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心上一抹甜蜜滋味

在人類社會早期,蜂蜜是唯一的甜食,人們口齒唇舌之間關於甜的滋味與記憶,都是源於這種晶瑩剔透、甘甜如醴的食品;而源於不同花種、來自不同地域的蜂蜜味道並不相同,使得這種食品尤為有特色。

土蜂蜜,我國古老而獨有的蜂蜜品種,從原始採集時代直到如今,它的甜蜜溫潤滋養了無數人,其營養價值也為國人所熟知。詩人郭璞在《蜜蜂賦》中用“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窮味之美,極甜之長。百藥須之以諧和,扁鵲得之而術良,靈娥御之以豔顏。”來形容土蜂蜜的品質和功效,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述了它的入藥價值。

土蜂蜜,是由中國獨有的蜜蜂當家品種——中華蜂(即土蜂)採集多種花蜜釀製而成的。不同於經由意蜂(意大利蜂)釀製的單一花種花蜜,土蜂蜜的蜜源植物種類多,營養成分更加多元,對身體的滋養作用也更好。無論是從美味的飲用體驗還是滋補的食用價值來說,土蜂蜜都可謂“蜜中珍品”。

舌尖心上一抹甜蜜滋味

土蜂,在中華大地存活了七千年之久,它在蜂種中個頭最小。其頭胸部黑色,腹部黃黑色,全身披黃褐色絨毛。它飛行敏捷,嗅覺靈敏,出巢早,歸巢遲,適應能力極強,非常適合山區定地飼養,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進行花蜜的採集工作。

百花盛開之前,世代生活在臨潭的養蜂人已經開始了一年四季週而復始的忙碌,整理蜂巢、保證溫度、擴大卵圈、加脾擴巢……經年累月的養殖經驗讓養蜂人深知如何飼養土蜂這個蜂種,方便後續蜂蜜的釀造工序,畢竟大批量、強群土蜂是釀製土蜂蜜的先決條件。

舌尖心上一抹甜蜜滋味

高原的花期來的比其他地界要晚一些,但好在臨潭這片地域因著地理地形的複雜多變孕育了眾多豐饒物產。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山林中的各色奇花異草、藥農們種植的各類中藥材綻開的花蕊,各色花卉芳期依次接臨,成群的土蜂揮動雙臂、傾巢而出,踏遍千山、遍訪百花,完成那沿襲千年、卻也矢志不渝的採蜜赴會。

臨潭的山川間、森林裡、草叢中,成群的土蜂飛來飛去,辛勤而忙碌。它們穿梭在各種花叢間,採集豐富多樣的蜜源,再飛回蜂房,在蜜胃中進行上百次的調製,釀出香甜可口的蜜汁。

舌尖心上一抹甜蜜滋味

在臨潭高原上,釀製土蜂蜜的傳統已沿襲了上百年,早先年間,山民們在空閒時間料理釀蜜事宜,釀製的成品土蜂蜜並不是很多,大多時候留一部分自己吃,再饋贈親朋好友一些。隨著歲月流轉,臨潭人學會了因地制宜,讓本土的特色農產品走出深山,走進大眾日常飲食中。一部分山民開始專職飼養土蜂,成為職業養蜂人,釀製成批量的土蜂蜜。他們希望這些品質純淨、極富營養的農家土蜂蜜走出山林,進入更多老百姓的家庭,讓它的甜蜜滋味被更多人品嚐。

甜,不僅僅是舌尖上那一抹味覺的記憶,也是亙古以來人們對幸福生活不變的企望。臨潭特色土蜂蜜那絲絲縷縷、沁人心脾的香甜裡,有著山民們對甜蜜生活始終如一的期待,和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不斷努力。

在平凡如斯的日子裡,嘗上一勺土蜂蜜,那絲絲甘甜是蜜蜂無私奉獻帶給人類的饋贈,是農家辛勤勞作收穫的回報,也是漫長生活中那一點一滴、可品嚐的小美好。

舌尖心上一抹甜蜜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