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崇禎這位皇帝呢?

崇禎是一個罕見的、同時把“與百姓關係”及“與官僚關係”兩方面一起搞砸的君主。

一般來說,銳意改革的君主(明太祖、清世宗等),會損害到官僚集團利益(改革即利益的再分配),百姓因而能獲得實惠。與之相對,縱容官僚貪墨、橫暴百姓的君主(帝王大抵如此,宋代尤多),雖然民怨鼎沸,卻多為地主階級所稱頌。

崇禎的情況極特殊。他一方面刻剝百姓,致天下民亂四起;一方面殘害官僚,致君臣離心離德。對官僚,崇禎是“獨夫”,對百姓,崇禎是“民賊”,合獨夫民賊為一者

(一)崇禎對百姓

明末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宗室(朱姓藩王、將軍)、勳臣(洪武、永樂朝因軍功世襲的功臣子弟集團)、官僚(憑科舉或蔭選入仕途者)、縉紳(民間地主階級)攫取了社會絕大部分生產資料,普通百姓承擔沉重的賦稅徭役。明末階級矛盾的具體表現,可參考我另一篇文章。

李自成和明朝打的時候,失敗百次能重起百次,但為什麼一被清朝打敗就恢復不了呢?

本部分共七小節。1、裁撤驛站 2、陝西民亂 3、增派遼餉 4、山西民亂 5、河南民亂 6、增派剿餉 7、增派練餉

1、裁撤驛站

明代驛站,承擔傳遞官方文書、招待達官顯貴旅行食宿的職能。至明末,驛站制度基本崩壞。地方官僚隨意私吞公費,勒索錢財,毆打驛卒。驛站人夫困頓,馬亦缺額。

兵部勘合有發出無繳入,士紳遞相假,一紙洗補數四。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絲。--《明史-毛羽健傳》


崇禎二年,縮減驛站經費,裁汰驛卒。

本質上講,明代驛站的職能,除傳遞文書、招待官僚等“表面功夫”,更深層其實是“維穩”。即通過招募臨時工(驛卒),來收編社會閒散青壯年,避免其遊手好閒、打架鬧事引發社會動盪。

類似的政府機構及維穩行為,歷代皆有。比如宋代常去災區招募青壯年災民入伍;比如現代社會,某些機構會招募明顯過剩的安保、安檢、編外人員。崇禎未必不知道“驛站的深層職能”;但為節省銀子,還是將大量閒散青壯年盲流重新放入社會。青壯年閒漢,失業無以謀生,後果可想見。

裁撤驛站,合計省銀六十八萬五千八百二十餘兩--《驛遞裁扣事竣疏》 作者劉懋,時為刑科給事中


李自成即崇禎二年下崗浪潮中“被優化”的一員,之前是寧夏銀川驛驛卒。李貧無生計;逢陝西大旱,參加不沾泥(張存孟)的農民軍,踏上反政府武裝的道路。

李自成一銀川驛之馬伕耳,奮臂大呼,九州幅裂。--《米脂縣誌》


能從全國待崗青年嘴裡硬摳出68萬兩銀子,不可謂不刻剝。

補充:明末的驛站混亂到什麼程度呢?我舉一例。【鄧文】是大學士【王應熊】的乾兒子。鄧文叔父【鄧琳】欲將搜刮的財物運回老家,勾結王應熊(大學士)、張鳳翼(兵部尚書),在沿途驛站勒索了25匹馬,123名人夫。更甚者,鄧氏還向驛卒勒索20兩銀子做“壓馬錢”,未償所願(僅敲詐到12兩)。鄧氏怒,將兩名驛卒毆成重傷。

此事記錄在河南巡按御史【金光宸】編著的《兩河封事》中。這還是崇禎二年整頓驛站、裁撤驛卒之後的事情。頂風作案猖獗至此,崇禎所謂的“整頓效果”可想而知。裁撤驛卒,除了從待崗青年嘴裡敲銀子,正面效果基本為零。

2、陝西民亂

崇禎二年,左都御史【楊鶴】赴陝,招撫流民。皇帝勉強掏了10萬兩內帑(私房錢)應付。崇禎年間歲入約1300萬兩,半入內帑;外加上萬歷末期攤派的遼餉(崇禎三年再次加派遼餉前)還有額外約500萬兩。上文所述、崇禎搞驛卒裁汰即節省白銀68萬兩。陝西大災,饑民盈路,餓殍流離,皇帝卻貪鄙至此。

楊鶴壓力山大,連呼“流民窮困飢餓,不給夠飯吃,早晚必再反。”

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此必然之勢。--《楊鶴對詔獄供狀》

前賑臣(李繼貞,時任兵部職方司)攜十萬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萬人。而鬥米七錢,亦止可活五十日耳。皇上宜敕賑臣回奏,前十萬金果足乎?不則當早沛恩膏,雖內帑不宜惜也。--《綏寇紀略》

崇禎愛財如命。聽聞又要掏錢,就不耐煩了,暗示下面招撫行不通。

(帝)言朘削(即剝削)則喜,請兵食則怒。--《懷陵流寇始終錄》

(帝)徵榷之使,急於星火;蒐括之命,密如牛毛。--《天下郡國利病書》

注:《天下郡國利病書》的引用本是形容萬曆朝礦監弊政的;但明末自萬曆以降,諸帝刻剝百姓成癖;《明末農戰史》的作者顧誠即把此話用來形容崇禎,特此註明。

地方官嗅到了風向變化,為表忠心、立刻高舉屠刀,大肆殺戮歸順的饑民。陝西巡按【李應期】、延綏巡撫【洪承疇】、總兵【杜文煥】將已投降的流民帥左掛子(王之爵)、苗登雲等部眾全部殺害;守備【賀人龍】也騙殺三百餘已投降的農民軍。

洪承疇命守備賀人龍勞降人酒,降人入謝,伏兵斬三百二十人。--《綏寇紀略》


崇禎聽說下面懂得揣摩、執行自己的心意,很是得意;誇獎洪承疇等人“會辦事兒”。

(帝言)“賊勢猖獗,招撫為非,殺之良是。”--《國榷》


為表明立場,崇禎又將鴿派(主撫派)的楊鶴下獄。胡說什麼“流寇猖獗,楊鶴不知剿滅,有負聖恩”。其實楊鶴去陝西賑災招撫的時候,崇禎是支持的、還開了內帑;此時怎能怪楊鶴“剿匪不力”?楊鶴是奉旨去招撫流民的,又不是去屠殺百姓的。崇禎為推卸責任,言語錯亂,胡說八道,甚至藉機修理大臣,屠戮降卒,令人語塞。

“楊鶴總制全陝,何等事權!乃聽流寇披猖,不行撲滅,塗炭生靈,大負委任。著革了職,錦衣衛差的當官旗,扭解來京究問。”--《楊文弱先生集》


崇禎初年,陝北民亂尚未成氣候時,明明可以用銀子(開內帑)解決的事兒,偏偏要用屠刀。饑民何罪之有?清平時節承擔沉重的賦稅徭役,用自身的膏血供養地主官僚吃喝淫樂;災荒年間死走流離、家毀人亡;實在活不下去,參加農民軍搶地主糧食。就算投降官軍,亦不免遭誅戮。京城的少年皇帝,還視饑民為亂黨,恨不能盡殺而後快。

鴿派的楊鶴,家門不幸。其子【楊嗣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動官僚,是崇禎中後期頭號劊子手,無數次組織參與屠殺農民軍和災民,還留下一句反動名言——“鬧災了,老百姓蹲家裡乖乖餓死就好。出來造反?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往來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無狀。

雲屯雨驟師集,蛇豕奔突奚藏?許爾軍民綁來降,爵賞酬功上上。--《西江月》

崇禎三年九月,陝西饑荒愈發嚴重。巡按【李應期】曾上疏皇帝請求減免賦稅,崇禎一口回絕。最終妥協的結果是“崇禎元年和二年的賦稅可適當減免,本年的不可再免”。

四年二月,戶部求皇帝開內帑賑災,崇禎怒,又不允。(崇禎也不想想,陝西災民都淪落到吃大雁屎和觀音土了,哪來的錢交稅)。

臣(馬懋才)鄉延安府,……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其石名青葉,味腥而膩,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民有不甘於食石以死者始相聚為盜……與其坐而飢死,何若為盜而死,猶得為飽鬼也。

最可憫者,如安塞城西有糞場一處,每晨必棄二、三嬰兒於其中,有涕泣者,有叫號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至次晨則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之者矣。--《備陳災變疏》

小結:

我非常苦惱於“清修明史”抹黑明朝諸帝這類荒唐言論。請持該論調者,務必仔細閱讀明史和相關史料,不要妄下結論,妄加猜測。目前網絡上,很多朝代粉和帝王粉,為了抬高(想象中的)朝代、皇帝,不惜捏造事實、抹黑其他朝代。清廷固然有壓迫、有弊政、但並不能以此襯托出明廷(尤其是明末)更優越;正如我之前所說,三餉政策在執行層面的反動,並不能證明崇禎在立法層面的正義。

讀史,請不要把自己代入帝王將相、達官顯貴;要把自己代入時代浪潮下的百姓,考慮一下如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活在崇禎朝,會是什麼下場。

談史,請言出必有據,地方誌和時人筆記沒時間讀,官修史也務必仔細閱讀。否則所謂的觀點,就成了一紙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