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人在世上,不失本心,方為善美;趨炎附勢,違背初心,因果難料。

我以這句話開頭,就是想說說前年在哈密市與同學戰友相聚時的感受。自脫下軍裝,軍校同學總會在烏魯木齊來一次大聚會,我知道的有三次,但始終沒去,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事情要做,有些時候,也是身不由己,最終就沒參加同學們的聚會。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戰友情深,親如兄弟。”這是很多人常說的話題,但的確也是這樣,有些戰友之間的友誼確實超出了親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情誼真切,無可厚非。其實,有些時候,還是儘量少找麻煩為好。

前年8月份,我們環疆之旅拍攝組前往哈密市執行拍攝任務,當時知道一位軍校同班同學在哈密市某部隊的領導,我提前給他打電話說:“老戰友,我明天到哈密,如果有空的話見見面,沒空就不打擾你了。”他回答說:“好的,來了給我打電話就是了。”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那天晚上,我們在一家不大的餐館吃飯,他還叫了幾位部下陪同,飯桌上自然就少不了酒文化。我是非常討厭喝酒的,但在這種場合,不喝酒也就難躲過,那就喝就喝吧。

酒後,我有點多了,畢竟一喝就醉,所以基本戒酒了,其實也只有戰友在一起時,我還是要喝點酒,不然沒氣氛不說,戰友們也不會同意。同學就安排我們住到了部隊機關招待所。直到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離開前,始終也沒見到我這位老戰友老同學,他只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上級來人檢查工作,就沒時間見面陪你了,下次有空再好好聚聚,你們該忙就去忙吧。”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當年我們想起軍校時,一起訓練,一起搭檔,一起武裝越野,畢業考核時,我為他和其他同學背槍,本來我應拿到優秀成績,結果只有良好。

又想起我們一起寒假回老家的情景。1994年底寒假,也就是1995年春節前夕,我們買不上硬座票就買了站票,當時火車站人山人海,上火車也是一樣,過道里躺的都是人,連下腳的地方都困難。我們餓了吃一包方便麵,渴了就用杯子接點水喝,兩個人就擠在過道里度過了兩天兩夜。

我們坐的是烏魯木齊至北京的列車,到鄭州後再往北過黃河,就到同學的家了。下了火車,我們分手後,我就轉車回家了。每當想起部隊裡的生活,想起那些和戰友同學們朝夕相處的日子,我心裡真的很自豪,如今再也很難找回曾經的幸福時光了。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去年年底,我到西安時,接待我的是另外一個戰友同學,說實話,他對我的熱情和款待,讓自己有點不好意思,覺得來到這裡,就是給他增添了麻煩。不僅派車派人陪同,還親自安排食宿,並且不讓我花費一分錢。這樣的好,我會永遠記在內心,一生牢記著戰友這份真誠的情誼。但這種情況始終讓我難以釋懷,覺得有些過分。

當談到我們一起轉業那年,我剛好從駐外單位回到烏魯木齊,他也剛好到烏魯木齊辦轉業手續。由於我從部隊下來就到外地任職了,家也是臨時租了一套一室一廳,他們一家三口和我們一家三口,一起住在小小的房子裡。我和戰友同學就睡沙發,晚上一直聊天到深夜,白天吃飯時,我就帶著他們尋找最好吃的拌麵。那時候,我覺得有快樂也有痛苦。

年代不同,條件有限,加上正趕上婚姻出現危機期間,心情也不是很好,但戰友同學的到來讓我萬分欣喜,畢竟我們可以說心裡話,可以聊聊我們曾經的軍旅生活。因為,戰友的情誼是非常深厚的,那時環境和條件非常艱苦,無論是執行各項任務,還是訓練和生活,大家都團結在一起,摸爬滾打,同甘共苦。相處幾年之後,即便脫下軍裝,那種深厚的感情,是一生都無法割捨的。

如今,我和很多戰友一直還保持著聯繫,到了西安時,還有兩位戰友一直陪著我逛西安市的景點,他們對我的這種情感都將成為一種永恆的記憶。無論是當兵時的戰友,還是上軍校的同學,我都牢記著他們,因為他們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將一生陪著我度過人生最難忘的歲月。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我這個人很重感情,曾經患難共苦的兄弟,會永遠牢記在心裡。只要他們有什麼事情,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去做。相反,如果他們對我很好,我也永遠不會忘記這種一輩子的情感。雖然現在我的路比較坎坷,卻不能回報親人和戰友同學們及兄弟們的恩情,但我會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一生記錄我們曾經的情誼,以另一種方式來回報彼此的真誠和真情。

人生就是一場短暫的旅行隨時會遇到不同的場景,時代不同,人也不同,社會的交往方式也不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不同我們不能刻意強求什麼,要學會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和變化,要懂得珍惜什麼,捨棄什麼,不要太在意人情世故,世態炎涼,要看淡社會中的一切事物,平淡地活著,就是一種人生境界。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在哈密市伊州區回城鄉阿勒屯古村,看著眼前冷冷清清的古街,我有點懷疑,這個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的地方,為什麼會這樣安靜?為什麼街頭很少看到行人?昔日的繁華去了哪裡呢?作為歷史上的西域東大門,今天的“新疆門戶”,我想這個古村不應該如此這麼冷清。

也許正像我那天的心情一樣,過去畢竟屬於過去,現在才是屬於今天。如今已回不到過去,過去只能保存在記憶裡,現在和未來才是屬於自己。比如,漢代至清代的哈密地域,發生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張騫、班超、班勇、玄奘、李白、岑參、左宗棠、林則徐、紀曉嵐等等著名歷史人物,他們穿過河西走廊,從哈密進入新疆,並在這裡建功立業,為祖國統一大業鞠躬盡瘁。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兩千多年過去,雖都成為歷史雲煙,但他們的名字卻被寫進了史書,併為子孫後代學習和敬仰。想想今天的我和戰友們,有的當兵三年,有的戍邊十多年,或幾十年,即便是脫下軍裝回到地方,為了邊疆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一直在崗位上堅守到退休,甚至兩鬢白髮,這種精神,雖沒有古人面臨的刀光劍影,但為了理想和信念,絲毫也不遜於古人的豪情壯志。

走進哈密回王府,裡面有很多是復古建築,但卻能從中感受到歷史的變遷。建造風格和佈局,在明清建築的基礎上,又融合了新疆民族特色,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哈密市屬於進入新疆的咽喉之地,也是歷史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漢代和匈奴、唐代和突厥及吐蕃等很多戰役都在這裡打響,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哈密瓜,是以地名命名的甜瓜,哈密市也是以甜瓜聞名天下。哈密瓜已有八百多年的種植歷史,主要是這裡的自然條件優越,孕育了哈密瓜的甘甜如蜜。八月的哈密,街頭售賣哈密瓜的非常多,我們買了一個,切開品嚐,一股甘甜迅速充溢了嗓子眼,不由感嘆,哈密的瓜真如其名。

前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匆忙的,只是去了古村和回王府,還有哈密王陵、拉甫卻克古城、大河唐城、白楊溝佛寺遺址、五堡古墓群等歷史遺蹟,沒有來得及前往探訪。雖有遺憾,但算是伏筆,以待下次來哈密多呆幾日,總不能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過多遺憾。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哈密地處中原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自然景觀星羅棋佈,又融匯了南北疆景色和氣候於一體,素有“新疆縮影”之美稱。近年來,哈密積極打造東天山風景區,讓這裡與吐魯番、敦煌以歷史文化為主的旅遊區互為補充,東西連成一片,真正體現了哈密市的地理和文化優勢。

此次哈密之行,通過和戰友同學見面,讓我又看清了自己,也重新認識了曾經自認為關係很好的兄弟,時過境遷,很多人都會改變,今天我不能用有限的文字來記錄自己的感受,將來我會慢慢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寫出來,一是作為回憶,而是作為對現實的一種認識和反映。

誠然,一個時代的開始,一個時代的發展過程,一個時代的終結,離不開文字的記錄者,也離不開人類在社會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更離不開在推進偉大歷史進程中的實踐者和奉獻者。

(其實,我寫這篇文章的開頭,只是在強調在哈密市,有些文字的意思好像被人誤解了。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經歷和感受,我寫的就是自己的真實經歷,如果大家喜歡的話,權當沒事看看,如果不喜歡的話,也不強求那些喜歡噴的鍵盤俠,因為我害怕你們惡毒的語言哦!)

新疆哈密人文紀事:一次戰友同學相聚,讓我深知別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