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場上的“西安之星”散發“文藝之光”

西安新聞網訊 星星之火,光芒無限,在這場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西安的文化工作者們用自己的方式貢獻著力量、閃耀著光芒,用各自的行動支持著抗疫工作。

願能狼毫化柳刀 丹青助力抗疫情

藝術之光,溫暖人心。文化領域“西安之星”王犇帶領西安中國畫院積極行動,第一時間暫停了所有的美術展覽活動。作為畫院的院長和書記,大年初三,王犇就開始策劃舉辦《抗擊疫情主題美術作品網絡展》,向西安廣大美術工作者發出倡議網絡徵稿,將黨旗插到宣傳抗疫第一線。

願能狼毫化柳刀,心手相握抗疫情!西安美術工作者是熱血有溫度的。畫家們克服了場地畫材有限、不能外出採風寫生等困難,緊緊圍繞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主題,創作和募集到近600幅抗疫主題作品,囊括了國畫、油畫、書法、篆刻、設計、素描、速寫、漫畫、兒童畫等多個門類。

王犇先後主持策劃推出了5期抗疫主題美術作品網絡展,2期武漢西安兩地抗疫主題作品聯展,1期西北五省抗疫美術作品聯展,20期畫家抗疫主題創作心得系列談。

疫情發生後,王犇一直和武漢美術界的朋友們通過電話、網絡等隔空聯絡,聯合了武漢第一醫院、武漢市美協、武漢畫院等機構,特邀湖北省美協、湖北美院、湖北美術院、湖北省書協、武漢市書協、湖北中國畫學會、湖北工筆畫學會等名家積極投稿參與支持,成功策劃推出兩期“武漢西安,心手相握 共抗疫情”兩地主題美術作品網絡展。聯展鼓舞了士氣,拉近了兩地心與情,為各界英雄塑魂喝彩、為抗擊疫情鼓勁加油。

在疫情中忠實地記錄歷史溫暖生命

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之際,由文化領域“西安之星”邢小俊編寫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全國一盤棋 大國戰疫》也與讀者見面。

這本書煌煌38萬字,內容浩繁。邢小俊每天通過陝西衛健委提供的大量線索,連線武漢醫護人員進行獨家訪談,得到了諸多第一手感人細節、珍貴鏡頭和影像,並在一個月內完成寫作。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獲得了全方位的發展,中國作家身處偉大的新時代,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更是書寫者。作為新時代青年作家,在這次民族大災大難中應該用紀實的筆法記錄歷史、溫暖生命,鼓舞士氣,讚美真情大義,謳歌頑強不屈、團結自信的民族精神……基於此想法,我自加壓力,蚍蜉撼大樹,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邢小俊說。

疫情蔓延之時,“中國力量”迸發。“試問哪個國家有這種執行力?一紙命令,千萬人大城市封城!一聲呼喊,數十萬醫生離開親人冒死奔向災區!一個號召,14億人民春節不出門。在整個書寫過程中,我的心裡時時充滿悲憫的情愫,同時又被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振奮,被疫情中每一個平凡‘逆行者’的故事所感動。”邢小俊說。

各展專長 文化領域“西安之星”全力抗疫

面對疫情,獲得文化領域“西安之星”稱號的文藝工作者們積極行動,各展專長,全力投入到抗疫鬥爭中。

截止發稿時,知名青年作家範超依然堅守社區防疫,是我市下沉一線時間最長的一顆文化領域“西安之星”。在嚴防群控之餘,他一如既往以手機代筆堅持展現抗疫感人情懷,大型組詩《這個中國年 我們在西安抗疫鏖戰》3月底被陝西人民廣播電臺十位播音員傾情朗誦,“線上範超戰疫詩歌專場朗誦會”推出後又形成了“文學陝軍”“千宮之宮”等多個版本,影響廣泛,弘揚了正能,提振了信心。

楊楓是2019年文化領域“西安之星”,兼任西安青聯委員和陝西省慈善志願者形象大使。疫情發生後,他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抗疫行動,以慈善形象大使的名義錄製抗疫倡議活動,為一線醫護人員籌措物資。並結合工作特點,在家錄製朗誦抗疫詩歌《孩子,請不要牽掛》《深情的告白》《你是這個春天最美的抒情詩》等作品,在網絡平臺上發佈,廣為傳播。

作為一名文藝志願者,文化領域“西安之星”嶽奇第一時間響應市委宣傳部的號召,積極投身防疫戰疫活動中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創作抗疫題材書法篆刻作品以藝抗疫。從2月15日起,開播“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文藝志願者網絡公益課,從書法教學、篆刻藝術、拓片賞析等幾方面共開播50餘次,累計數萬人次參與課程。

文化領域“西安之星”申虹是《陝西新聞聯播》主播,她從大年初一開始便奮戰在新聞直播第一線,傳遞陝西抗擊疫情的最新信息。除了新聞直播外,她錄製推出了正確防疫“七步洗手法”宣傳片以及“戰疫情•陝西在行動”宣傳片、復工復產注意事項宣傳片等,助力抗疫。

(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張端 通訊員 冀偉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