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盛和夫关闭“盛和塾”的思考

盛和塾是一个面向企业经营者的学习型组织,旨在持续分享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阿米巴经营管理方法。它始于1983年(原名为“盛友会”,1989年更名),由稻盛和夫亲手创建,目前在日本有56个据点,在日本以外的国家有44个分会,塾员人数达到1.4万余人。

关于稻盛和夫关闭“盛和塾”的思考

文化知识、生活智慧是用生命凝结而成的,对于人生来说,这是对人类发展最大的贡献,对新生命最珍贵的给予。因此传播知识文化就显得义不容辞,那么稻盛和夫为什么要背道而驰呢?

他自己解释说:如果(在我过世后)盛和塾的组织依旧留在社会上,总会有人想滥用盛和塾的名义、败坏盛和塾的名声,而且还会出现一位所谓的我的“代理人”站在台上解说“稻盛哲学”。但这种解说肯定会糅合进去“代理人”自己的思想,是不能被称为“稻盛哲学”的。

关于稻盛和夫关闭“盛和塾”的思考

这句话首先肯定了稻盛哲学是有价值的,关闭不是淘汰。接着很直白地表明被迫关闭“盛和塾”的原因是没有接班人。而网上某博士解释为稻盛和夫为了珍惜自己的名誉和对信任稻盛和夫的人负责。对于一个已被封为“经营之圣”的人来说,这点名誉何足言哉!从古至今又有哪位老师能对学生的才与不才负责呢!所以关闭“盛和塾”的原因肯定是和名利不相关的。

以稻盛和夫的社会地位居然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确实很难让人接受。然而这或许是最残酷的事实。首先,“盛和塾”传授的是学问、思想境界,而不是企业经营管理。其次,稻盛和夫的思想境界已经到达了很高的高度,如他的名言“成为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估计没几个人能懂!找个能代表自己的人就显得很难。再者佛家、道家虽有高人,然而他们的学说是脱离世俗的,而唯一与世俗纠缠的儒家都快销声匿迹了,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的梁漱溟已离世四十年了,所以找不到接班人,并不是不可能。

关于稻盛和夫关闭“盛和塾”的思考

历史上有相同的例子,孔子71岁,颜回死了。孔子痛哭:噫、天丧予、天丧予,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大致意思是:天灭我啊、天灭我啊,一颗好的苗子还没有长成栋梁之才就夭折了,一朵鲜花还没有结果实就凋谢了。史书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成就七十二贤人,而被孔子视为接班人的唯颜回一人。要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阅人无数啊!所以颜回死了,孔子的智慧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了,孔门也因此由盛而衰。

关于稻盛和夫关闭“盛和塾”的思考

思想境界高了,曲高和寡是自然的事,稻盛和夫之所以选择关闭“盛和塾”,我想有他深远的思虑处。他以他的影响力让学子、有缘人反思这个世界,或许从中可以窥探到人类的命运到底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