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免疫X光片——4步驟輕鬆識別內心焦慮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體會:

明明有自己的想法,最終卻選擇沉默寡言;


明明想拒絕別人,最終卻選擇委屈自己;


明明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卻還是不自覺的緊張和怯場。

情感矛盾會導致情緒焦慮,但大多時候我們卻無所適從,甚至向它投降。

問題的本質在於:我們只能定性地提醒自己有問題,卻無法定量地分析問題的原因;只能口頭告知自己要去改變,卻找不到改變的著力點和方向。

如何才能探尋焦慮的根源呢?


焦慮:心理免疫的信號

人為何會發燒?

人體的免疫細胞能識別"入侵者",並與之"作戰"。"作戰"的過程會產生熱量,戰鬥越激烈,熱量產生得越多,人體溫度就升高了。所以,發燒是自我保護的表現,是人體免疫系統開始工作的信號。發燒也是在提醒人們,該想想辦法給免疫系統提升戰鬥力了。

人為何會焦慮?

它的原理其實和發燒是一樣的,我們可以稱之為心理免疫。心理免疫本身是一個焦慮控制系統。類比發燒是細胞免疫的信號,焦慮情緒是心理免疫的信號。

當我們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時,我們會接收到各種信息,這些信息會轉為成我們能理解的概念。倘若這些概念與我們大腦中原本儲存的概念不相同甚至相悖,便會被我們大腦識別並當做是"入侵者",大腦便會啟動心理免疫系統併產生焦慮感。

心理免疫X光片——4步驟輕鬆識別內心焦慮

比如,當我們想刻意改變自己的某個行為時,這個想法對於我們心理免疫系統來說就是個"入侵者",從而通過產生焦慮來阻止改變的發生。對於想完善自我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就如同過敏對身體的傷害一樣,心理免疫系統反而成了我們求變的障礙。

有的人想通過逼自己做相反的事來達成改變。比如,我不想再睡懶覺,那我就把鬧鐘調早一點;我生性膽小,那我就去外面尋求刺激。很多人嘗試改變卻失敗了,然後怪自己沒有意志力。可心理免疫的概念告訴我們,這並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改變方法的問題,因為你根本不瞭解你自己,又談何"對症下藥"呢?

很多時候,你無法改變,不是因為你不想改,也不是因為你沒有改變的選擇和途徑,而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害怕什麼。

那有沒有一套工具來幫助我們檢驗自己的心理免疫機制,探尋焦慮的根源呢?

心理免疫X光片——4步驟輕鬆識別內心焦慮


心理免疫X光片——照射心中的焦慮

羅伯特·凱根發明的心理免疫X光片便是這套工具。

羅伯特·凱根: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著有《發展的自我》,創立"結構-發展"理論(繼精神分析和存在主義這兩大學說後問世的第三大學說),在自我發展心理學界地位顯赫。

羅伯特·凱根認為,心理免疫X光片是一張自我心理診療報告,要想認清焦慮的根源,只需依次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 1.我希望達成的行為目標是什麼?

比如,我想準時起床,我希望開會時能暢所欲言,我希望學會如何拒絕別人等等。需要注意的事,這個目標必須是行為目標,而變得開心、好看、希望男朋友更愛我等等,雖然都是目標,卻無法被心理識別,並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而制定明確的行為目標也是自我改變的第一步。

  • 2.我目前正在做哪些與行為目標相反的行為?

比如,睡懶覺就是準時起床的相反行為,沉默寡言就是暢所欲言的相反行為,委屈自己是拒絕別人的相反行為。此舉目的在於明確我們的現有狀態,認清與目標狀態的差距。

  • 3.這些相反的行為能給我帶來哪些好處?

比如,委屈自己至少不會讓其他人對我有意見。如果一時無法說出相反行為的好處,不妨想想做到行為目標會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麼。比如,我一不做二不休地拒絕別人,我在別人心裡的印象就會一落千丈。

  • 4.這些好處成立的前提假設是什麼?

比如,其他人不會對我有意見的前提假設是:只要我拒絕別人,別人就會對我有意見。通常情況下,這個前提假設是不嚴謹的,拒絕別人一定會讓別人產生意見嗎?

這就是矛盾所在,也就是焦慮的根源,改變的突破點。而且,這個假設不會無緣無故的存在於你的心裡,很可能源於自己的經歷而在心理留下印象或陰影。

心理免疫X光片——4步驟輕鬆識別內心焦慮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雖然我知道這不對,但我總是害怕在開會的時候發表見解,這讓我很焦慮。我們試著回答上述4個問題:

1、我的行為目標是在開會的時候踴躍發言。

2、我目前的行為是不敢發言。

3、不發言,我的意見就不會和別人的意見發生衝突。

4、只要發表意見,就會和別人的意見發生衝突。

原來,我之所以不發表見解,只是因為害怕與別人發生矛盾,而這兩者顯然沒有直接關聯,或者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那麼,我就知道自己以後應該委婉地、勇敢地發言了。

這就是用心理免疫X光片診療內心焦慮的過程。


案例分析

網友:"和男朋友在一起半年了,熱戀期很甜蜜,但最近總是會鬧矛盾。最令我不解的是,我其實沒什麼脾氣,可總會為一些小事和他吵架,而且每次吵架後都會衝動的提分手。現在感覺很虧欠他,想改,又沒辦法控制自己。我該怎麼辦?"

心理免疫X光片——4步驟輕鬆識別內心焦慮


讓我們用心理免疫X光片來探尋一下女孩 "時不時鬧脾氣,頻繁提分手"這一行為背後有哪些隱藏的心理因素。

1.希望達成的行為目標:與男朋友相處時少鬧脾氣,不提分手。

2.目前的相反行為:時不時鬧脾氣,提分手。

3.相反行為的好處:提分手的好處可能不太清楚;不鬧脾氣會發生的最壞的事情:男朋友會不關注我,不在乎我,而最終會離開我。

4.最壞結果的前提假設是什麼:好脾氣會使男朋友不在乎我。

至此,我們對女孩的心理一目瞭然:女孩之所以會鬧脾氣,是因為她想獲得更多的關心。

而對於她的假設——好脾氣會疏遠感情顯然是不成立的。原來,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她的前男友總是對她不理不睬,且無視她的遷就。

如果她想要改變,就可以和男孩說,她缺乏安全感,需要更多的關心。在感受到男孩更多的愛意後,她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美國心理學家安斯沃斯提出了焦慮矛盾型人格:大多時候,人們只會對有安全感的人發脾氣,因為在潛意識中知道他不會離開你。在親密關係中,倘若缺乏安全感,時時擔心對方會離開自己,就想利用發脾氣等過激情緒獲得關注和愛。吵架、提出分手後,對方只有道歉挽回,才能讓其感覺被愛。

很久以後,她回覆道:"我喜歡發脾氣,是因為在乎,自己在乎男朋友,更在乎男朋友是否在乎自己。所以我總是會試探,甚至用分手試探,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口是心非,只是希望被對方挽留,這樣才能感覺到被在乎。現在我和男朋友相處的很好,感謝網友的關心。"


結語

當你無法改變時,也許你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害怕什麼。用心理免疫X光片,認清心中的焦慮,做一個改變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