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明天回“嘉”,一起感受他們在武漢的難忘瞬間

英雄之城擁抱英雄回嘉

禾城農商銀行向嘉興援鄂醫療隊所有隊員致敬!


2月19日,嘉興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來自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王紅泉、金強、熊志斌、錢娟琴、楊壽燁、俞佳麗、朱麗霞、陳安明以及來自海寧市中心醫院的沈吉、李強、苟宏梅、尤曉冬、陳菊、王富家、謝鍇、顧晨程披星戴月,踏上馳援武漢的征程。

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在圓滿完成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病區的救治工作後,包括他們在內的全體醫療隊隊員主動請纓,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病區,堅守最後一道防線。在漢期間,醫療隊累計經管患者117人,治癒出院67人,病情好轉後轉院轉科50人,無一人轉化為危重症,無一人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

明天,解除隔離觀察的16名隊員將正式回“嘉”。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回顧在武漢的難忘瞬間。





“一句句樸實的言語,總能驅散所有的疲憊”

沈吉(海寧市中心醫院主管護師)

每天上班前,我們一定會先跟醫院裡的同事打一個電話:“今天有患者需要帶什麼東西嗎?”

因為隔離治療,患者住院期間經常會缺這缺那,有的患者有家人可以送,有的患者連家人也在住院。我們主動當起了“搬運工”,儘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從而有個好心情,對康復有利。



洗衣液、牛奶、餅乾、零食……我們帶過的東西五花八門。每次把自己的物資分享給患者,他們總是不停地道謝:“謝謝!”“你們辛苦了!”……

一句句樸實的言語,總能驅散所有的疲憊。



“世界總是一天天往好裡去的”

陳菊(海寧市中心醫院護師)

3月4日,我來武漢的第15天。上午8點,距離交接班還有一個小時,還有最後一個咽拭子沒有采,此刻我的眼睛望出去已經模糊,視線在夾縫中求生存。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還未推開病房門,歌聲已經悄悄流淌。這床的阿姨是剛從方艙轉來中南醫院的,但是她見到我們總是樂呵呵的,聊著才知道,她的老公比她早兩天從方艙轉進來,但阿姨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嚮往。



做任何操作的時候阿姨都非常配合,不停對我們說著“謝謝”,給她送餐的時候會邀請我們一起合影,阿姨說,總會好起來的,等到那一天,我們可以摘下口罩,盡情地唱起歌、跳起舞。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只有經歷過了重重磨難,才能懂得什麼是歲月靜好。

我也相信,世界總是一天天往好裡去的。



“老人家費勁力氣就為了說聲’謝謝’”

王富家(海寧市中心醫院護師)

在金銀潭醫院重症病區,收治著許多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轉戰金銀潭醫院的第一天,我們和前一批醫護人員做了交接,幾名危重症患者都成了重點關注對象,70多歲的徐爺爺(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徐爺爺的病情很重,一直臥床,生活無法自理。在為他治療了半個多月後,徐爺爺病情有所好轉,但說話還是很費力。有一天檢查完,老人家突然拉住我的手不放,嘴巴一張一張的,顯然是有話想對我說。我擔心他有什麼不舒服,靠近他使勁去聽。只見他努力了好半天,終於艱難地吐出兩個字:“謝謝!”

當時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眶。我能感受到這兩個字背後的沉甸甸的分量。




“我把家鄉的一抔土埋在了武漢櫻花樹下”

謝鍇(海寧市中心醫院護師)

出征武漢,父親對我的牽掛雖然不說出口,卻全都表現在行動上。當時,揹包裡還有一份特殊的行李:一抔土。這是父親在我來武漢前在家門口地裡挖的,讓故鄉的土寄託思念,陪著我勇敢走過援鄂的日子。



在武漢,我有一個最令我難忘的病人,是當時住在33床的劉阿姨。劉阿姨今年60多歲,我每次去她床邊,她都會笑得特別開心——雖然戴著口罩,可從她的眼睛、從她說話的語調,我能知道她很開心。她曾需要高流量吸氧來維持氧飽和度,而現在鼻導管吸氧也可以維持正常的生命體徵。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患者像劉阿姨一樣逐漸恢復健康。

在和武漢告別之際,我把當初父親給我的那一抔土留在了酒店樓下一棵開得正茂的櫻花樹下,這也是我對武漢最美好的祝願。



在這裡看到最和諧的醫患關係

顧晨程(海寧市中心醫院護師)

轉戰金銀潭醫院後,我接管的第一批患者中有一位阿姨。雖然70多歲了,看上去卻只有50多歲。



阿姨非常開朗和樂觀,十分配合我們的治療工作,身體康復得很快。

閒暇之餘,她很會聊天,誇我們護理到位,說很喜歡我們,讓我們以後再來武漢玩,到時候請我們吃熱乾麵。

我也對她發出邀請:“等疫情過去了來浙江玩一玩。”

除了那位阿姨,和其他患者的相處也十分愉快。雖然武漢疫情兇險,但我在這裡卻看到了最和諧的醫患關係。



小粉絲見到了大偶像

苟宏梅(海寧市中心醫院主治醫師)

援鄂滿月零一天時,我們告別中南醫院,轉戰金銀潭。

抵達金銀潭醫院的第一天,我親眼見到了身患“漸凍症”仍一直在前線的張定宇院長。張定宇院長親切地與我們合影,然後匆匆而去。作為粉絲的我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張定宇院長的“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我!

看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我再一次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員,竭盡全力為新冠肺炎防疫阻擊戰的全面勝利而努力。




“在武漢過的這個生日實在難忘”

李強(海寧市中心醫院主治醫師)

剛到武漢沒有立即上崗,在每天緊張的防護服穿脫練習中,我的心中多少有些忐忑和不安。

2月21日,我31歲生日,隊友們敲開了我的房門。他們唱著生日歌,遞上了一個由麵包和水果拼成的“生日蛋糕”。



隊友們的歌聲和歡笑驅散了我的不安和忐忑,在之後的一個多月裡,我們互相扶持、並肩作戰,為援鄂之旅畫下圓滿的句號。

而那個東拼西湊的“生日蛋糕”將成為我最美好的生日回憶。



病人給我們的關心和鼓勵,讓我們更有動力

尤曉冬(海寧市中心醫院醫師)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時,當時有個病人病情比較嚴重,剛開始住院時,她心情很焦慮,晚上睡不好。

我查房的時候除了需要特別關注她的病情之外,還會經常安慰她。病人病情好轉出院的時候,非常感激我們,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對我說:“謝謝你們浙江醫療隊大老遠過來支援我們,有你們在感覺好踏實!你們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注意身體”。



病人給我們的關心和鼓勵,會讓我們更有動力。



“看到病人的那瞬間,我們放下了所有忐忑”

熊志斌(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我是一名湖北人。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疫中,能回到家鄉和同學、校友並肩作戰,作為一名感染科醫生,我覺得是責任,是榮耀,也是一輩子難得的回憶。

雖然當初大家都很英勇無畏地來到武漢,但是內心多少還是有一些忐忑,甚至緊張和焦慮,武漢有那麼多病人,萬一自己被感染了怎麼辦?但是一進到病房,看到那些病人,很多本來就癱瘓在床上一動都不能動,而且不允許家屬陪護,甚至需要呼吸機維持生命時,我們瞬間忘記了害怕和恐懼。



我們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流程、展開診療,和病毒賽跑,與死神搶人。

眼看著武漢新增確診病例逐日減少,我們負責病房的患者陸續康復出院,我的心情也像武漢的陽光一樣明媚。



患者出院時說:“浙江醫療隊,好樣的!”

金強(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浙江醫療隊,好樣的!”這是一位患者在出院前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也是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的一句話。

這是我第一天查房遇到的患者,她是一名60多歲的女性,雖然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於總擔心病情,有點過於焦慮,導致睡眠質量差,血壓也忽高忽低。我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只有提高治療依從性,才能使患者較快康復。為此,我們不斷與她溝通,將她心中的顧慮一一解決。



經過大家的努力,她開始信任我們,也配合治療。在為她適當調整了藥物後,她很快就康復出院了,出院前還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

她只是眾多患者中的一個縮影,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用心管理好每一名患者就是我們的責任。



“一句謝謝是對醫務人員最大的回報”

王紅泉(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3月8日女神節那天,我值前夜班。病房收治了三位特殊患者,他們是一家三口,一箇中年患者以及他的兩位年邁的雙親。

老阿姨除了感染新冠肺炎,還伴有一些基礎疾病及帕金森綜合徵,吞嚥障礙,進食困難,全身營養極差。兒子給平臥的她餵食時,明顯可以看到她不時地發出陣陣嗆咳。這樣操作是很危險的,我立即制止並指導他正確的餵食方法。

我們告訴他,老阿姨最好進食不易鬆散的糊狀食物。但兒子難過地告訴我們,家裡其他人也都確診了新冠肺炎,還住在方艙醫院,沒有人來給他們送吃的。這位身高近180釐米的彪形大漢眼眶頓時溼潤了,轉過頭擦了擦眼睛……

下班後,我們立即聯繫了後方,寄來了增稠劑,有些人還把自己的蛋白粉省下來送給他們,並教他如何調配,如何安全餵食。患者兒子再一次溼潤了眼眶,激動地說了句“謝謝”。




力量雖小,盡綿薄之力

陳安明(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師)

記得剛到武漢時,坐在大巴上看到原本繁華的城市,現在變得那麼蕭瑟,只覺得心口一痛。只想快點投入戰鬥,為武漢盡一份綿薄之力。

休整幾天後,我們正式接管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病區。一開始,我們在二號樓工作,後因為一些原因要搬到四號樓,病人也要一起搬。通知他們搬病房的時候,很多人緊張地問:“為什麼要搬?”“我的病是不是加重了?”……

看到他們驚慌害怕的眼神,我感到心疼,也深深地明白:在這裡,病人需要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救治,還需要心理上的慰藉。

我耐心地跟他們解釋:“叔叔阿姨不用怕,沒事的。這幢樓比較舊,環境不怎麼好,四號樓的環境比較好,只是給你們換一個新的環境讓你們好得更快一點。”說著一起幫他們收拾東西。

第二天,他們焦慮的情緒已經好了很多了。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果不其然

錢娟琴(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護師)

轉戰金銀潭上班的第一天,我碰到一名志願者,他說:“已經有醫療隊撤離武漢,而你們卻選擇繼續堅守,感謝你們!”

小夥子說得真誠,我很是動容。進一步聊天中,我發現年紀輕輕的他也是個幕後英雄。才二十出頭的他,主動到金銀潭醫院做志願者,每天跑病房收集醫療垃圾——隔離病房的醫療垃圾,是十分危險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傳染。但是小夥子一直在堅持,他說:“全國各地都在支援武漢,我們武漢人自己也要戰鬥。”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果不其然!




“他們停下來對我們揮手致敬”

俞佳麗(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依然記得有一次上班的路上,我們的接送車在行駛途中經過一個小區,小區門口有兩三位居民和兩個保安師傅,看到我們這輛貼著“浙江醫療隊”字樣的車,立刻停下來跟我們揮手致敬,並向我們喊道:“謝謝你們,武漢感謝你們!”

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直到我們的車子開出很遠很遠。

我不知道那是哪一個小區,也不知道他們是誰,但這一幕深深地震撼並感動著我,至今難忘!




“看到他我想起了自己的爺爺”

朱麗霞(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中南醫院裡2床的老大爺,80多歲,生活不能自理,每天拿著一部手機等家人的電話。

看到他,我莫名想起了自己已經過世的爺爺。特殊時期,家人沒辦法到醫院近身照料,我想我可以給他一些溫暖。

大爺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不會說普通話。我的話他聽不懂,他的話我聽不懂,我們的交流基本只能靠手勢。有一次大爺拉肚子,我幫助他用便盆方便,想用溼巾給他清理時,他顯得又難為情又感激。我說:“沒關係,在這裡,您可以把我當親人。”

後來我們的默契越來越好,我一個手勢,他就能明白意思。有一天,他也給我比了一個手勢——一個大拇指,然後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謝謝!”




“能夠和武漢一起戰鬥,與有榮焉!”

楊壽燁(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有一天,我們凌晨下班,天灰濛濛的,感覺有些寒冷。

剛走出醫院,停在路燈下的公交車燈亮了,車子已經等我們許久。

上車時,我們對師傅說:“辛苦了。”他說:“你們才辛苦!天使們,都到齊了嗎?齊了我們就出發。”

司機師傅的話帶給我滿滿的感動。別人都說我們支援武漢很辛苦,其實我們支援的幾十個日日夜夜裡,武漢人民也在堅守。

能夠和武漢一起戰鬥,與有榮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