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進宮第二天,他的生父就要辭職,是慈禧逼迫還是出於自願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崩逝於養心殿,年僅19歲。他膝下無子,經過慈禧等眾人的一番商議,決定把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過繼給咸豐皇帝,讓載湉繼承大統。這個決定作出的時候,不到4歲的載湉早已沉入夢想,呼呼大睡。

光緒皇帝進宮第二天,他的生父就要辭職,是慈禧逼迫還是出於自願

慈禧太后

十二月初六凌晨,宮中派出一支隊伍,要去醇親王府接皇帝進入紫禁城。被吵醒的載湉看到慌亂的局面,號啕大哭。但是,哭得再響也無濟於事。他被奶媽抱著,上了那16人抬著的轎子,趕往養心殿。

大約凌晨五點,載湉抵達養心殿,這時的他早已在奶媽懷中睡著。睡夢中的載湉被呈到慈安、慈禧兩位太后面前。慈禧下令把載湉叫醒,迷迷糊糊醒來的載湉又是一頓大哭。隨後,眾人由養心殿移步乾清宮。

光緒皇帝進宮第二天,他的生父就要辭職,是慈禧逼迫還是出於自願

小時候的光緒

乾清宮裡,躺著冰冷的同治。按照禮節,載湉要向哥哥同治行三跪九叩之禮。載湉這時只想睡覺,他也不知道怎麼行禮。手足無措的他,只能通過哭聲宣洩自己的不滿。最終,載湉被太監按倒在地,強行做完了這套禮節。

十二月初七,眾王公大臣聯名上書,要求兩位太后垂簾聽政。十二月初八,慈禧發佈了一道懿旨,內容如下:

垂簾之舉,本屬一時權宜。惟念嗣皇帝此時尚在沖齡,且時事多艱,王大臣等不能無所秉承,不得以姑如所請,一俟嗣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

光緒皇帝進宮第二天,他的生父就要辭職,是慈禧逼迫還是出於自願

奕譞,可憐之人

此懿旨一出,有人坐不住了,那就是載湉的生父——奕譞。當時,慈禧宣佈載湉是皇位繼承人的話音剛落,奕譞就號啕大哭,直至昏厥。隨後,他閉門不出,一直悶在家中,迷茫、不知所措、不知何去何從。

奕譞本是一個普通王爺,他給兒子取名為“載湉”,“湉”原意為“水面平靜”的意思,表達了他希望兒子平靜度過一生的初衷。他做事小心謹慎,只想和家人好好過日子。但是,載湉被選為皇位繼承人,打亂了他的陣腳。

光緒皇帝進宮第二天,他的生父就要辭職,是慈禧逼迫還是出於自願

奕譞不希望自己兒子當皇帝

他從普通王爺搖身一變,成為了皇帝的生父,政治地位直線上升。這就會吸引很多朝中大臣向他身邊靠攏,最終形成自己的勢力。而且,等自己的兒子長大,他就是名副其實的太上皇,政治價值極高。如果這些都實現,奕譞必定權傾朝野。

如果單純這麼考慮,恐怕太樂觀了,因為在奕譞頭上,還懸著一把利刃,那就是慈禧。奕譞不傻,他知道慈禧的權力慾有多旺盛,他也知道慈禧的手段有多陰狠。沒有半點野心的奕譞,猶豫再三後,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辭職,明哲保身。

光緒皇帝進宮第二天,他的生父就要辭職,是慈禧逼迫還是出於自願

奕譞上奏

還是十二月初八,奕譞給慈禧上了一道奏摺,內容如下:

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是天不弔,龍馭上賓,仰瞻遺容,五內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促昏迷,罔知所措,觸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

唯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

大體意思就是,因為同治的去世、自己的兒子被定為接班人,一系列刺激導致奕譞的肝病犯了,因此他請求辭職,做一個只拿俸祿不做實事的人。為了確保太后同意,奕譞還搬出了他的父親道光皇帝,稱希望為道光留一個無才無德的兒子。

光緒皇帝進宮第二天,他的生父就要辭職,是慈禧逼迫還是出於自願

奕譞高興不起來

按照常理,兒子當上皇帝,應該高興才是。但是,奕譞卻高興不起來,不僅如此,他還要急流勇退,遠離權力。因為,他知道,一旦稍微強大,成為慈禧的眼中釘,他的命運、他兒子的命運、他家族的命運就會就此終結了。

所以,出現了這麼一個局面:兒子被突然選中當皇帝,老子卻要鬧著辭職。慈禧收到奏摺後,和慈安、奕訢商量了一番,順水推舟同意了奕譞的請求。畢竟,慈禧也不願看到奕譞強大。

歷史葉子有言:

載湉進宮第二天,生父奕譞便向皇太后提出辭職。這可以說是奕譞自願的,但從某種方面來說,他又是被逼的。因為奕譞懼怕慈禧,他既不能和慈禧同流合汙,更不願站在慈禧的對立面。所以,老實巴交的奕譞選擇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