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沒本事,越愛在孩子面前計較這“3件事”,無形之中傷了娃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極高,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與自家孩子作比較,但是他們卻從未比較過別人家的父母跟自己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人家能教出優秀的孩子,而自己卻不能?沒本事的父母總是把自己未了的心願強加於孩子,卻從來不考慮孩子累不累、快樂不快樂。

父母越沒本事,越愛在孩子面前計較這“3件事”,無形之中傷了娃

父母越沒本事,越愛在孩子面前斤斤計較,無形之中傷了娃

小蘇是一個初三的女生,最近因為住校的事情一直在和父母爭吵,起因是上次考試得了第二,本來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了,可是父母還是很不滿意,因為考第一的是爸爸同事的兒子。

爸爸每天在家裡強調小蘇一定要把對方比下去,並抱怨說:“生女兒就是沒有兒子好”,小蘇聽了這話很委屈又不敢頂嘴;而媽媽也總是在數落小蘇只會死讀書,而鄰居家的女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轉而又抱怨起自己丈夫:“跟你爸一個樣,總是被人比下去!”

父母越沒本事,越愛在孩子面前計較這“3件事”,無形之中傷了娃

每天在家聽父母的抱怨,令小蘇煩不勝煩,於是便提出自己想要住校,但是父母卻不同意。爸爸說:“有家不住,非要多花一筆住宿費,嫌家裡錢太多了嗎?”媽媽說:“你住校就能保證好好學習嗎?真是翅膀硬了,爸媽都管不了你!” 對此,小蘇只想儘快長大,早點離開這個家庭。

父母自己沒本事,而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但凡孩子做不到令自己滿意,就不斷指責、抱怨,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父母越沒本事,越愛在孩子面前計較這“3件事”,無形之中傷了娃

沒本事的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計較這“3件事”:

01對孩子哭窮

有的父母明明家裡不窮,卻總是對孩子哭窮,表面上看是希望孩子懂事、不要亂花錢,但是這種做法卻害苦了孩子。一方面讓孩子覺得自己家不如別人家,一邊羨慕他人一邊心生自卑。另一方面讓孩子一花錢就感覺十分對不起父母,產生愧疚感。長期接受父母的這種負能量,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02把孩子與人作比較

很多孩子最討厭的就是父母把自己與別人作比較,父母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看不到自家孩子的進步和閃光點。長期遭受父母的打擊,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點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

父母越沒本事,越愛在孩子面前計較這“3件事”,無形之中傷了娃

03強調自己的付出

還有的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付出太多,言下之意就是想要孩子以後能夠孝順和回報自己。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這種有條件的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導致孩子的性格很壓抑,極度缺乏安全感。

說句貼心話:

父母希望孩子以後變優秀,不要像自己一樣沒出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

父母越沒本事,越愛在孩子面前計較這“3件事”,無形之中傷了娃

​今日話題:你的父母有沒有上面提到的3種表現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