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12月31日上午,2020春節“中國年·看西安”系列文化旅遊活動新聞發佈會召開。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遊局和曲江新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介紹了重點活動、活動亮點等情況。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據“西安發佈”介紹,2020春節“中國年·看西安”活動,從2019年12月31日開始至2020年2月9日結束(己亥年臘月初六——庚子年正月十六),歷時41天,活動主要有9大主題和46項重點活動,為遊客和市民們奉獻一場最具西安特色的中國年。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對此,網友陳曉棋評論說:“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年,既傳統,又正宗,年味濃。2020,這個春節來西安過年,你就選對了!”網友賀震評論說:“去西安過大年,西安要承包我的春節假期了!!!”網友“醉美西安”評論說:“去過就不曾離開過。”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網聞博報注意到,“鳴鐘慶盛世 擊鼓賀平安”——2020鐘鼓樓、小雁塔鳴鐘擊鼓迎新春活動,時間是從2020年1月1日至2月1日。在西安博物院舉辦的“樂居長安”唐長安人的生活文物展,時間為2020年1月15日至4月30日。“樂居長安”唐文物展,以長安十二時辰為背景,從四神、星象、宗教、建築、儀衛、狩獵、生活、友好往來等方面,真實再現大唐王朝唐長安人的生活景象。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小雁塔薦福迎新——2020小雁塔長安錦繡唐主題文化活動,是以“薦福祈福迎新春”為主題。從2020年1月25日至2月8日,通過聽覺藝術、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環境藝術等表現形式,還原盛唐文化,祈福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傳承歷史文化遺存,弘揚社會正能量。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熟悉“西安旅遊攻略”的人都知道,小雁塔俗稱薦福寺塔。薦福寺是唐朝的皇家寺院,小雁塔景區和薦福寺遺址都在西安博物院內。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項目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聯合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委員會批准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該項中國區22處遺址中陝西段7處組成之一的“唐薦福寺”,包含有唐寺唐塔唐傳長安古樂“三唐文化”。其中,唐傳長安古樂是唯一被組合列入該項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長安古樂(亦稱西安鼓樂),是以成套樂器再現古代中國音樂“八音和鳴”的經典模式,也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存的古典交響樂,被世界音樂界、歷史考古界和文化旅遊界譽為“世界音樂活化石”、“陝西千年活文物”和“漢唐遺音原生態”。早在2009年,長安古樂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少走彎路、更好前進。”自2019年7月31日開始,在西安博物院就上演著常態化的“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這場永不落幕的“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既是一所社會教育大學校,也是一個面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大講堂。在這裡,中外遊客可以看到“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長安古樂代表性傳承人李鎧博士親自司鼓領奏,還能夠聽他講述“絲綢之路”的“中國故事”和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常識。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身為陝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院長的李鎧博士告訴大家,我們就用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6個核心元素,給大家展演中國漢唐宮廷交響樂——唐傳長安古樂。這6個核心古代音樂文化元素就是:唐樂律、唐樂調、唐樂曲、唐樂譜、唐樂器和唐樂式。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他說,唐·樂律,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樂律之大成。中國古代樂律發展早於西方“十二平均律”兩千多年。唐·樂調,就是宮、商、角、徵、羽“五樂調”。唐·樂曲,就是漢唐古曲原生態。唐·樂譜,就是文字譜,亦稱俗字譜、半字譜,宋代以後又稱工尺譜。唐·樂器,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用“金、石、土、木、絲、竹、匏、革”八種自然材質製作的“八音和鳴”之樂器,體現了中國音樂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萬物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唐·樂式,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經典樣式。按照封建等級禮法規範,皇帝可以享用9人組合的一部樂隊。以此類推,18人為兩部樂、36人為四部樂等等。皇族可以享用8人組合的一部樂,宮廷可以享用7人組合的一部樂,公族可以享用6人組合的一部樂。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在給觀眾教唐詩·原生態吟唱《柳含煙》時,李鎧博士告訴大家,簡譜是法國人在17世紀為傳習宗教歌曲時發明的,由此也實現了西方五線譜與中國文字譜的對接。直至今天,中國音樂文化初級教育和社會音樂活動,都是採用五線譜和簡譜。然而,中國的音樂文化教科書,卻從來沒有講明“五線譜”及“簡譜”與西方宗教文化的關係,更沒有講明中國古代音樂文字譜的發展演變。這就導致了中國音樂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加劇了中國文字樂譜失傳的文化危機,更影響了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傳承自覺。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他說,早在商周時期以前,中國就已經是“八音樂器”完善,“十二呂律”完備,“七音階”完美和“五音調”完全了,這至少領先西方音樂文化兩千年。直到今天,西方依然沒有“土音”和“石音”及“匏音”樂器,可謂是“八音不全”。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在演奏唐·宮廷燕樂名曲《醉龍吟》時,李鎧博士告訴大家,長安文化的傳承精華,最接地氣的就是唐服、唐餐、唐樂。唐代飲食文化的習俗,就是將百姓家常便飯稱為“吃飯”,有肉食時稱為“咥飯”,有酒有肉時稱為“酒席”,有肉、有酒、有歌舞、音樂時才稱為“宴席”。唐朝皇帝在皇宮裡大宴群臣百官,其時演奏的就是宴樂。《醉龍吟》,就是皇帝帶著醉意激情高歌的恣意景象。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2019年12月30日,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長王保易在觀看了長安古樂的演出後,非常感慨地對李鎧博士說:“這真是大眾消費,皇帝般的音樂享受!”他同時表示,李鎧博士對長安文化和唐代飲食文化的介紹,才終於給大家把“吃飯”、“咥飯”、“酒席”和“宴席”的常識講清楚了。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觀賞“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的遊客就紛至沓來。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常態化的“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3場,每場30分鐘。觀眾們看到的,是還原盛唐文化的長安古樂表演。在中午吃飯休息時間,這些非遺音樂家臺下的業餘生活,卻是一番別樣的景象。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國風秦韻91:又是春節中國年夢迴漢唐憶長安

這裡,網聞博報給大家提供幾個幕後花絮片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