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孩子分享,你有沒有想過其中危害?

逼迫孩子分享,你有沒有想過其中危害?

兒子快兩歲零八個月了(還差兩天),前幾天,我洗了兩個金桔給他,他爸看到之後對他說:“來,給爸爸一個,晚上吃這麼多不好”,兒子哭鬧著喊“不給爸爸,不給爸爸”。見狀,我趕忙過來說“你跟孩子搶什麼搶,要吃自己洗去。”

這下可不得了了,爸爸說“孩子就要從小懂得分享,現在跟他要,他都不給,等我老了,動不了了,到時候跟他要口吃的,豈不是更不給?你要從小教育,以後他才能孝順你……”

網絡上曾流傳過一種“詐屍式育兒”的理念,是說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這種育兒方式,在不瞭解前因後果的情況下,武斷的指責會給孩子和媽媽帶來更大的傷害。

你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的每個發育階段,不去學習新的家教理念,只知道用巴掌和棍子來解決孩子的問題,憑什麼去指責和評論?要知道,你怎樣對待你的孩子,孩子就會用什麼方式來對待他人,你用自己的權利去控制孩子,當孩子面對比他小的孩子時,也會仗著自己比他強大而去欺凌弱小!

此時,你又要去抱怨孩子為何欺凌弱小!可是你不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嗎?

1、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

兩三歲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通常表現為不願分享玩具和零食,甚至搶他人的玩具和零食,這些都是他們社交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個“自我意識的覺醒期”,他們開始把自己和周圍的人區分開,這種區分延伸到了物品、玩具上,會把自己的所屬物品“保護”起來,在他們眼裡“什麼都是我的”,也許這讓他們看起來“自私、霸道”,但家長萬萬不要因此而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

回想一下兒子這段時間的表現,不願分享、總是說“不要、不要”,打人、情緒衝動、家中物品的擺放要按他的順序和規則、餅乾饅頭蛋糕等要保持完整性……

物權意識讓這一切突如其來的發生了!在孩子眼中,他喜歡的零食、玩具等不是家長所認為的只是幾塊錢、幾十塊錢的東西,而是他的心愛之物,是他的精神寄託。對於沒有收入的孩子來說,每一件玩具、每一塊糖果都是“天價”,是他身體的一部分,是“我的”!

試想一下,如果你花了半年的工資買了一個LV的包,一個只見過幾次面的姑娘來跟你說想借去背幾天,你願不願意?你買了一件價值不菲的衣服,平時自己都捨不得穿,遠方親戚來做客,露出喜愛之色,你願不願意給他?你省吃儉用好多年,攢了十萬塊錢,有人要借走,並不說什麼時候能還,你想不想借?

只要不是聖母瑪利亞,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吧!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的零食和玩具,只要送出去了,便是“有去無回”

以為玩具被“借”走了,就永遠不屬於自己了,而事實上,很多玩具被大人借出去,確實也就不屬於自己了。

2、接納,並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比起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的事情是要理解並接納尊重孩子的“不分享”。你以為強迫孩子分享就是對孩子進行善良的教育嗎?兩三歲的孩子,還不懂得什麼是“擁有”,你卻要讓他去體會“分享”的快樂,這合理嗎?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東西能得到尊重,孩子也是一樣,他們的玩具、繪本、零食等,都是大人提供給他的,它們既然是屬於孩子的,就應該由孩子來支配,讓孩子相信自己真正擁有自己的東西,而擁有這件東西的表現就是“自由支配”。

即便是大人在想用孩子的物品時,也要詢問一下孩子,可不可以用?願不願意分享?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分享,因為分享的前提是擁有,強迫孩子“分享”,只會讓孩子難過,讓孩子搞不清楚這些東西是不是屬於他的。

只有被尊重的孩子在與別的孩子相處時,才會去尊重他人的東西,才知道想要動別人的東西需要經過他人的同意,如果大人以“權利”強制拿走孩子的東西,那麼,他以後也會仗著自己強大,而去搶別人的東西。而這些行為,在他看來是合理合法的,他絕不會認為這是“搶”或者“偷”,因為他的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對他的。

尊重孩子的不分享,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能讓孩子學會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界限,逐漸擁有完整的、自尊自主的意識。我們都知道,即便是至親,也有一定的界限。只有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孩子才會順利的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才能受到歡迎。

我不相信一個亂拿別人東西的人,會得到大家的尊重。

逼迫孩子分享,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只要別人“要”,自己必須“給”,只要拒絕就會被貼上“自私、小氣”的標籤,孩子慢慢就會逐漸喪失拒絕的勇氣,慢慢的就會養成“討好型人格”,什麼事情都會首先考慮別人的意願和感受,寧可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

我不相信,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殘酷的世界,這種人會一生平安。

3、引導孩子心甘情願的分享

三歲前的孩子,任由他“自私”去吧,這個時候他需要學會的是“擁有”,需要知道屬於他的東西他可以任意支配!孩子在三歲後,可以引導他去體會“分享”的快樂,但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孩子不願分享,跟道德沒有一點關係,更不要把孩子的“不分享”當成長大以後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象徵,除非你真的希望孩子那樣!

你強迫孩子分享的背後,到底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強迫孩子分享,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因為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保護屬於自己的東西,他更會質疑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這樣的孩子自信和行動力都比較低。

會讓孩子膽小、懦弱。只有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東西誰也不能搶,誰也搶不走,也要明白不是自己的東西,也不能隨意去搶。要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勇敢地表達並保護自己的東西,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是每個要走入社會的孩子必須掌握的能力。

但要鼓勵孩子心甘情願的“分享”。

首先要在合適的年齡引導孩子分享。三歲前的孩子是人生最“自私”的階段,此時讓孩子去分享,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極有可能起到反作用,過了三歲,再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分享。當然,孩子願意分享零食或玩具,大人也不要強加干擾。當他們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欣然而誇張的接受,並對他說“媽媽很喜歡你分享給我的東西。”

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妙處。帶孩子出去玩時,要帶上一兩件玩具,如果孩子看中別人的玩具,可以讓孩子試著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換,這樣孩子得到的樂趣,一定比“獨享”玩具要多得多。這樣在教會孩子分享的同時,還能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自私不單單是孩子的天性,而是人類的天性,誰都不可能去戰勝這種天性,何況是孩子?分享是後天習得的美德。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分享自己的東西,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貼標籤,而是理解並接納他,想辦法讓孩子學會分享。

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對他的要求越來越多,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是,就要被責罵,孩子會想:“難道爸爸媽媽愛的不是我?”我們愛他,就要讓他感受到。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們能夠給他的就是快樂、自尊、自信。

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