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來源 | 物種日曆(ID:guokrpac)

作者 | 植桐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說》

前方有蛇出沒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捕蛇者說》在許多版本的中學教材中都有收錄,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背誦並翻譯過全文了(雖然到今天可能只記得第一句話)。這篇文章中提到的黑質而白章的異蛇,就是尖吻蝮。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成熟的尖吻蝮,黑質而白章。圖片:R and M Van Nostrand / FLPA / mindenpictures

只要嘴夠尖,別人就看不見我尖吻蝮屬於蝰科蝮亞科,由於外觀形態上與其他蝮蛇有著顯著的差異,所以被單獨列為一屬,即

尖吻蝮屬。在動物中,這些只有一個下級成員的分類單元,叫做“單型”(Monotypic),比如:單型目企鵝目 Sphenisciformes,僅包含一個科企鵝科 Spheniscidae;單型科小熊貓科 Ailuridae,僅包含一個屬小熊貓屬Ailurus。“單型”也意味著,它們相較於其他近緣物種,顯得頗為與眾不同。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小熊貓屬原本是單型屬,唯一物種小熊貓 Ailurus fulgens 原本有兩個亞種——毛色偏淺的喜馬拉雅亞種A. f. fulgens,以及毛色偏深的中華亞種A. f. styani。2020年2月的一項研究顯示,這兩個亞種差異顯著,更支持把它們分別提升到種的地位。圖片:Carlos Delgado & Greg Hume / wikimedia顧名思義,尖吻蝮在外觀上最顯眼的不同之處,是它明顯延長而突出的尖吻,其學名中的acutus也是由此而來,在拉丁語中是“尖銳、鋒利”的意思。不過在尖吻蝮的成長過程中,這一突出的吻部會被逐漸磨損,變得短且圓潤,所以一些老年個體的尖吻特徵並不明顯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年幼的尖吻蝮。圖片:植桐

這個尖吻有什麼作用,目前還沒有很確切的解釋。有觀點認為,這種不規則的頭部輪廓,或許可以起到模糊外形從而隱藏自己的作用。在蛇類中,還有其他親緣關係和尖吻蝮相距甚遠的一些物種,也在頭部或多或少有著各種不規則的突起,比如同樣吻部延長突出的尖喙蛇Gonyosoma boulengeri、長吻瘦蛇Ahaetulla nasuta,或是眼眶上長了“角”的角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角樹蝰Atheris ceratophora。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依次是尖喙蛇、長吻瘦蛇、角原矛頭蝮、角樹蝰。圖片:TimVickers / wikimedia;viewmantra.com;植桐;Michael and Patricia Fogden / mindenpictures

南方有異蛇,黑質而白章

除了模糊的外部輪廓,尖吻蝮“黑質而白章”的配色,也能幫助它更好地隱蔽自己。

“黑質”的“黑”,準確地說其實是深色之意,並不單純指黑色;尖吻蝮的體色為深棕色或棕褐色,其體色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深。

“白章”指的是它背部深褐底色上,那一排首尾相接的白色菱形斑紋,這種特別的排列方式有個專業術語叫做“方勝紋”。許多人容易因為“黑質而白章”望文生義,誤把“永州異蛇”當成體色黑白相間的銀環蛇。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菱形壓角相連或交錯的紋樣,古時稱作“方勝紋”。它與其他紋理結合,還衍生出了其他的複合紋樣,比如方勝盤長紋。圖片:Ryu Uchiyama / Nature Production;吳衛等 / 包裝學報(2012);artxun.com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銀環蛇。圖片:Briston / wikimedia

藉著文學作品(語文課本)的強大流量,“永州異蛇”和“黔之驢”一樣成為了耳熟能詳且深入人心的標籤。然而實際上,尖吻蝮並不是湖南永州特有的,它在中國南方各地均有廣泛分佈。從長江之濱到南嶺山地,從寶島臺灣到山城重慶,尖吻蝮都是山間常見的蛇類。分佈廣泛且又常見,使得尖吻蝮有了各色各樣的俗名。在貴州,尖吻蝮被稱作“翹鼻蛇”

,指的是它的尖吻特徵;在其它一些地方又被稱作“白花蛇”,指的則是它的白章花紋。在湖北一帶,尖吻蝮被稱作“蘄(qí)蛇”,因蘄州(今湖北蘄春縣)而得名,是“蘄州四寶”之一,蘄州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並詳細描述了它的辨識特徵。當然,在尖吻蝮這麼多的俗名中,最廣為人知的還要數“五步蛇”這個名字。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以齧人,無御之者不管是“五步蛇”、“七步蛇”還是“百步蛇”,其實都是指尖吻蝮。這些名字形容的是尖吻蝮有劇毒,以致於被誇張為人被咬後在走五步的時間內就會死亡。嗯是的,指的是時間,所以不要以為你只走了四步然後不動就沒事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原地等死吧。

不過也不用太慌,相比其他國內毒蛇,尖吻蝮致死率並不高。

尖吻蝮的蛇毒主要是血液循環毒,會破壞中毒動物的血液循環系統和肌肉組織,造成動物機體出血、溶血、組織腫脹及壞死——說人話就是,被尖吻蝮咬後中毒,大概率是需要截肢的,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是致殘率極高……好像還是挺慌的。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你慌嗎?圖片:Robert Valentic / NPL / mindenpictures

作為蝰科毒蛇,尖吻蝮的毒液是通過管狀毒牙注射到獵物體內的。毒牙平時橫臥在牙鞘內,張口時會往前豎起,以咬殺獵物——尖吻蝮屬學名Deinagkistrodon源自希臘語 deinos(恐怖的)+ agkistrodon(蝮屬),而 agkistrodon 又源自 agkistron(鉤狀的)+ odon(牙)。尖吻蝮的毒牙之長在毒蛇中是名列前茅的,平均長度約11.5毫米,最長可達到15毫米以上。相比之下,國內其他常見的蝰科毒蛇的毒牙,少有超過10毫米的;而眼鏡蛇、銀環蛇等多數眼鏡蛇科毒蛇的毒牙更短,基本都在5毫米以下。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尖吻蝮的管狀毒牙,第一對為常用毒牙,後方常有一到兩對備用牙。管牙像小針頭,毒液從上端的大孔進入,從底下的小孔排出。圖片:@靜聳雲天起

不同於其他毒蛇會用鮮豔的體色或明顯的動作告訴你“我有毒別惹我”,尖吻蝮更喜歡暗戳戳出其不意地伏擊,正如前面提到,尖吻蝮的外部輪廓和體色都能幫助它更好地隱藏自己。而且,尖吻蝮還非常喜歡將自己隱藏在路邊的枯葉堆、岩石縫或者草叢中,所謂“觸草木,盡死”,其實是尖吻蝮經常呆在草叢中長時間不動,身下的植物被長時間壓著而蔫枯。此外,尖吻蝮還有明顯的撲(向)火習性,夜行人手中的燈光,對它來說是明顯的攻擊目標

這些習性,都使得尖吻蝮咬傷人的幾率比其他毒蛇更高。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中華珊瑚蛇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有著醒目鮮豔的配色;舟山眼鏡蛇Naja atra則會立起身子威嚇敵人。圖片:Dan Rosenberg;Thomas Brown / flickr被毒蛇咬了,別光在線等

所以,假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該怎麼辦?

首先要知道,蛇的毒液本質是一類高度特化的唾液,有毒成分主要是一些蛋白質和多肽;對付蛇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抗蛇毒血清”

抗蛇毒血清,並不是利用“當事蛇”直接製備的,一般是通過向家畜(比如馬,馬的體重比較大,低量蛇毒對馬而言並不致命)體內注射一定劑量的蛇毒,使其血液中發生免疫反應,產生相應抗體,將這些含有抗體的血液抽提出來,再進一步提純得到的。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剛被眼鏡蛇咬過的食指,與相應的抗眼鏡蛇毒血清。圖片:某羞於透露姓名的大豬蹄子

製備抗蛇毒血清的原理與製備疫苗有些類似,這也就意味著,抗蛇毒血清是

具有特異性的,一般情況下只能一物降一物,特定的血清只對特定種類(或者說某一大類)的蛇有效。所以,認清楚是被什麼蛇咬了,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如果在野外被毒蛇咬傷,千萬別在線等。首先要儘可能地確定蛇的種類,記住它的特徵或拍照,必要時可以打死帶走,交給醫生或專業人士鑑別(切記儘量避免徒手捉活蛇),隨後火速趕往正規醫院注射相應的抗蛇毒血清。在到達醫院之前,儘可能用乾淨的流動清水沖洗傷口。至於民間的各種包紮、開創、冷敷、火燒、草藥、飲酒等方法,都是不建議的。認為這些方法有效並推廣的人,多數只是因為倖存者偏差。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也有人徒手就帶著“當事蛇”去醫院了,好在是無毒的赤鏈蛇。不建議模仿。

最後,希望大家記住這兩句話:

在野外遇到蛇時,請先把它當作毒蛇。

所有毒蛇都是有毒的。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哎呀我兔出!書!啦!槽點挖掘機、金句製造機蔡崇達、白茶、蔣方舟、李翔、於小戈

聯袂推薦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拋屍:“不要再保護這群未成年魔鬼了”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被五步蛇咬,走幾步才最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