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科技互联网公司频频曝丑闻,是踩到了这根底线

近期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都曝出了一系列问题,近的来说,滴滴顺风车事件影响最广,还有自如租房的甲醛事件等等。

这些事件无疑都拨动了人们的最敏感神经,当企业止在盈利而忽略用户的基本权益的时候,用户自然会“抛弃”它们,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巨头科技互联网公司频频曝丑闻,是踩到了这根底线

事实上,这些案例并非只是在国内出现,在这一年里,国外的Uber创始人兼CEO卡兰尼克频频曝出丑闻而被换下,Uber也从“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创业公司”跌落到“世界上最不正常的公司”,这也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滴滴在国内的龙头地位,为滴滴曝出问题积蓄着看不见的力量。

还有Facebook的数据泄露丑闻都暴露出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存在,创业的机会大大提高,技术理念的价值某些时候超过了资金,普遍的互联网企业把占领互联网用户作为第一目标,坚信当用户数量达到一个量级的时候,带来的利益会盖过一切。当数据的增长成为了投资人的最重要指标时候,很难说公司的发展不会埋下一些潜在的雷。

巨头科技互联网公司频频曝丑闻,是踩到了这根底线

相比于国外的这些互联网企业,国内的其实存在的隐患更大,举个例子,在美国,用户的法律意识会强很多,当各大企业出现损害用户利益的时候,用户通常会联名通过法律手段去维权,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危机感,从而促使企业做出改变,国内的情况下,很多互联网用户还只是停留在抨击层面,而少了实际的法律维权行为。

另外一个方面,很多互联网企业对于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非常不重视,像数据信息泄露被买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根源还在于企业没有保护好这些数据,甚至肆意卖信息。

巨头科技互联网公司频频曝丑闻,是踩到了这根底线

国内的科技的发展落后于国外不仅是在技术水平上,更是在意识态度上,发展技术占领市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保护用户的权益以及自己的品牌的打造和维护,比如滴滴的顺风车事件就是典型的一种缺少竞争者后的管理倒退的现象。

纵观历史,那些常青伟大的企业都是未雨绸缪,保持危机意识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