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徐延豪:科幻產業潛力大 劉慈欣太少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殷航 北京攝影報道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徐延豪:科幻產業潛力大 劉慈欣太少

“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你們這些科技工作者服務。”3月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分組談論結束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走到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堯德中面前,兩位全國人大代表交換名片,約定繼續交流的時間。

“我們科協就是科技工作者的組織。”徐延豪告訴記者,他的工作中,有一項就是將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組織起來,為他們營造更好的環境和工作氛圍,替他們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徐延豪最關注的還是創新驅動發展,在他看來,科技創新是大國博弈的主戰場,創新型企業和科技人才則是其中的主力軍。而打造一支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正是科技強國、製造強國的迫切需求。

科技

從52.2%到57.5%

“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體現國家科技服務經濟發展主戰場的能力”

這是一組讓徐延豪感到振奮的數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五年來,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

“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體現國家科技服務經濟發展主戰場的能力。”在過去五年裡,徐延豪走訪調研了全國不少高校和科研機構,正是在一點一滴的改變中,他感受著國家對科技的投入持續加大,鼓勵科技人員從事科研成果轉換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推出,“科技工作者們從事科研相關工作的環境條件越來越好,促使我們整個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活動迅速發展,不斷活躍,呈現出非常好的發展態勢。”

對於未來,徐延豪很樂觀,在他看來,隨著科學技術研究的基礎不斷雄厚,成果不斷的湧現,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不斷落實,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還會逐步提升。

“特別是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就需要用改革的精神,突破一些政策壁壘和體制弊端,真正讓科技人員的科研價值得到實現。”讓徐延豪印象深刻的,是西南交大在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路徑上的“小崗村實驗”——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也就是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由發明人和學校共同所有,其中職務發明人個人或團隊具有70%的科技成果所有權。

“一個科研成果,特別是原創性的科研成果能夠被探索出來,是要經過科研工作者日積月累的踏實工作的。”徐延豪感嘆,不能總是鼓勵科研人員要守清貧,要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尊嚴,“我們要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也應該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他們有權利享受美好的生活。”

科幻

巨大市場潛力下

“我們國家頂尖的科幻作品創作者還不夠”

從四川走出的世界級科幻作家劉慈欣用筆觸描繪出一個個虛幻世界,讓無數科幻迷心馳神往。在成都,這樣的幻想正在變成“現實”。隨著“中國科幻城”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一座佔地1400畝、由9大園區組成、覆蓋科創產業全鏈條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正式落戶成都。而成都,也在打造“科幻之都”的征途上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成都打造科幻之都的想法是很有戰略眼光的,我們國家的科幻產業,其實是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徐延豪告訴記者,首當其衝就是科幻影視,“我們中國人不缺想象力,古代小說裡面那麼多神話傳說,文學作品裡面也有很多含科學元素的創造,這也是一種創造和想象。”在徐延豪看來,以成都為中心的周邊一帶,向來擁有優秀的科幻作家,在作品的創造上,若是能基於一些可實現的科學原理,然後加上一些人文色彩,打造出來的作品一定具有吸引力。

但另一方面,就整個科幻產業而言,創作力的缺乏仍然是痛點。徐延豪坦言,《三體》是契機,但只有一個劉慈欣撐不起科幻市場的繁榮。美國有成熟的電影生產工業體系,我國寥寥可數的科幻作家,作品產量無法比肩國外。因此,擁有巨大潛力的科幻市場需要被挖掘出來,只有關注的人多了,才能逐漸出現更多的優秀作家,也才能帶動各方面的需求和消費,“把這個市場培育出來是關鍵,如果沒有市場的培育,沒有需求,那產業就沒有基礎了,這是相輔相成的。”

科普

提高公民科學素質

“中國科協組織專家和科學團隊,第一時間闢謠偽科學”

“吃了方便麵,身體要三個月才能消化”“每天肝排毒的時間在凌晨”“綠豆可以致癌”······隨著傳播方式越來越便捷,各種披著“偽科學”外殼的養生信息隨處可見,徐延豪坦言他也會收到。

“應該是每個人都可能會收到吧。”徐延豪笑道,這些可能是對科學,或者對某一個專業不太理解又一知半解的人編出來的東西,但普通的公眾沒有鑑賞力,覺得似乎還有點道理,也跟著傳,跟著說。“這種事情現在比比皆是,包括吃什麼,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睡覺,喝什麼不好等,弄得現在老百姓都不敢吃不敢喝了。”

而在“偽科學”的背後,則是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大幅提升的需求。談及此,徐延豪表情嚴肅起來,在他看來,科學素質不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或者生活條件的改善而自然增長的,同時,科學素質所涵蓋的範圍也是綜合的,不僅僅是掌握多少知識,還有對科學的態度,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思想以及科學實踐能力、參與公眾事務的這些能力等等。“不一定說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他就具備很高的科學素質。”

既然科學素質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中國科協就一直在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徐延豪透露,眼下,他們在全國遴選了432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和科學傳播團隊,範圍涵蓋眾多領域,在該領域有不科學的聲音出現時,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和科學傳播團隊就站出來闢謠,並進行科普知識的宣講。

“出現一個謠言,就闢謠一個,發現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徐延豪感嘆,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中,改變也在悄然發生。或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是眼下,已經在開始行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