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高庫存或成今年鋼鐵行業常態

中鋼協:高庫存或成今年鋼鐵行業常態


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2020年一季度信息發佈會。

鋼行業加速復工復產,國內鋼材需求逐步恢復,但受全球疫情影響,鋼鐵行業面臨需求下滑、庫存偏高、鋼材價格下跌、企業效益大幅下降等問題。

針對諸多問題,中鋼協在會上進行了解答。


中鋼協:高庫存或成今年鋼鐵行業常態


一季度鋼鐵行業運行遇到四大問題


1

鋼鐵需求下滑,價格持續走低

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主要用鋼行業各項指標同比均大幅下降,鋼材消費下滑。其中,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7.2%,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下降19.7%,汽車產量同比下降45.2%,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27.3%。需求下滑,供給保持穩定,鋼材市場供大於求,致使鋼材價格呈現下跌趨勢。截至4月第二週,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降至96.86點,是2017年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比今年初累計下降8.71%。


2

國際疫情蔓延,出口面臨壓力

一季度,我國鋼材出口量同比下降16.0%,而2019年全年為下降7.3%,降幅進一步擴大。3月份以來,國際疫情持續蔓延,海外鋼鐵需求驟減,鋼鐵產品出口接單困難。同時,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出口下降,鋼材間接出口也受到較大沖擊。


3

庫存持續高位,影響後市平穩運行

今年,鋼材庫存峰值大幅提高。雖然庫存從3月中旬開始下降,但截至3月末,鋼廠庫存和社會庫存分別為1807萬噸和1906萬噸,仍高於往年同期水平。庫存持續高位,影響後市平穩運行。如果企業的生產水平超過需求,去庫存的過程將十分艱難,高庫存可能成為今年鋼材市場的常態。同時,高庫存佔用大量資金,影響企業資金週轉。


4

礦價與鋼價走勢背離,降本增效難度加大

據海關總署數據,一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石2.6億噸,同比增長1.3%;進口平均價格為90.59美元/噸,同比上漲11.7%。同期,鋼材價格同比下跌5.7%。進口鐵礦石價格走勢和鋼材價格走勢背離,給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帶來較大壓力。


高庫存或成今年鋼鐵行業常態


鋼協副會長駱鐵軍表示:

受疫情影響,下游行業需求大幅下降,今年鋼材庫存增加明顯。

3月上旬,鋼協監測的鋼廠庫存2141萬噸、比年初增長124.6%,社會庫存2021萬噸、增長196.3%,大大超過往年春節前後庫存峰值較年初增加30%的常態,均創歷史峰值水平。隨著下游行業復工復產,鋼材需求回升、物流暢通,截至4月上旬,監測鋼廠庫存和社會庫存均已連續3旬下降,其中長材庫存下降較大。鋼廠庫存方面,隨著下游需求啟動,鋼廠庫存下降速度快於社會庫存,大部分企業庫存下降達30%,個別企業恢復到正常庫存水平。整體來看,3月上旬鋼材庫存拐點可以確認,但不排除後期出現階段性上升的可能,鋼材去庫過程將難於以往。

二季度,下游需求總體將繼續回升,而且,目前企業資金狀況要好於以往,回款較好,抗壓能力大大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也高於2015年行業低谷時期,按照目前的鋼廠生產節奏,加上海外疫情蔓延,對鋼材直接和間接出口都將造成不利影響,

高庫存可能成為今年鋼材市場的常態,不利於鋼材市場穩定,因此,鋼協呼籲企業緊盯下游需求和庫存水平,合理組織生產。


鋼鐵消費有三個流向


鋼協黨委書記何文波表示:

鋼鐵消費主要有三個流向:

一是流向建築行業,大概佔下遊行業用鋼的比例為55%;

二是流向製造業,佔比45%左右;

三是有一部分鋼材用於出口,但佔比很小,絕大部分用於國內消費。例如,2019年我國粗鋼產量9.96億噸,但鋼材出口量6429萬噸,摺合粗鋼佔總產量的比例不到7%。


鋼鐵需求量總體下降,取決於國際疫情


鋼協黨委書記何文波表示:

我們對今年鋼鐵需求量的總體判斷是下降的,其中一季度下降幅度最大,二季度隨著下游行業復工復產,需求環比將有明顯提高,但同比可能仍有下降。下半年,隨著穩增長、保民生政策的落地,總體需求將會好於上半年。今年初,鋼協預測全年鋼鐵需求增長2%,2月份我們根據新冠疫情形勢調低到了-0.5%,目前正在根據國際疫情影響做進一步的修訂。

今年鋼材需求主要是受到直接出口和間接出口的影響。直接出口方面,去年,我國鋼材出口6429萬噸,今年預計會有明顯下降。間接出口方面,據測算,汽車、家電、造船、集裝箱、機械等5大行業出口間接帶動鋼材消費約7900萬噸,再加上其他產品的出口,每年鋼材間接出口量在8000~9000萬噸。如果鋼材直接出口和間接出口均下降1/4,今年鋼鐵需求將下降3.8%。如果國際疫情形勢繼續惡化,需求降幅將更大。如果國內擴大內需抵消出口下降的影響,需求降幅或將縮小。因此,

鋼鐵需求的變化取決於國際疫情形勢的變化。


必須實行產能置換,對新增產能“零容忍”


鋼協副會長遲京東表示:

我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已經得到基本解決。2016年以來,鋼鐵行業累計壓減粗鋼產能1.5 億噸以上,依法依規全面取締“地條鋼”,市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優勢產能得以發揮,產能利用率恢復到合理區間,企業效益明顯好轉,資產負債率大幅降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目前,產能釋放按照市場變化進行調整,因疫情影響出現了產量與實際消費間的階段性錯位現象,但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問題。

目前鋼鐵產能處於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消費需求相適應狀態。防範再次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一直是我國鋼鐵產業高度關注的風險點。

從行業政策層面上,國家嚴格規定不準新增鋼鐵產能。新建鋼鐵產能改造建設必須實行減量置換政策。根據各省(區、市)公告的鋼鐵產能置換方案可以看出,現在的新建產能都執行了減量置換政策。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加強了新建鋼鐵產能投資建設的監督檢查力度,對新增產能始終保持“零容忍”。


利潤下滑超過預期,長材最嚴重


鋼協副會長屈秀麗表示:

一季度利潤下滑在預料之中,但超過預期。從一季度的企業實際結算價格看,長材價格同比下降136元/噸,降幅3.89%;板材價格同比上漲47元/噸,漲幅1.28%。長材大於板材,主要是由於基建及房地產啟動延後,導致建築用鋼材銷量和價格下降。4月份,隨著基建項目的啟動,長材價格走勢好於板材。據協會監測,4月17日長材比3月末下降1.37%,板材下降2.53%。

從國內情況看,一季度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相較於1-2月份得到顯著改善,降幅大幅收窄,呈現回升勢頭。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預計二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將明顯好於一季度,鋼材需求形勢有望進一步好轉,鋼材價格有望趨穩回升,行業效益也會有所好轉。


鋼鐵行業抗風險能力較強


鋼協黨委書記何文波表示:

近幾年,中國鋼鐵行業按照中央要求積極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了明顯成效,抗風險能力增強。2015年,全行業資產負債率71.04%;今年3月底,全行業資產負債率降到了63.81%。

鋼鐵產業抵抗重大風險的能力比較強,也源於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是產業鏈相對比較完整,二是市場化程度相對比較高,三是鋼鐵的技術自主性比較強。

當然,我們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會對鋼鐵產業發展構成致命的影響。總體來看,當前鋼鐵行業的生產經營比較穩定,雖然效益不盡如人意,鋼鐵產業有能力、有信心應對當前的風險、維護產業安全。


(整理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