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碩縣:貧困戶幸福“菇”事

(吳瓊 陳林)“你看這個蘑菇就有200克了,你要想這就是2塊錢,這樣想是不是幹活的勁頭就更足了?”在和碩縣曲惠鎮老城村貧困戶徐文華家的蘑菇大棚裡村第一書記、縣人民法院駐村工作隊隊長毛少駿正在給他們一家傳授蘑菇種植的“致富經”。

毛書記到村裡後,一直致力於為村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尋找一條脫貧致富路子,如今貧困戶老齡化嚴重,為了讓農民少辛苦一些,毛書記一直在探索這農業生產工業化,只要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扶貧就有抓手、可持續、能長久。就這樣他與村內迎賓採摘園負責人李仁振溝通、探索,決定通過“合作社+工作隊+貧困戶”的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為村民們撐起了一把脫貧“大傘”。

工作隊積極為全村12戶貧困戶申請庭院小拱棚惠民生項目,並統一定製了蘑菇種植所需的菌架、拱棚毛氈、保溼裝置後,老城村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第一批種蘑菇的人。經過對接由合作社提供蘑菇種植所需要的菌包、技術指導、崗前培訓,並統一分等級按照市場價格收購。

徐文華家在工作隊的幫助下第一批接回了4300枚菌包進大棚,毛書記每天都要來他的大棚內查看蘑菇長勢,這天他發現新出的蘑菇只長“個頭”不長“塊頭”,抓緊時間與採摘園技術員聯繫,得知是棚內溫度過高導致的蘑菇“瘋長”,趕緊跟徐文華一起將棚內的毛氈揭開,為蘑菇通風透氣,在溼度、溫度都適宜的情況下,一週後袖珍菇已經達到了採摘標準可以出棚了。

“你摘蘑菇的時候要把蘑菇的根都摘掉,這樣留一截蘑菇重量降低了,也影響這個菌包出菇;晚上一定要給大棚通風,棚內溫度適中了蘑菇的塊頭就大,重量也就上去了;像這樣‘傘’大,色澤好的就是一等菇,可以按照十元的價格收購了。”毛書記每天輾轉在四戶貧困戶家的大棚裡傳授著蘑菇種植、採摘的技巧,徐文華家第一週就採摘了70餘公斤的蘑菇,只需要每天花一個小時管理、採摘,管護好自己的大棚,就能在庭院裡增加近700元的收入。等到蘑菇採收後,合作社將扣除原本的制袋成本(一個菌袋大概2.45元),餘下收入全部歸貧困戶所有。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按照“脫貧、優勢、特色、持久”的思路探索創新,老城村走出了一條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特色產業競爭力強、貧困戶增收可持續的產業脫貧道路,奮力繪就脫貧的新畫卷,亮起了實現鄉村振興、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新曙光”。

新疆和碩縣:貧困戶幸福“菇”事


新疆和碩縣:貧困戶幸福“菇”事


新疆和碩縣:貧困戶幸福“菇”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