考的。而天才和瘋子之間,也許只有一線之隔,只是兩者對普通人來說,都在難以理解的範圍,只好搬個凳子,嗑瓜子圍觀吧。

就要到4.23世界讀書日了,不如把這些作家朋友們從落灰的書櫃裡翻出來,一起過個節吧。

那些讓我看到名字就忍不住下單的書

那些讓我看到名字就忍不住下單的書

那些讓我看到名字就忍不住下單的書

最後,附上一段米蘭昆德拉的話。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我想,是因為閱讀帶給了我們溫度,閱讀帶給了我們勇氣:

那些讓我看到名字就忍不住下單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