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則亂大謀

古語說:“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為人所不能為”。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挫折,陷入諸多困境。因為衝動,一氣之下釀成的悲劇,古往今來,數不勝數,不說芸芸眾生的小人物,就連大人物、名人之例子比比皆是。最出名的恐怕是“怒髮衝冠為紅顏”的李自成了,失去了美人還搭上了性命。復旦大學的林森浩將室友黃洋給毒死,也毀了自己。

但凡能克服困難,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有一番“忍耐”功夫。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說:“孔子之忍飢,顏子之忍貧,閔子之忍寒,淮陰之忍辱,張公之忍居,婁公之忍侮。古之為聖為賢,建功樹業,立身處世,未有不得力於忍也,凡遇不順之境者其法諸。”白居易是指,事業的成功得力於“忍”,身處不順之境者,尤其要加強“忍功”。所謂忍辱負重,厚積薄發。


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成就大事者的必備素養。

淮陰侯韓信,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家裡很窮,未能做官、又不願做生意,吃了上頓沒下頓,常常在別人家蹭飯,被大家看不起。當時淮陰市集上有一幫潑皮,其中有個年輕人很看不起韓信。一天當眾羞辱韓信,“我看你長得又高又大,還帶刀佩劍,其實就是個膽小鬼,你如果不怕死,就拔出你的劍刺殺我,如果你貪生怕死,就在從我的胯下鑽過去。”說完就傲慢地叉開雙腿站著。

韓信打量一下年輕人,什麼話都沒有說。伏下身去,從他的胯下爬過去了。事後,整個淮陰城都傳遍了。大家都覺得韓信膽小怕事,沒骨氣,更加看不起他。但是歷史最終證明,韓信並非懦者,韓信受到劉邦重用後,做了漢朝大將軍,帶領士兵打了很多漂亮的勝仗;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幫助劉邦打敗項羽。


小不忍則亂大謀


韓信之所以忍下“胯下之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志於成就更大事業,不能在這種小事上逞強。如果一怒之下,當場把年輕人給殺了,出了口惡氣讓別人敬畏自己“兇狠厲害”之外,對成就“事業功名”並沒有任何幫助,況且殺人恐怕逃不過法律制裁,一命抵命,遠大抱負也就無法實現了。韓信堂堂七尺男兒忍下“胯下之辱”保全性命,最後奉為淮陰侯,被記載在史冊。中如果他當時沒有“小不忍”,“大謀”就無法實現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並不代表妥協或投降,尤其是在和對方力量懸殊,實力差距過大時,忍耐就是一種明智的策略;表面是退,其實是為自己贏得時間、積蓄力量,等到時機成熟了再向對方發出致命一擊。“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要求我們學會忍耐,不管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都要冷靜,不能衝動,更不能一時的衝動,做出有礙"大謀”的事情。修成了“忍耐功夫”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理性和冷靜,靜能生慧,才有助於我們成就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