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不,《燃點》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向

《燃點》終於從院線走入了視頻APP,“相聲大師”羅永浩的IT夢也暫時宣告破滅,戴維的小黃車也已經被其他顏色覆蓋:這個時間點卡的有挺準,甚至略顯諷刺,就像影片裡安傳東創業失敗去翻閱周易占卜的書籍一樣帶有那麼“一丟丟”宿命論的色彩。

販賣焦慮?不,《燃點》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向

一直沒有花錢去影院收割眼淚、焦慮的習慣,加上《燃點》宣傳片、影評裡對一干創業者們困惑、迷茫、執著掙扎的形象塑造,對《燃點》還是有些牴觸心理的。但是耐不住對老羅和papi醬的好奇心,還是點開了,然後被“聚焦鎖定”:挺好的一部紀錄片。雖然人物太多、主線凌亂、剪輯的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好歹和焦慮還是劃分出了界限,或者說,影片的精華是濃縮於如何在創業潮或者職場路上規避風險方面的。《燃點》做到了,但是100分鐘的影片時間和14位人物的故事明顯不對稱:拍成系列紀錄片或許更有看點。

販賣焦慮?不,《燃點》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向

比如完全可以依靠單口相聲容得一干錘粉青睞的羅大師,居然在PPT脫口秀的幕後有那麼的故事:開會發個脾氣、日常發些牢騷這些是符合老羅人設的,但是,老羅居然厭惡演講,以及如果不是出於對員工的責任感,老羅除了失眠居然還有過更可怕的想法真是讓人大跌眼鏡。都說人如其名,老羅出品的錘子、子彈這些電子產品也是因為名字被賦予了“幹他”的強力屬性加成,嚴重缺乏科技感,但是老羅還就願意這麼幹。不需要演技也不需要劇本,把老羅單獨做成14集紀錄片的第1集然後“引領市場”應該沒有問題。

販賣焦慮?不,《燃點》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向

戴維的自信是可以透過屏幕感受到的,但是依舊低擋不住洶湧而至的各“色”競爭對手;口齒牙厲的馬薇薇摘下眼鏡也可以顯得溫文爾雅,如何將口才變現為真金白銀確實值得研討;papi醬也從浮誇的網紅形象中走了出來,對臨街“豪宅”的傾慕之情拉近了網紅和“普通人”之間的距離。

販賣焦慮?不,《燃點》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向

《燃點》將這些被互聯網“神話”、性格單一化的網絡紅人和企業家逐一揭開面紗,焦慮只是每一個人正常的情緒表達、並非重點。影片、或者說紀錄片真正的核心價值在於:互聯網高科技的新時代浪潮,需要創業者們去推動,否則社會無法進步發展。

大浪淘沙,每一名成功者、每一名失敗者都將自己的痕跡印刻在影片裡並且給世人警示:視野、格局、轉型、發展,14位創業者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不同的施行方式。譬如,張穎通過和安傳東簡短的幾句對話,拒絕的不僅僅只是不切實際的項目,更多的是對安傳東思維框架的否定。在商海中博弈了十年的張穎眼界格局自然不同,初出茅廬的安傳東也沒有因此沉淪:紀錄片的主題導向畢竟還是正面、積極的。只是如何從影片中取精華去糟粕用之於己,還是要看各自的理解了。就我的觀後感來說,老羅過於較真的性格不適合創業、戴維無奈於國人的從眾效仿、安傳東則應該從張穎簡短的回絕中總結教訓.....

用影片彩蛋中的話做結尾吧:“這就是中國,神奇每天都在發生”、“創業現在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習慣思維”,所以,“自強則萬強”、“燒不死的,才是鳳凰”。

來,乾了這碗“毒”雞湯。

注:圖片來自《燃點》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