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古琴曲中秋思幾重

唐代劉禹錫詩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指的是歷代詩文以悲秋為主題的數不勝數。其實文人悲秋,不僅僅體現在詩詞歌賦等文學體裁中,更體現在繪畫、音樂等藝術作品裡,古琴作為典型的文人音樂,更是完美地體現了這一傳統。

細數古琴曲中秋思幾重

秋風詞 諸城派小曲

《秋風詞》是一首感情質樸的諸城派小曲,極具山東地方特色,由諸城派王賓魯傳譜。今人所彈皆出自民國初年的《梅庵琴譜》,整曲以閨怨為內容,表達了閨閣中的怨婦思念遠方的愛人。詞為唐代李白所作的同名詞: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盡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塞吟 縝密悲涼

《秋塞吟》初見於明《太音補遺》,又名《搔首問天》、《昭君怨》。據《五知齋》琴譜記載,此曲為漢明妃王昭君所作,並題解:“曲中憂愁悲怨,聽之增人牢騷不平之氣。嗟手,士屈於不知已,豈獨明妃也哉!其後記雲:“塞外涼秋,最是動人悲思,況以明妃處此,愈增傷感之懷。調入絲桐,聲聲仿出一種抑鬱憂愁,去國離鄉之苦,……”

細數古琴曲中秋思幾重

整首曲子曲風縝密、悲涼,寫出明妃的“悲”和“怨”,傳達了難以抑制的憂愁。此曲在《琴書千古》、《蘭田館琴譜》及《自遠堂》等琴譜中又名《水仙操》,並把其理解為俞伯牙學琴的故事,然與沉鬱悲涼的曲風不太吻合,故舍去《水仙操》這一名的說法。

秋鴻 高達之懷

琴曲《秋鴻》相傳為南宋郭楚望所作,又傳為明代主權所作。此曲最早記載於《神奇秘譜》,並題解道:“嗟世途之擾擾,豈混俗乎庸常?因重其志之高遠,乃作是操以頡頏”。“或問製作者其誰?苟非老於琴苑,孰能為之揄揚?乃西江之老懶,誠天胄之詩狂,羌扶醉以寫興,故罄刻於是章。”

《琴苑心傳》曾記載:“其指法音調,卓乎高古,至神至妙,無以加茲,誠學者之至寶也。”《五知齋》亦道: “如遇群賢,鼓時必落後奏為妙,若先彈此曲,使諸音皆閉,覺大無意趣。”此曲取意於鴻雁振翅高飛,博出長空之南征,以寓曠達之至、高達之懷。旋律蒼雄渾樸,節奏起伏跌宕,令人聽後若有遠達平沙、一舉萬里之感。

洞庭秋思 意味悠遠

《洞庭秋思》為明代琴曲,作者不詳。此曲以洞庭秋意為背景,寫觀洞庭之秋,而思潮起伏。碧水天高,煙波浩渺。人生之境,歷經歲月之淘洗與沉澱,亦如洞庭水天澄然一色。所謂:“曾放扁舟溯楚天,清猿淚竹思悽然。廿年夢裡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絃。”其曲調高古雅正,意味悠遠。

此曲譜最初見於《西麓堂琴統》。此後收於《琴書大全》、《松弦館》、《大還閣》、《自遠堂》、《天聞閣》、《梧雪山房》《誠一堂》、《照雨室琴譜》、《醒心琴譜》等諸多譜集中。

秋月照茅亭 物我兩忘之味

《秋月照茅亭》為東漢蔡邕所作名曲。此曲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後收錄於《浙音釋字琴譜》、《風宣玄品》、《重修真傳》、《琴苑心傳全編》等琴著譜集中。

《醒心琴譜》中《秋月照茅亭》之題解曰:“東漢蔡邕所作。其曲之取意者,天宇之一碧,萬籟之鹹寂,有孤月之明秋,影涵萬象。當斯之時,良夜寂寥,迢迢未央,孤坐茅亭,抱琴於膝,鼓弦而歌,以訴心中之志。但見明月窺人,入於茅亭之內,使心與道融,意與弦合,不知琴之於手,手之於琴。皆神會也。”

其後記曰:“此曲音調高古,趣味深遠。撫之當體月淨秋寂,人月相融,弦手相合,物我兩忘之味。雖曰體味,然用在自然,洗心淨慮,靜靜彈去,其味隨手而就,趣自天成也。”整首曲子寫月夜秋寂,人與自然相融,物我兩忘之味。自東漢歷經數代相傳,體其味,音調高古,意趣深遠。靜靜聽之,似聞古人之音。與之天地寰宇,過去、現在、未來,轉瞬之間。所謂,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其心在道,化用自然。

漢宮秋月 滄桑漂泊

《秋江夜泊》相傳為蘇東坡所作,譜後題解:“赤壁賦中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的寫景”。亦有人認為是根據唐代張繼的詩《楓橋夜泊》之意所作,含人世滄桑漂泊、落寞惆悵之意。

細數古琴曲中秋思幾重

此曲譜最早見於《松弦館琴譜》,樂曲取意深邃而高遠,風格非常典雅。據《梅庵琴譜》,曲意寫深秋靜夜停舟泊岸:前三段寫放舟中流,韻律平均;末段搖曳不定,以迴盪的變化終曲。

秋夜讀易 蒼茫深沉

秋夜讀易,此曲又名《讀易》、《孔子讀易》,由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演變而來,故又名《韋編三絕》。古代用竹簡寫書,以熟牛皮條把竹簡編聯起來叫“韋編”。相傳孔子晚年喜歡讀《易》,因經常翻閱而使韋編磨折多次叫“韋編三絕”。

琴曲可見於清代王元伯《治心齋琴學練要》,據說為張孔山所作。《秋夜讀易》為琴曲之珍品,曲意蒼茫深沉,餘音迴響,表現的是孔子秋夜讀《易》體道的情景。

細數古琴曲中秋思幾重

《琴學初津》題解:是曲,音節抑揚,高之如升霄漢,下之如履平坦,為初學之津樑,入手之門徑,曲短情長,為小操之白眉。

秋水 高曠空澈

琴曲《秋水》為蜀派傳曲。 琴音中正醇和,高曠空澈,勁氣飽滿,餘韻激響,空淨醇澈,彷彿道心。

此曲取《莊子》秋水篇名,又叫《神化引》,借莊周迷夢蝴蝶的典故,表現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飄逸虛渺的音韻,給人以灑脫塵滓之感。詩云:

十指生秋水,數聲彈夕陽。

不知君此曲,曾斷幾人腸?

心造虛無外,弦鳴指甲間。

夜來宮調罷,明月滿空山。

聲出五音表,彈超十指外。

鳥啼花落處,曲罷對春風。

細數古琴曲中秋思幾重

梧葉舞秋風 餘味無窮

《梧葉舞秋風》為清初的莊臻鳳所作。樂曲通過寫秋風蕭索、梧葉凋零之景,抒發對世態炎涼的感懷。全曲旋律細緻曲折,疏密呼應,蓋寫秋意蕭颯,靜聽桐葉搖落之意。樂曲雖短,但餘味無窮。關於此曲,莊臻鳳及後來琴家多未作序跋,清乾隆間蘇璟春《草堂琴譜》跋雲“曲意蕭瑟,取韻宜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